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在外打工,欠孩子太多。可是不去挣钱,又拿什么养活她呢?”看着面前能说会唱的小女孩,谢君感叹自己错过了她生命里太多重要的时刻:说第一句话、第一次自己走路、第一天踏进幼儿园……
对此,谢君既满心惆怅又满怀希望:“趁着年轻去打拼,站稳了脚跟无论如何要把她带在身边。她身上流着我的血,这份感情万水千山也割不断的。”谢君说。
乡愁 何处相思处处思乡
今年春节,来自成都60岁的李建军夫妇和4位老同学一起回到了他们的第二故乡——云南瑞丽。雷弄山脚下的农场里,他们要和乡亲们一起过年。
44年前,他们还是一群十六七岁的少年,在成都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奔赴云南边境,在那里度过了8年漫长的知识青年支边岁月。
当年亲手种下的橡胶树已长得茂盛而茁壮,至今仍在为瑞丽农场的子孙们创造财富。这一次“探亲”,他们受到了老朋友们热情欢迎。从小年开始,他们就被人们一拨接一拨地邀去家里做客。
“阳光依旧,乡音依旧,只是我们已经老了。”同行的伙伴有些伤感。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故乡似乎总在别处。”李建军说,“当知青时想念成都,做梦都想吃一口老母亲过年才炒的回锅肉。回城之后才发现,自己早已将灵魂的一部分留在了边疆。午夜梦回,总以为自己还在瑞丽江边,顶着烈日开垦荒山。那种永远伴随自己的思念,就是乡愁。”
故乡,是不变的相思,然而,长大以后离家求学、工作、甚至安家落户于异地他乡的人越来越多。如今,全中国有2亿多“游子”,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五洲四海。
他们像李建军夫妇一样,将青春的汗水洒落在第二或第三故乡。
春节到来,除了浓浓的喜庆,成都,这座平日里繁华得有些魔幻的城市被罩上了一层淡淡的乡愁。无数赶回家过节的人们,在这里寻找自己熟悉的“年味”,享受宝贵的亲情。
对于大学毕业后就赴深圳工作的都云霞来说,吃上一口火锅、逛逛“文艺范”十足的商业综合体——太古里,都不如看到锦江畔飞翔的白鹭来得亲切。
“幸亏这些鸟儿还在!”她感慨地说:“每一次归来,能看到一个繁华与绿色并存的家乡,是每一个游子最美的希望。”
(据新华社成都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