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努力的方向。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将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守住底线:让低收入群体生活“有底”
家住四川绵阳的低保户最近听到了一则好消息:绵阳市将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市将会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农村提高到每人每月150元。这是继2011年6月绵阳市公布城乡低保标准后的再次调整。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适时作出调整,以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要。”绵阳市民政局局长陈敏告诉记者。
病有所医也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按照卫生部规划,到2015年,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并逐步探索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筹资机制。云南云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松谋表示,各地都在探索新农合、城乡大病救助、基本药物制度,看病难、看病贵正得到有效缓解。
为最困难的群众“守住底线”,保障他们起码的生活条件,一直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
为了加大对中低收入群体的扶助力度,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连续上调最低工资、基本养老金和低保补助标准,增加中低收入人群收入,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守住底线、突出重点’的民生思路,我认为‘守住底线’就是要保证普通民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稳中有升。”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说。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保司司长游钧表示,“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提标’已经纳入了我们的议程,其基本参照指标是物价水平、各级财政承担能力和低保等保障标准。”
突出重点:着力解决民生紧迫问题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十六字民生方针中,“突出重点”四个字分量十足。一系列民生紧迫问题赫然在目:
——要注意稳定和扩大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
——要善待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强化大企业社会责任。
——要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加快棚户区改造。
“‘突出重点’,说明要在目前我国资源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把有限的资源用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最能关乎百姓福祉的突出问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王天龙分析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保障民生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既要全面推进,也要突出重点。
就业是民生之本。然而,随着每年大量新增的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高峰的到来,以及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民有进城务工的需求,就业压力巨大。
“明年就业工作的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将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落实和完善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多渠道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表示,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大力扶持这些企业将能有效增加就业。
完善制度:让制度“红利”惠及更多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