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辽宁经历63年来最严重干旱 抗旱井成摆设(图)

辽宁经历63年来最严重干旱 抗旱井成摆设(图)

2014-08-18 09:32: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导读:深度要求20米的水井只打10多米,用水泵先交2000元押金,一口井村民要给打井队支付100元电话费,刚打好一年多井台已经塌了,百多口井打好后基本没用过……

  辽宁省目前正在经历63年来最严重的干旱,作为此次旱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2011年至2013年连续三年在实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过程中,为农民打的一些抗旱井却成了不出水的“真旱井”,让当地百姓感到伤心。

  阜蒙县蜘蛛山镇,道路两旁的玉米成片枯萎,一米多高的秸秆底部已彻底干枯,只有顶部还有少量绿色。剥开一颗玉米,颗粒干瘪,有的甚至只有一层皮。

  “活了60多岁没见过这么严重的旱情,山坡地旱得更厉害,玉米叶用火一点就着。”65岁的蜘蛛山村村民陈贵丰说,他家里的22亩地中11亩坡耕地已经绝收,另外11亩耕地至少减产6至7成。据了解,该村共有耕地近1800亩,约有1300亩耕地面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记者采访了解到,2012年起,蜘蛛山村共打了104眼抗旱井,如今却都闲置在田间地头。在同属蜘蛛山镇的刘家湾子村和葫芦汤村,一共有178眼抗旱井从2013年打好后也就一直闲在地里。

  “天旱成这样,抗旱井却用不了,大家都很着急。”刘家湾子村村民郑树深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抗旱井不能使用的原因,一是质量不过关,深度不够,一是缺乏配套的水泵。

  蜘蛛山村村民陈贵丰地里的抗旱井测量井深为11米,其中,水面深度约4米;而村民齐凤荣自己花钱雇人打的水井,井口宽1米,深17.5米,水量充足。“县里给打的井,井深不够,存水量太少。”齐凤荣说。

  按照蜘蛛山村委会和村民签订的合同,在水源充足情况下,井深不低于20米,井口直径30厘米。每眼井可灌溉面积为30至50亩。

  “井口30厘米,越往底下越窄,有的井水泵放到一半就卡住了,下不去。”村民唐国民怀疑村里的抗旱井“偷工减料”,没达到合同标准。

  蜘蛛山镇政府一名负责人承认,这是镇里为了方便水泵管理自己做的规定。这位负责人称,刘家湾子村和葫芦汤村的178眼井没有配套的水泵,他们向县发改局打了几次报告,但都没有回应。

  阜蒙县发改局副局长习着江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抗旱井工程由时任发改局副局长李洪志负责,他不清楚工程质量问题,而李洪志则于今年7月17日被检察院批捕,具体原因习着江没有透露。

  对于工程质量应由谁负责,习着江先说“可能由监理部门或质监部门负责”,而得知镇政府、村委会缴了2100元押金和通讯费后,又说“他们收钱我们不知道,也不符合规定。既然他们收钱了,工程质量应该由他们来负责。”

  至于抗旱井的口径、深度以及工程质量应执行何种标准,验收时是否达标等问题,参与过该工程验收的发改局的农业股和综合股工作人员则表示“不了解”或“记不清了”。(文/孙仁斌 张逸飞 图/新华)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