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抑物价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油你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直播间里,无线电波这一头的温家宝被这些年度流行网络词汇刺痛了心。
2010年6月,总理在我国重要的产粮大省——河南的郑州、许昌开始密集的考察。
掌握了田间地头的第一手信息,国务院针对下半年食品价格上涨加快的态势,下发了多项通知。
11月,国务院出台了稳定物价的“国十六条”。从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等十六个方面全方位出击。
随后,各地蔬菜价格持续上涨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持续走高的CPI在12月首次开始下降。
而房价的调控,则颇为艰难。
昨天的记者会上,针对房价问题,温家宝回顾了9年来的努力。2003年提出6条调控措施,2005年制定了国八条,2006年制定了国六条……为什么调控不见成效?群众也在责怪,说房价越调越高,政策不出中南海。
“我听了,感到十分痛心。”
房价高企,很多人无法在大城市拥有一所自己的房子。贷款压力之下,有房一族“不敢”轻松地生活。
2010年11月,首次踏上澳门的土地,谈到房子的问题时,温家宝坦言:“这件事确实很难。”
有人说,高房价难倒了总理。
而2011年初,横空出世的“新国八条”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其中首次提出价格管制目标,特别是在限购、限贷、加税方面,都达到了历次调控的高点。
在这种形势下,暴利增长10年的房地产行业感受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
“现在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房价还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因此,调控不能放松。如果放松,将前功尽弃。”
他的回答,打消了楼市调控半途而废的忧虑。
深水改革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1992年,邓小平一路向南,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他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就没有出路。”
时隔二十年,今年2月,温家宝在广东省一家大型民营企业考察时,他重温了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一句“不改革就死路一条”表明了要用改革开放来破解当前所遇难题的决心。
深水区的改革,每走一步都非常艰难。
2011年2月27日,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通过网络向温家宝倒出了苦水。
“我是一个出租车司机,每月收入就2300多元,刚好过了个税起征点,我认为起征点太低了,现在工薪阶层成了中国纳税大户,这不公平。”
温家宝的回答简单干脆:“我明确地告诉你,这已经列入国务院的议事日程,礼拜三就讨论。”
经过民意汇集,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个税起征点提高至3500元。
温家宝在这年年初承诺的“给老百姓办的第一件实事”兑现了。
也是一位网友,曾经问温家宝:“公款吃喝、公车私用为什么管不住?治理三公消费真的那么难吗?”
“应该管得住,必须管得住。”温家宝的回答坚决。
2011年,成为我国三公经费公开元年。
“我们不仅要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逐步减少分配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而且要解决教育、医疗等资源分配的不公,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