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3月18日专电 (王志恒 师 英)记者18日从正在甘肃省庆阳市召开的《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导的我国首部专门针对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区域规划正式出台。
《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革命老区“量身定做”的有关经济、社会、生态建设等八方面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规划。目前该规划已正式得到国务院批复。该规划涉及陕西、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三省(区)的8个地级市、9个县(市),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人口1700多万人,规划期为2012至2020年。
依托鄂尔多斯盆地境内丰富的能源、资源优势,国家将陕甘宁革命老区定位为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国家重点红色旅游区、现代旱作农业发展示范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区。《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提出,到2015年,该地区国家能源工业基地初步建成,农产品加工业、红色文化产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该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基本完备,单位产值能耗及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等远景目标。“生态建设上实现革命老区由‘黄’变‘绿’是这个专项规划的根本目的。”李应明说。
陕甘宁革命老区原为陕甘革命根据地(即陕甘苏区)。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这里成为党中央所在地和中国革命根据地。陕甘宁边区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对陕甘宁边区十分关心,给予多方面帮助,使包括延安、庆阳等8市在内的革命老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