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铀兼探开启了铀矿勘查新格局,随着形势的发展、矿政管理的调整,中国“贫铀”论将有所改变。
为国家矿产资源管理“探路”
记者: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日前主持审议《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规划》,从找铀突破等方面看,鄂尔多斯盆地意义何在?
程利伟:鄂尔多斯盆地对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至关重要。这里资源十分丰富:煤炭产量约占全国1/4,油气当量约占全国20%,蕴藏着丰富的铀、石膏、煤层气等。但这里主要矿产资源共生伴生,合理开发利用难度大,矿业权重叠突出,同时盆地生态脆弱,水资源短缺,必须统筹协调油气、煤炭、煤层气、铀矿等资源开发布局和时序。
大营铀矿勘查经验表明,找矿必须遵循地质规律。矿产资源分布原本是三维立体的,经常为多矿种共伴生或层叠存在。由于行业分割,我国矿产资源开发长期受制于目标单一化。煤铀兼探是从单一找矿目标向多目标找矿的重要尝试,是对矿产资源开发集约化的回归。
大营模式有望在管理科学上实现链式反应,最大限度释放资源潜力——我国现行矿业权平面管理模式,一旦实现单一找矿目标,形成矿产地,无论其上覆地层还是下伏地层中的任何矿体都将成为事实上的压覆矿产,资源潜力大大缩水。多矿种兼探将释放出巨量找矿空间。
记者:这对我国矿业权建设启发何在?
程利伟:大营煤、铀勘查在2009年、2011年两度获得中国地质学会十大找矿成果奖,就是因为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合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整装勘查管理模式——以单一矿权设立项目,以统一协调实现整装勘查。既符合地质规律,又遵循经济规律。
“煤铀兼探”和大营铀矿会战取得的重大成果,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和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徐绍史部长、汪民副部长亲临会战一线视察慰问指导会战,并以“大营模式”、“大营精神”、“大营范式”给予高度肯定,强调大营铀矿是行业融合、思想解放的成果。
从宏观层面讲,大营铀矿发现将推动矿政管理尤其是矿产勘查开发运行机制创新,促进综合勘查在更大范围实施。实践证明,只要持续探索新思路,抓住重点矿种、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集中力量投入,就会取得大突破,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国防建设提供更多原动力。(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