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小姚告诉记者,考试时,他感觉监考非常严格,对考题可能泄露的猜测,是在考试后才慢慢回味过来的。“考完以后,大家发现所有的题都是从一本参考书上出的,而且这本书在米脂县基本买不到,很多人都是专门托人或者在网上从外地买回来。”小姚说,“仔细翻阅了那本参考书后,我才怀疑考题可能被提前泄露了。”
考试结束后,小孟根据回忆将笔试中出现的参考书上的练习题一一用红笔标示出来,她惊讶地发现,所有的题目都能在上述参考书上找到原题,有些考题还按顺序连续出现。
“这根本就不是考水平,考能力,而是抓阄,谁买了那套题,谁就可以考满分。”有网友评论道。
试卷还有多处差错
除试题全部出自这本“神奇”的参考书外,米脂县2012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领导小组组织的该次笔试还曾因为试卷质量问题引起争议——错别字、字体重叠,甚至连答题卡涂准考证号的地方都少一个空格。
“民法通则的‘民’竟然写成‘明’,起初以为是考明朝那些事,看了半天我才明白过来,原来是考卷上的字错了。”考生小王向陕西当地媒体透露,事业单位招考是县上的“大考”,大家都非常重视,由于她备考充分,觉得考试题目难度不大,全是选择题,但几处明显的错别字,让她瞠目结舌,感觉不像正规考试。
另一名杜姓考生则表示,起初看见错别字,他以为是在测试考生的反应能力。“比如说,考题上有这样一句话:‘筒一切危害人民利益……’我以为要把‘筒’改成‘同’就会给加分,所以就先把试卷改过来再说,类似的错误至少有四五处。”
让考生感到迷惑的还有,该次笔试的答题卡上给准考证号留出了10个空格,而考生的准考证号却有11位,这一度引起部分考生的慌乱。监考老师与考试组织部门沟通后,让考生免涂准考证号的第一位,这才让考场秩序重新平息下来。
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上述考生反映的试卷印刷问题确实存在。关于“明法通则”的差错就出在笔试的第18题,而“筒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言行做斗争”的差错则出现第80题。
“‘明法通则’那题确实有点低级错误,我以为明朝就有通则了呢。”小姚说,“还有‘神舟号’宇宙飞船那题,截至考试当天,神舟号宇宙飞船一共发射了9次,就算不算考试那天,也发射了8次吧。这道单选题有两个答案啊!”
小姚认为,如果命题者按参考书提供的答案来判卷,可能就会选D,但实际上B选项关于神舟号宇宙飞船的表述也是错误的。从最后判卷的结果便可知道命题者是否是简单地照搬参考书。“要标准答案真的是D,那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小姚说。
招考部门回应被指“避重就轻”
6月18日中午,在西部网刊出网友“亮子”的投诉后不久,米脂县2012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领导小组发布公告回应此事。
对考生反映的答题卡所留空格与准考证号码位数不符的问题,公告回应称:“为了确保考务安全,我县将考生网上报名及准考证的编号制作等委托榆林市考试中心承担,试卷命题工作委托另一有资质的考试机构承担,导致出现上述问题。为此,在6月17日上午8时召开的考务会上,我们就此问题向监考进行了专门布置,要求统一将准考证号的第一位‘2’字免涂,并责成各监考负责现场指导和督促考生于上午9时正式开考前完成答题卡个人信息部分的填涂工作,确保准确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