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群父母,他们年龄大都五十开外,响应“只生一个好”的计划生育政策,但意外或疾病却让他们遭遇独子夭折的厄运。由于已失去再生育能力,他们只能独自承受内心的苦痛,老无所依,他们被称为“失独家庭” ,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就是,他们该如何走出失子的伤痛,如何养老?
宝鸡出台政策对失独家庭实行一次性补助
家住宝鸡市金台区北首岭社区的焦女士,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独生儿子栋栋有一份不错的工作。2010年26岁的儿子突然意外离世,让这个原本美满的家庭发生了变故,那一年焦女士52岁。
宝鸡市金台区北首岭社区焦女士:“我就想你让我死了去,你让我儿多活几年,他年轻轻的,说不好听的真是还没活人,才刚长成人,还没结婚没干啥,就可惜这孩子。”
自从失去了儿子,焦女士和丈夫就不愿在家中居住,因为屋子里到处充满了曾经的回忆。
宝鸡市金台区北首岭社区焦女士:“一进这个楼我心里就可难受。”
其实,在生活中,像焦女士这样人到中年时,意外失去唯一子女的家庭并不在少数。据了解,自上世纪70年代起,伴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成为生活在城市里人们的选择。几十年后的今天,计生政策的实施的确有效规避了人口无序增长的风险,但同时也衍生出了一个新的群体——“失独家庭”。据国家原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我国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家庭”,目前,全国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已经超过百万,而我省目前的失独家庭共有4000多户。这些家庭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父母的年龄大都五十开外,因为年龄太大,没有再次生育的可能,他们由此陷入常人无法想象的痛楚当中。
为了帮助这些不幸的家庭,解决他们面临的特殊困难,去年我省下发了《关于建立完善失独家庭养老扶助制度意见》,《意见》主要内容是:提高失独家庭扶助标准、对失独家庭给予一次性补助、鼓励失独家庭再生育、完善失独家庭优先优惠的社会福利政策、以及开展关爱关怀失独家庭活动。根据意见,2013年6月,宝鸡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对农村失独家庭一次性补助2万元,对城镇失独家庭一次性补助3万元的扶助政策。焦女士所在的北首岭社区首先想到了她们家。
宝鸡市金台区北首岭社区计生协管员:“所以赶快和焦师傅进行联系,直接打电话和她本人联系。”
宝鸡市渭滨区计生局政策法规股股长殷昀:“我们首批兑现了131户,总共是326.5万元,全部在半个月之内,全部落实到位。”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宝鸡市有失独家庭418户,目前这些家庭都已领到了政府发放的补助金。采访中记者发现,在对失独家庭给予资金上的慰藉和扶助的同时,基层工作人员将更多的温暖播撒在这些失独家庭里,抚慰他们丧失独生子女的痛楚。渭滨区清姜社区的马女士在儿子意外去世后,为了避免触景伤情,丈夫将儿子所有的资料全部销毁。但在申办扶助金时遇到了麻烦。社区工作人员得知马女士家的情况后,担心再次触痛马女士一家,主动承担起了申报手续的完善工作,后来马女士才知道,所有手续都是社区工作人员跑下来的。
宝鸡市渭滨区计生局政策法规股股长殷昀:“虽然这三万块不能抚平他们心灵的伤痛,但是最起码对他们的生活也能起到一点点的帮助,对他们的养老、以后的生活起到一点点帮助。”
宝鸡市渭滨区清姜社区马女士:“国家能够在你老的时候,最起码给你有一个安慰,从精神上、物质上,就说不至于没人管。”
扶慰“失独”之痛需整个社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