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无人机首次应用于建电网 5分钟可施放1公里引线

无人机首次应用于建电网 5分钟可施放1公里引线

2014-11-03 11:14:00

来源:浙江日报

  10月28日,绍兴大明电建公司技术人员在220千伏江滨至虞北线施工中使用无人机施放导线,这也是无人机技术首次被应用于上虞电网建设领域。

  当天10时,在上虞区谢塘镇边盖公路两侧、紧邻着220千伏虞北变,三基40多米高的铁塔巍然屹立,其中一基塔下技术人员正在调试一架小型八旋翼无人机。当技术人员设置好飞行路径、固好导线引绳之后,轻拨手中的遥控操纵杆,无人机便徐徐上升,沿着铁塔上方稳稳飞行。通过地面监视,笔者看到,飞行在40多米高空的无人机竟如长了一双巧手,熟练地“穿针引线”。从起飞到“着陆”,1公里长的引线施放过程不到5分钟。

  “如果按老办法架线,没有一个小时不行。”现场负责人、绍兴供电公司基建部周斌介绍说,无人机架线特别适用于山区、河网地带的电网建设,既加快了施工进度,也破解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架线施工的矛盾,省时省力省线。

  据介绍,220千伏江滨至虞北输电线路属500千伏江滨变220千伏开关站接入工程,线路全长12.88千米,途经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盖北镇、谢塘镇、小越镇等多个乡镇街道。若采取以往人工架线方式,不仅面临着复杂地形的施工困难,由此造成的建筑破坏、农物损坏、树木砍伐、影响航道通行等给老百姓带来不少麻烦,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如今无人机空中作业,一切轻松“搞掂”,体现了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电网的理念。

  据了解,除空中施线以外,无人机技术还被应用于山区线路巡视等方面。(通讯员 陈秋娣)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