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城,给我心安
专家认为,城市安全管理的水平往往随着新问题不断出现而总结提升,在吸取事故教训、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防止同类事故发生至关重要。
首先,工作要细致周全。
上海社科院副教授李立凡认为,城市安全管理是个不断细化和深入的工作,比如,在荷兰就有针对女性特点建议女性不走高速快车道的特殊管理规范,我们的城市安全管理还是相对粗放。如老旧社区的消防设施、通道;学校、社区不安全因素的排摸等都需要把工作做在前面。
其次,管理要信息化控制。
对密集人流的管理,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认为,可利用信息技术划定网格单元,当单元内单位人口密度超限时发出预警,并通过现代手段及时提示风险;在热门的景点安装人流探测器,利用历史记录控制流量,指挥中心随时调度安保力量。
处置重大安全事故,需建立陆上、水上、空中的立体救援体系。专家认为,立体救援能力提升有赖于公共服务整体水平提高,功夫需下在平时,加强立体救援的基础工作。
第三,在演练中培训公众。
专家告诉记者,不少公众存在“和平麻痹”心理,尽管很多城市都有针对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培训安排,但有些预案的可操作性不强,即使有效的预案,也不能停留在纸面上,需在演练中磨合完善。
专家指出,此前我们多是灾难推动型工作模式,先发生灾难、造成伤亡后,才会开展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应该在教育、媒体传播中加强安全教育宣传,让公众事先了解可能遇到的危险,并学会有效的安全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