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陕西科举状元仅十余位 考生作弊坎肩上写4万字
http://www.slrbs.com  2012-05-17 17:01:18  

 作弊用的写本夹带

  >>明清时代考什么?

  八股文束缚思想,科举转向衰落

  千年科举,“学而优则仕”,为当时的王朝遴选了诸多栋梁,也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八股文的出现,科举却逐渐衰落。八股文是明清两代用于科举考试的一种特殊文体,八股文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严格的规定,题目用《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内容以程朱理学的注释为标准,结构上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故称为“八股文”。

  八股文一方面使应试文章更加标准化,使取仕标准更为统一,也是为了方便考官大量地阅卷;另一方面其对文章的格式字数等都做了非常严格的限制(清顺治时要求550字,康熙时要求650字,乾隆以后一律以700字为准),所以逐渐演变成为了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一道枷锁。

  1901年,清朝废除了八股文、改革科举,还加入了西学的知识。在展出的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江南乡试的试题中,第一场考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仍是《四书》、《五经》,但明确规定了不准用八股文程式来作文。点滴的改良无法挽回衰落,终于在1905年,清政府正式颁布了停止科举考试的上谕。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寿终正寝。(华商网 周艳涛)。

收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