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上门服务陷阱多
寻找家电维修服务时,广告单、电话号码、网络搜索排名,背后都可能暗藏玄机;不法维修人员上门后,还会设置重重陷阱。穿工作服、带上岗证,开维修发票、给专业意见……面对每个细节,消费者都要小心。
徐婧回忆,当初有人上门,都身穿制服,她就信以为真了。许威也有类似遭遇,“上门服务人员看样子比较正规,穿工作服,带登记表,也有上岗证。”
他们的所见所闻,其实都是障眼法。上电子商务网站,几十元就能买到一套像模像样的工作服;上岗证和发票都能伪造。
“李鬼”们经常提出一些“专业意见”,切忌盲从。比如,故意把好的零配件说成坏的,然后偷走,再用假冒货代替。汪伯申提醒消费者,应当仔细观察零件包装是否完好。
又如,总是搬出各种借口,避免顾客当场检验修理成果,许威对此已有切身体会。因此,维修以后要坚持马上开机检验。
还要当心他们故意搞混计量单位。“拿空调加液来说,论压力,不是论体积,否则就有漫天开价之嫌。”
汪伯申更担心的是,中老年人属于易上当人群。不法维修人员原想上门骗钱,看到家中只有独居老人,便顺手牵羊偷走钱财,最终甚至发展到谋财害命,引发恶性案件。(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