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米石厂不易”暴露了什么

“米石厂不易”暴露了什么

2015-07-24 09:08:00

来源:人民日报

  “污染就像毒瘤,多留一天多一分危害”。实现“绿色化”发展,尤其需要环保部门秉公执法、主动作为

  没有任何环评手续,违法存在竟有4年;今年两次被查封,后又被解禁继续生产——陕西眉县一家米石厂的“神奇”遭遇,近日在网上引发热议。噪音污染、粉尘污染……几年来,这家设在村口的厂子,给周围的居民造成诸多影响。村民因不堪其扰,多次找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却一直未能彻底解决;面对记者采访,当地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以“米石厂也不容易”为托辞,强调“人性化执法”,让其将剩下的石料生产完后再停工。

  环保部门替污染企业考虑,帮它说话,这样的站位让人难以理解。企业发展不容易,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又有多少部门来关注、促成问题的解决?在污染日趋严重的情况下,难道还要任由企业将违法生产进行到底,才是对民众的负责?

  诚然,行政执法过程中,需要通过一些人性化的处理方式,来体现人文关怀。但“人性化执法”绝不等于“人情化执法”,更不能异化为不执法。从严履行监管职责,从严处理明知故犯的违法企业,是环保监察部门理应秉持的基本原则,到哪儿都得坚持,这和企业经营好坏、发展顺利与否,完全是两个层面的问题。单单以“不容易”为污染企业开脱,不仅于法无据,也有瓜田李下之嫌。

  实现“绿色化”发展,尤其需要环保部门秉公执法、主动作为。事实上,无论是今年开始施行的新环保法,还是5月初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都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法治化、制度化的有效保障。按日计罚、查封扣押、行政拘留,对造成资源环境生态严重破坏领导干部终身追责,这些新措施与新意见的出台,更是让环保部门“武装到牙齿”,让环保执法更加硬气起来,这既是环境保护的必须,也是依法行政的需要。

  污染企业“遍地开花”,固然原因复杂,但很多时候,也与环保执法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与他们的“心慈手软”有关。“污染就像毒瘤,多留一天多一分危害”的道理谁都懂,可一旦牵扯到动利益蛋糕、降经济指标,再美好的绿色愿景也只能靠边站,这是污染问题层出不穷、反转剧情一再上演的症结所在。

  坦率地说,企业停产,对地方经济发展会造成一定损失,但从长远看,忍一时之痛的“割肉”是必要的。从全国70余个县市明确取消GDP考核,到河北、山东等地铁腕治污,不少地方都经历了或正在经历转型的阵痛。也正是通过对发展与环保两者关系的再审视,许多城市开始认识到,环保也可以成为转型升级、服务民生的助推器。

  回到米石厂一事。如果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能把“不容易”的换位思考,多用在4年来反映诉求的群众身上,相信今后必不会再出现类似的治污闹剧;也只有“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才有可能给子孙后代留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吕晓勋)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