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周至县人禄护仓未满12岁的儿子陆续注射三针出血热疫苗后出现身体异常,最终成为慢性肾衰竭。
近十年来,为了讨要持续治疗的巨额费用,禄护仓先后多次提起诉讼。这期间,一个又一个“真相”令他震惊:给儿子注射疫苗的“医师”无医师资格;当年所打疫苗接种对象为“16-60岁的高危人群”,并与另一种疫苗共用个批准文号,而且在药典中查不到……
2013年9月底的一天上午,同国内众多接种后出现异常反应的患儿家长一样,46岁的周至县农民禄护仓,也举着纸片站在了国家卫计委的大门口,与其他人唯一不同的是,他举的纸片上写的不是“求助”,而是“疫苗造假”。
“(我)打了近十年官司,从没敢怀疑过给孩子接种的疫苗会有假,可现在,我不这么看了。”已经被打官司和给孩子看病折磨得身心俱疲的禄护仓说。2002年10月至11月间,家住周至县九峰乡起良村的禄护仓,带着未满12岁的儿子陆文(化名),通过县卫生防疫站陆续注射了三针出血热疫苗,在第三针注射后,孩子突然水肿,后被多家医院诊断为肾病综合征(最终为慢性肾衰竭)。为讨说法、并给孩子持续治疗讨要治疗费,禄护仓自2004年起,先后四次提起诉讼。10年来,他已拿到12个判决,索赔了近30万元,其间,因治疗缺钱(所得赔偿依然是杯水车薪)又一度诉求无望,他甚至两次自杀,一度徘徊在死亡的边缘……
如果不是一次偶然,他发现当年孩子所打疫苗在与其他疫苗共用同一国家药品批准文号,或许,他将永远把孩子的遭遇定义为“一次意外”。
2012年秋,对“疫苗造假”深信不疑的禄护仓,以“生产、销售假冒伪劣药品”,将周至县防疫站(现为县疾病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县疾控中心)及疫苗生产厂家——浙江天元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天元公司)告上了法庭。(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