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罗仁坚告诉新京报记者,面对质疑,高铁在境外的推广变得艰难。
“新一届政府在领着走,市场就更容易打开。”罗仁坚乐见国家领导人“推销”高铁。这意味着推广高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很多企业干不了的事情,领导人层面推动,就好办了”。
“相对其他产品,高铁设备具有高技术附加值。推销高铁不仅是卖出去一辆车,出口装备扩大的是影响力。”罗仁坚说,“高铁是一个突破口。出去了,说明人家就认同你的产品和服务。”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看来,“海外是个大市场”。他解释说,高铁是个大买卖,动辄上百亿美元,这对消化未来大量产能有帮助。
“通过与相关国家进行高铁合作,可以使中国不仅面向太平洋,而且面向西方,将中国西部大开发和陆上、海上‘丝绸之路’连起来,提高互联互通的质量。”沈骥如说,“领导人是从深化对外开放,冷静应对世界经济中的各种风险,包括对中国的挑衅和封锁的角度来考虑。”
外国领导人“推销”司空见惯
英国首相来华卖捷豹路虎,法国总统推销法国火腿和腊肠,俄罗斯总统卖飞机
在陈明明看来,领导人在对外交往的时候推销自己的国家和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司空见惯。
就在李克强在罗马尼亚推销中国产品的时候,中东欧国家的领导人们也在做“推销”。
罗马尼亚总理蓬塔用一段形象而诙谐的比喻,表达与中国扩大合作的愿望。他说:“我们就像一个精力充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我们努力工作但收入很低,因为我们在职场上才刚起步,而且这个阶段无法超越。我们像一个勤奋的青年,刚从农村来到城市,没有房也没有车,而银行也不会轻易贷款给我们。”
昨天,访华的英国首相卡梅伦第一天抵达北京,中英就签署了10份合作文件,包括捷豹路虎签署的价值45亿英镑的在华销售合同。
外国领导人访华时,往往带着大批本国企业家。昨日访华的英国首相卡梅伦随行人员中,约有120位工商界领袖。
各国领导人推荐的产品小到香肠,大到飞机。
今年5月,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在会见记者时,他介绍说:“来到中国,我不怕吃鸡肉,大家对法国的猪肉也不要怕,我们希望多卖一些火腿、腊肠。”
一向严肃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曾经充当“战机销售员”,竭力推销俄制先进战机“苏-35”和“米格-29”。
“高铁外交”媲美“熊猫外交”
专家称领导人“推销”需要大量前期工作,是用自身信誉作担保
中国的领导人,也加入了“推销”队伍,“推销”的内容,有“中国制造”,也有国家形象。
今年3月份,习近平主席携夫人彭丽媛进行任内首访。彭丽媛大气的服饰受到追捧。事后她透露,这些衣服均为“中国制造”,这也让中国产品的形象增色不少。
沈骥如注意到,近年来中国领导人推荐的产品在发生一些变化——不再只是服装和彩色电视,而是开始推荐“高铁”等高技术产品。
进入新世纪之后,相关部委官员注意到,“中国只有卖出八亿件衬衫才能进口一架空客380。”
“以前中国推荐的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沈骥如说,“高铁上了一个档次。”
而且,同样带企业家出访,过去往往是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资金,如今中国也在对外输出投资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