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维祥回忆,邵逸夫特意陪着大家参观。邵先生很关心内地教育,向他提了很多问题,“学生需要学几年,怎么考进来的,学校有多少人,多少研究生,捐款准备派什么用场。”邵逸夫不仅在香港很有名的酒店请他们吃饭,还带着他们去邵氏兄弟的片场。“当时一个片场正在拍武打片,我还记得演员像空中飞人一样。”史维祥印象中的邵逸夫很慈祥、很随和,邵逸夫告诉他,自己每天都要锻炼身体,跑步、爬山,“那时候邵先生的年龄已经相当大了,但是身体确实相当不错。”
香江大亨的爱情故事
邵逸夫投拍了许多电影史上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而他一生的爱情故事也像电影一样充满传奇色彩……
冲破世俗,他娶了朋友的女友
1907年,邵逸夫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邵逸夫中学毕业后,随三哥赴新加坡涉足电影业。
新加坡最闻名的富豪余东璇十分赏识邵氏兄弟,邀请他们到家中做客,邵逸夫认识了余东璇的女友黄美珍,在交往中产生感情。后来在余东璇的鼎力相助下,邵氏兄弟在新加坡挂牌成立了邵氏机构。终于有一天,邵逸夫鼓起勇气来到余府,向余东璇倾吐了他和黄美珍相爱的事。余东璇沉默片刻后哈哈大笑说:“你们的事我早有察觉,君子有成人之美,老弟既然和美珍真心相爱,就不用顾忌这么多,难道让美珍一辈子陪着我这个老头子吗?”1937年,邵逸夫与黄美珍在新加坡举行了婚礼。余东璇还送来了50万元的大礼向他们表示祝贺。
90岁时又再婚
1952年,45岁的邵逸夫来到邵氏戏院楼上的夜总会听歌,认识了歌女方逸华。1969年,在跟了邵逸夫18年之后,方逸华以文员的身份进入邵氏,最后做到高层。1987年,邵逸夫的结发妻子黄美珍在洛杉矶病逝,享年85岁。直到1997年5月6日,邵逸夫和方逸华在美国拉斯韦加斯登记并举行婚礼。90岁的新郎迎娶62岁的新娘。1997年婚后,邵逸夫和方逸华依旧住在各自的家,周日才在共进午餐。
邵逸夫两子两女自小便交由在新加坡的兄长邵仁枚教养。因为方逸华入主邵氏,1981年大儿子邵维铭与弟弟邵维钟退出董事局。两子移居新加坡后,父子不相往来二十多年。直至2007年邵逸夫参加颁奖礼,他的两个儿子才终于露面,关系开始好转。综合
>>评论
逸夫楼,比任何文字更有力量
百度地图上搜索“逸夫”两个字,各种带着“逸夫”字样的教育、医疗机构密密麻麻地分布在神州大地上。向先生107岁的一生致敬,它们比任何文字更有力量。
逸夫先生的一生,不但诠释了如何努力创造财富,而且还告诉人们应该如何对待和使用财富。其实,逸夫先生慈善为怀,历年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亿港元。逸夫先生捐赠的教育资金遍布神州大地,全中国多家高等院校均有邵逸夫命名的“逸夫楼”。邵逸夫晚年更拨出资金,成立有“东方诺贝尔”之称的“邵逸夫奖”,表彰全世界科技拔尖的人物,支持香港、内地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科学研究。
逸夫先生去世后,网友传诵着他曾说过的话:“我的财富取之于民,应用回到民众。”“一个企业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慈善家。”“创业、聚财是一种满足,散财、捐助是一种乐趣。”这些话语,掷地有声,令人敬佩,更发人深省。
当下中国,依旧有很多人生活在贫困中,依旧有很多孩子没有良好的教室;一些人富豪榜名列前茅、慈善榜却名落孙山;一些人聚财有方却少有捐助之举……
逸夫先生走了,他是一面光亮的镜子,温暖和感动着人们,值得缅怀和学习。人的一生,追求财富的同时,还要学会使用财富,让财富惠及自己的同时,惠及更多的人。(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