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陕西省还将继续加强治污降霾的舆论宣传引导,广泛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降霾攻坚战,形成公民自觉、企业自律、社会监督、共同参与的大气污染治理新局面。
反思 “治霾”需破阻力
尽管治理的措施在逐步加大和积极推进,陕西省大气污染情况不容乐观。来自省环境保护厅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关中5市1区PM10平均浓度为111.8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新标准59.7%;陕北两市PM10平均浓度为96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新标准37.1%;NO2平均浓度为41.3微克/立方米,超标3.3%……陕西省大气治理工作,亦存在诸多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全省10市2区,目前仅有6个市(区)具备环境空气质量6项污染物监测能力,基层环保部门普遍缺乏基本的环境监测能力,在一些偏远地区、工业园区存在环保监管盲区。全省135个环保执法机构只有35个达标,87个监测站只有7个达标。而地方政府责任主体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地方出现对环保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现象;一些地方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担子压到环保部门一家身上,出现环保部门单打独斗的现象。
大气治理资金的缺口巨大。在省政府印发的《全面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工作方案》中,治理项目共需资金830亿元,其中仅监测能力建设就需财政投入13亿元,而2012年陕西省省本级环保投资约7亿元、监测能力建设投入约7000万,缺口巨大。各市环保投入更是捉襟见肘,根据《西安市“治污减霾”工作实施方案(2013年)》安排,初步估算2013年西安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需要财政补助约14亿元,约有10亿元的资金缺口。西安市大气治理资金投入仅占2012年市财政收入的0.4%。
此外,从规划和产业政策层面,推动灰霾治理工作难度较大,3.29专题会议、《工作方案》和《蓝天行动计划》都提出了对“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城市规划重新进行审视,各市(区)的落后产能淘汰及企业“退城入区计划”工作缓慢,且此项工作难以量化考核,已经影响了灰霾治理工作的推进。(陕西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