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宝钛集团、金堆城钼业公司,这些都是陕西本土响当当的材料产业单位。但拥有了这些原材料优势产业,并不意味着陕西可以戴着资源和科技的光环自满,相反,省工信厅对陕西原材料工业发展的前景依然怀有深深的忧虑。
3月27日上午,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李虹安接受了省政府门户网站和西部网联合专访。
你所不知道的“材料的力量!”
说到材料产业,李虹安感叹 “从古至今,材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说,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材料发展史!”
李虹安说,远古时代、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每一次变革都是用材料来区分的。随着材料发展、金属冶炼技术进步,生产工具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而大规模推动农业生产,使社会文明大大向前迈进。
“现在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走的,人们的衣食住行,包括航海、航天,没有一个是能够离开材料,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材料工业介乎于开采与制造业之间,给制造业提供原材料,可以分为七类: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黄金和稀土。”
李虹安说,什么叫新材料?为什么我们要寻找新材料? “在原有材料的功能、结构上不断创新从而形成新材料。新材料代替传统材料,既能带动传统产业升级,同时又能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支撑,包括作用于重大工程、国防军工。”
李虹安以发动机举例,“如果我们材料性能提高,发动机性能也会大大提高。再比如载人航天、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三峡工程,这些重大工程实现突破,在很多方面都是材料实现的。”
陕西原材料工业“有优势,有短板。”
众所周知,陕西是资源大省,已探明矿产资源潜在价值居全国之首。陕北能源化工资源富集,秦岭是我国少有的多金属成矿带。加上陕西材料科技实力较强,有一大批从事材料研究的院所和高校。“无论从资源禀赋及其配套条件,还是从能源保障等方面讲,我省发展原材料工业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访谈中,王虹安细数了陕西材料骨干企业和产业基地的成果: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已开发新产品近500种,获得专利10余项;宝钛集团是国际上少数几个从事钛材料研究加工的大型企业,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一;金堆城钼业公司的钼及钼合金材料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还有西高新电子信息材料、宝鸡国家新材料、西安阎良航空材料等产业基地;以及西安、咸阳、渭南、商洛等6个光伏产业聚集区。
王虹安说,虽然陕西的原材料工业有天然优势,但也有很严重的“短板”:
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较好,但多为初级产品,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科技实力较强,但科研成果产业化薄弱;军工具有明显优势,但军民结合发展还不够;骨干企业和产业基地的聚集度不高,企业规模较小、布局分散。
“这就是我省原材料工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总体上讲,我省的原材料工业大而不强,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仍很突出。”
工业发展vs工业污染
“原材料工业发展当中,的确存在环境污染、浪费资源这些方面的问题,这个必须要下大力气解决。”
王虹安说,“举个例子,以前生产汽车以国3为标准,现在新的汽车出厂就要按国4标准,原材料领域也是这样。国家对产业准入有严格要求,而且要求在不断修改,不断提高门槛。”
“国家给现有原材料企业一个过渡期,在过渡期内要加大改造,按照国家政策,通过技术改造,分期分阶段达标,达不到标准就不能进行生产;同时我们在技术改造上也有一些支持,凡是减少排放,提高效率的,给予鼓励,逐步达到国家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