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朝诗人杜牧描写清明节亲人祭拜亡灵时失魂落魄的心情写照。然而,寄放在宝鸡殡仪馆的900余盒“无主骨灰”早已尘封多年,有的甚至存放了20多年,这些遗物孤寂地等待着,盼望着亲人久违的问候。
骨灰盒被遗忘最长寄存23年
建于1966年的宝鸡殡仪馆存放着2500多位逝者的骨灰。由于骨灰堂多年未扩建,加之存入的骨灰数量逐年增加,骨灰堂出现骨灰盒无空间安放的难题。从1990年至今共有955盒骨灰被亲人“遗忘”,有的骨灰盒寄存时间甚至超过23年,孤寂地躺在骨灰堂中,长期无人来祭拜。
殡仪馆骨灰堂里,层层码放的小格子约有五六米高,骨灰盒安放在格子里,格子外装着玻璃,上面挂一把小锁。透过玻璃,可以看见骨灰盒上写着逝者的姓名、性别、生卒年月等信息。“骨灰盒的钥匙只有亲属有,别人不能打开。”骨灰堂服务员小魏说。工作人员介绍,造成无主骨灰的原因有三种:一种是老人去世时子女年龄尚小,他们或许会在长大后来宝鸡寻找亲人遗骨;另外一种情况是骨灰寄放在宝鸡,但是亲属又远隔万里,不能每年清明来祭拜;最后一种情况是,骨灰盒每年要缴纳50元的寄存费,并不算大的费用让有些人“避而远之”。
“无主骨灰”存放3月可深埋处理
2000年11月1日实施的《陕西省殡葬管理办法》中规定:火化后的骨灰,3个月内无人认领的,由殡仪馆做深埋处理。“无主骨灰并不是没有亲人,主要是无亲人来祭拜、无亲人来认领。”宝鸡市殡仪馆馆长马别科说,殡仪馆已将1966年~1990年之间的“无主骨灰”做了深埋处理,将他们安放在福祉园无名氏福祉。但是从1990年至今,骨灰堂又“积攒”出955盒无人祭拜的骨灰。
殡仪馆支部书记、副馆长白亚龙介绍,针对出现的“无主骨灰”现象,殡仪馆也曾试着按照骨灰存放时留下的电话、地址寻找亲属,但是号码变化或地址变更,往往是无功而返。
清明节祭奠逝去的亲人是祖先留下的传统,宝鸡殡仪馆希望存放骨灰的亲属前来祭拜认领,好让逝者亡灵有所慰藉。(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