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开两千多年前的牛肉干,还依稀能看见一根一根的肉丝。
虽然牛肉干的保存时间很长,但经过两千多年,还依然能够看到肉丝的牛肉干,恐怕会让很多人吃惊不已。在最近的考古发掘中,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队员们便在西安临潼区一座战国墓葬中发现了疑似牛肉干的肉制品,而这应该是我国目前保留最早的用来陪葬的肉制品。
陕西发现保留最早肉制品
“铜敦封闭严实,肉制品虽然已碳化,但仍能用肉眼看到一根一根的肉丝,保留的腱膜还有弹性,这应该是我国目前保留最早的墓葬中陪葬的肉制品。”参与本次发掘的考古队员兴奋的说。
为配合潼(关)~西(安)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和包(头)~ 西(安)铁路临潼段引线项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先后两次在陕西临潼区湾李村共发掘墓葬312座,其中秦汉墓葬共计282座,其余为唐墓和明清墓葬。特别重要的是在一座战国晚期墓的铜敦中发现的肉制品,应该是我国目前保留最早的用来陪葬的肉制品。
躲过盗墓贼之手的大发现
据考古队员介绍,这座战国墓盗扰严重,但幸运的是,木椁东南角的一件铜敦和一件铜壶幸免于难。“ 铜敦由于锈蚀严重无法揭开且非常重,我们怀疑里面可能有东西,便立即包裹好,送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室。”
省考古研究院宋俊荣助理研究员负责具体的清理工作,据他回忆,当她精心和仔细地清理完铜敦的外表后发现要打开铜敦还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就决定用凿子慢慢松动上下接口处,忽然一股刺鼻的味道扑鼻而来,里面有东西流落下来。”
当铜敦被再次打开的时候,除了一股刺鼻的硫酸味之外,铜敦里一块一块的碳化物质,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掰开一块后,白色的弹性肌腱膜和一根一根的肉丝展便呈现了出来,再结合铜敦的使用功能,专家们初步推断这些碳化物质是肉制品。而根据中科院杨益民博士的化验结果,判定这些碳化物质为黄牛肉。
据专家推断,两千多年前的肉制品能保留至今,除了和铜敦本身密封严实有关外,恐怕和肉质品本身经过处理(风干或腊肉)和墓葬形制竖穴土坑墓都有很大的关系。(西部网讯 敬泽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