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少群众受困于水,尤其近两年‘贫水症’有蔓延趋势,并且出现了夏伏旱和严重的三季连旱……”今天(10月14日)下午,在陕西省水资源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副省长祝列克指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破除水资源瓶颈制约的必然要求。”
陕西省内南水北调工程建成 仍难支撑发展用水需求
“我省水资源总量423亿立方米,人均和耕地亩均水资源量仅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水资源匮乏。”祝列克说,“全省每年排入河道的废污水超过10亿吨,1/3以上的河段水质处于三类以下,关中和陕北一些地区几乎到了有河皆污的地步,部分地区地下水也不达标。”
全省年供水缺口超过20亿立方米,特别是关中经济区和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两大核心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 他表示,“在水资源先天不足的情况下,部分地方依然存在用水方式粗放、效率不高、严重浪费等现象,加剧了缺水形势,部分地区因没有足够的可供水量,影响了重大项目落地,甚至出现争抢水权的情况,水资源管理形势异常严峻。
“目前我省经济占比较大的关中和陕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分别为国际最低需求线的30%和70%,且开发利用潜力仅有10亿立方米,即使到2020年实现大幅度节水和提高用水效率的前提下,用水缺口仍然很大。”他说,“即使省内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也仍然不能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
严守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
“我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通过划定各级行政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工农业用水效率、重要江河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陕西省水利厅厅长王锋说,“到2020年,全省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112.9亿立方米以内,用水效率保持国内先进水平,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2%以上,城镇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
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从严控制高耗水行业用水增长,优先保障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益产业发展。他说,“力争到2015年非农业取水户计划用水管理达到全覆盖,大中型灌区达到60%以上,全面实行取水户取水许可审批发证。”
王锋表示,要加快各级水资源管理平台建设,全面提高监控、预警和管理能力,实现水资源“红线”管理主要控制指标可监测、可评价、可考核,全面提升全省水资源管理科学水平。(西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