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遇到这种纠纷,有些慌了神的方琼赶忙找到了淘宝店主。尽管对方解释说只要是尾货,就会存在一定的瑕疵,几经周折,费尽了嘴皮子,方琼还是协调着给买主换了货。可这次经历还是给她留下了不小阴影,“和淘宝店合作,我有时都不需要看货,顾客下单后,我把钱打过去,再由他们直接发货。方便是方便,可风险太大了!”
不仅如此,这次事故更直接影响了店面信誉。痛定思痛,赔上1万元的押金,方琼解除了淘宝店的合作生意。可如何把自己的微信“小店”经营下去,仍是她面前的一道难题。
买到手的索尼相机不知道去哪儿售后维修,市民高先生也遇到了“朋友圈购物”的尴尬。前几天在朋友的微信上瞧上一款索尼微单相机,限量版的“土豪金”颜色让他挺心动。因为没有发票,相机的价格也便宜不少。本想着享受了把实惠的他却在不小心把镜头盖摔出裂痕后,尽管相机还在保修期内,却是“投保无门”。
与此同时,朋友圈里越来越多的商品信息也在消耗着关注者的耐心。网友“追风筝”感慨,因为忍受不了被“刷屏”,他在一个星期内默默地在通讯录里划掉了两个专卖奢侈品A货的朋友信息。
新闻延伸
朋友圈该不该变成生意圈?
“微信开店的低门槛,是它深受很多创业者喜欢的原因,但这也在无形中给交易埋下了隐患和风险。”巨擎网CEO鲁振旺说道。
目前,微信开店大致分为两种情形,一类是商家在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有店,微信只是一个辅助的展示平台,最后还是要把消费者引流到电商平台,具体交易都还是在正规电商平台中完成;第二类则更适用于不少草根创业者们,无需通过卖家身份审核,卖家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展示商品,双方买卖基于朋友圈的熟人关系。但这样一来,买卖双方通过平台发起的交易是建立在信誉基础上的。一旦卖方货品有问题,或者买方爽约,都存在消费维权无源追溯的问题,买卖双方都存在风险。
对电子商务而言,固定客源、稳定的资金流和健康的经营模式都是关键。其中诚信更是触犯不得的“红线”。在熟人间做生意本身就放大了诚信要求。
在鲁振旺看来,熟人圈生意的创业模式并不能长久,“从模式上看,这种熟人生意和大学校园里BBS上的跳蚤市场板块并没有太大差别,而大学生之间的商品往来风险还要小得多。”熟人交易容易放松对商品货源、发票、售后等环节的考察,然后一旦出现问题,对客源的打击则是成倍的。
“目前来看,微信的创业环境仍处于培育期。”鲁振旺说,相比在微信上开网店的创业模式,他更看好基于微信特性的本地生活应用类,“现在没有人再会否认手机作为一个移动端的重要性,如何去把线上线下连起来,在微信平台上研发出社交之外的生活共用,这里还有很多文章可做。”(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