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西安首次推出了社区公祭活动。当年4月2日上午,新城区中山门街办在操场巷社区设立公祭点,举行了“一束鲜花祭故人”活动。(本报资料照片)记者 王燕 摄
没有焚烧纸钱的烟雾,只有鲜花的缕缕清香和对逝者的绵绵思念。今年清明期间,西安市将有100余个社区开展社区文明公祭活动,倡导社区居民文明、安全、环保地缅怀祭奠已故亲人。首批23个社区已确定公祭点和公祭时间,市民可根据需要自愿就近前往。
西安市于2011年清明节开始设立社区公祭点的试点工作,首先在新城、碑林、莲湖三个中心城区的部分街道社区设立了4个公祭点,通过“鲜花换烧纸”、追思会等形式,表达对已故亲人的缅怀和敬仰。2012年,又把社区公祭扩大到雁塔、未央、灞桥,共设立了12个公祭点。参与公祭的社会面逐年扩大,人数逐年增多。
“让清明节洗却烟尘,才更符合其清雅深沉的节日精神。”西安市民政局副局长田为勇表示,今年清明节倡导平安、文明、节俭,倡导市民群众通过社区公祭,以文明环保的方式来缅怀亲人。今年我市力争把社区公祭点扩大到所有城区,让人口相对集中、有条件的社区先行一步,实现祭扫活动不随处乱烧纸品,并最终达到无烟火污染、无鞭炮噪声的目标。
记者从市民政局殡葬处获悉,截至昨日,全市已有23个社区确定公祭点设置和公祭时间。预计今年清明期间全市将有100余个社区开展公祭活动,推行鲜花祭扫、网上祭扫、社区公祭等文明祭扫方式,打造绿色、生态的清明佳节。
未央区海红社区今年首次计划搞社区公祭。49岁的社区居民张女士说,母亲己过世5年,今年打算参加社区公祭,“年年都跑三兆,今年不跑了,省了扫墓的车马劳顿,也避免了给咱西安交通添堵,还减少了环境污染。”
陕西省殡葬协会倡议树立新的祭祀观念
植树种草献花都能寄托哀思
28日,陕西省殡葬协会发出倡议,希望市民在清明节开展文明祭扫生态殡葬活动,倡导“简祭”、“薄祭”,大力提倡“居家祭祀”、“网上祭祀”、“社区祭祀”和“集体公祭”等祭祀形式。
陕西省殡葬协会倡议树立新的祭祀观念,使清明节真正成为“传递亲情,传承文化”的载体,在缅怀与追思中增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鼓励生态安葬,倡导树葬、花葬、壁葬等生态葬法,引导群众摒弃硬质墓穴和墓志,以实际行动支持生态文明建设。以植树、种草、献花、诗赋、写祭文、家庭追思等环保的祭祀方式寄托哀思。
不在主要交通干线及路口、公共场所、社区焚烧纸钱、冥币,树立现代科学理念,共同保护绿色生态环境。(记者 程慧)
公交增加区间车 方便市民扫墓
记者昨日(29日)从市(西安)公交总公司获悉,清明节期间,将增加途经各陵园线路配车,为市民扫墓提供方便。
公交部门将增加途经墓园公交线路运力,其中,406路增加10辆水泥厂至高桥区间车,方便市民前往高桥公墓。232路增加霸陵公墓至万寿路区间车10辆,方便市民乘车前往霸陵公墓。
同时,增加306、307、K630、801路配车,方便未央区三桥街道办和平村、临潼区秦陵街道办砖房村骨灰堂和三兆公墓的交通。
今年首批二十三个社区公祭点
新城区
胡家庙街办金泰社区 4月2日9:30
胡家庙街办长缨社区 4月2日9:30
碑林区
柏树林街办三学街社区 4月2日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