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能搞一刀切,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后,9月16日,中央综治委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研究部署了中央综治委的工作;9月28日,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10月11日、10月14日,中央综治委又连续召开专题会议,对多项具体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
此前,今年2月19日至23日,中央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胡锦涛、习近平、周永康等中央领导都发表了重要讲话;7月5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
上述系列部署,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权威人士指出,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信访和群体性事件数量仍在高位运行,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多发高发,公共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亟待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相对滞后,信息网络建设管理任务异常艰巨。
在权威人士看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并非权宜之计,而是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关系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从长远和战略的高度看,我国经济能不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我国社会大局能不能继续保持和谐稳定,我们党的执政地位能不能进一步得到巩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把社会管理搞上去,能不能成功破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个重大课题。
社会管理怎么管?一是要看到这是维护当前社会和谐稳定的紧迫任务,需攻坚克难;二是要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常抓不懈,不断完善和发展。
抓紧解决突出问题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要整体推进,又要重点突破。权威人士指出,当前首先应当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当前社会和谐稳定、制约社会管理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一个一个地攻坚克难,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把社会管理提升到新的层次和水平。
一是改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方面,逐步使流动人口稳定下来、各得其所。通过加大统等城乡发展的力度,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和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另一方面加强对农民工有序融入城镇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使他们在城镇安心就业、安定生活。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帮助解决好他们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加强对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
《瞭望》新闻周刊了解到,下一步将积极推动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代码、统一共享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建立覆盖全部实有人口的动态管理服务体系,实现对所有人口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服务好。
二是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对于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容易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等特殊人群的服务和管理,一方面,要加强管理、教育、矫治,防止漏管失控;另一方面,要在人格上尊重、感情上亲近、生活上关心、权益上保障,帮助他们解决在就业、就学、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三是搞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两新组织”既是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细胞之一,也是社会管理服务比较缺失的地方。下一阶段,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推动建立健全党组织,努力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推动建立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众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健全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和劳动争议协商、调解、仲裁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更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对社会组织,纳入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社会管理体系,按照分类发展、分类监管的要求,探索形成登记审批、日常监管、税务稽查、违法审查、信息披露、公共服务、行政处罚等各环节信息共享、工作协调的社会组织管理机制,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四是促进信息网络健康有序发展。当前的一个重点是,提高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努力在第一时间发出权威信息,最大限度地挤压谣言传播空间,及时回应群众的重大关切。
五是保障公共安全。深入排查、坚决整治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事故隐患、治安问题,加大对黑恶势力、暴力恐怖、“两抢一盗”、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努力把社会风险降到最低程度、解决在萌芽状态,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来源:《瞭望》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