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显示这6名暴徒想制造机毁人亡企图的还有一个事实:那就是当暴徒们发现无法冲进驾驶舱,引燃爆燃物企图也失败并遭集体制服后,他们居然选择了自残。不过,在新疆相关部门及时公布此案的初步信息后,一些境外媒体出现“遇到劫机,国际通行规则是不反抗”,甚至以此来质疑这起事件的真实性。对此,这名指挥员称:“面对如此丧心病狂的暴徒,我们还有其他选择吗?考虑到如此特殊的情况,国际上处置劫机的基本做法不适用。”实际上,恐怖分子在新疆曾数次阴谋破坏袭击航空器:2008年3月,一名嫌犯将“爆炸破坏装置”带上飞机被乘客和机组乘员发现;2011年新疆首届亚欧博览会前,新疆破获了企图携破坏性工具上飞机的案件。
当然,嫌犯们的拐杖、爆燃物和火柴、打火机是如何带上航班的,这对于航空安全管理部门来说是一个正在调查的严峻问题。“调查正在进行之中,是失职还是其他原因,还没有结论。”一名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率承认。此外,对这6名恐怖嫌疑犯的背景和幕后的势力也在调查之中。
杂音掩盖不了真相
“我们公开真实情况的速度,要跟互联网时代的不负责或者别有用心的杂音赛跑。”不论是负责发布官方声音的侯汉敏,还是负责现场处置的强力机构官员,他们都对记者感慨说,要想赢得这场反恐的斗争,不仅要迅速制服恐怖嫌犯,还必须尽快公布真相,公布的越快、越详细,杂音就会越小。
就像以前一些涉及中国的恐怖案件一样,一些外媒往往片面强调支持这些行动的境外势力的说法。法新社6月30日引述“世维会”发言人的话说:“维族人认定有人劫持飞机事件是谎言。”此前一天,此人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则称,“这是因为航班上的汉族与维族乘客抢座位引发的斗殴。”《印度斯坦时报》也引述“世维会”的话称,“事件发生在7?5事件三周年‘敏感日’到来之前,所以和田地区的‘气氛紧张’。 中国当局会利用此事件对当地人进行镇压。”这些声音甚至使国内网络上也带出一些不明真相的传言和谣言。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问题专家李伟7月1日对《环球时报》表示,遇到劫机事件要不要反抗,现在国际上还没有统一规定。“9?11”事件以前,各国航空安全条例规定,如果遇到暴力劫机事件,机上人员尽量不要反抗,以免造成机毁人亡的事件。但“9?11”事件后,恐怖分子劫机本身是为了制造机毁人亡的惨剧,甚至企图把被劫飞机当作武器,制造更大的人员伤亡。因此许多国家修改了航空安全条例,在飞机上派有空警,遇到暴力劫机时,可以寻机制服劫机者。事实上,“9?11”事件后,很多未遂劫机事件都是乘警或者机上人员制服暴力分子。
李伟说,“世维会”说不是劫机,而是普通斗殴,这是在混淆视听。犯罪分子试图在飞机上引燃爆炸物,这是明显的恐怖行为。飞机是脆弱的航空器,对它的任何危害行为都可视为刑事犯罪活动。这些嫌犯有明显的意图和团伙行为,完全可以判定为恐怖事件,他们的目的是造成恐慌或者更大的影响。
影响不了新疆发展大势
“除了涉事航班外,从和田起降的航班当天就正常了!”在和田机场外的出租车司机田师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事发时是很紧张,但很快就恢复了起降,甚至连GS7554后面的航班都是正常起飞的。”本报记者当天从北京首都机场飞新疆的航班也是正常起飞,并没有发生如网络上传的“出事后北京都空中交通管制”。“我们对自己的安全防范很有数。”负责现场处置的指挥员告诉记者:“我自己就是乘后一个航班从和田返回乌鲁木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