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三公”经费缩水:该花的一分不少 不该花的坚决不花

“三公”经费缩水:该花的一分不少 不该花的坚决不花

2018-07-04 14:59:22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资料图:人民大会堂。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资料图:人民大会堂。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三公”经费缩水

  “三公”经费的减少,一是中央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有关要求,从严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支出;二是受客观因素影响,部分因公出国、外事接待任务未实施,公务用车支出减少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徐天

  6月20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2017年中央决算的报告。他说,2017年,中央本级 “三公” 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43.6亿元 (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安排的经费),比预算数减少17.87亿元。

  从2011年起,中央各部门向社会公开部门决算和预算,至今已有七年,每年公布的预算数和决算数均在不断下降。从决算数来说,2017年,中央本级 “三公” 经费决算数为43.6亿元,而在2011年,这个数字是93.64亿元,前者比后者减少了一半以上。从预算数来说,中央本级2018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限额58.8亿元,与2012年的拨款预算79.84亿元相比,也减少了21亿元。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说,“三公”经费的减少,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央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有关要求,从严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支出;二是受客观因素影响,部分因公出国、外事接待任务未实施,公务用车支出减少。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应科学地看待这个问题。他说,“三公”经费减少,一方面是因为严格控制,另一方面也因为市场价格等因素的下降。“如果市场价格上行,可能经费会有一定的波动。”

  从公开到细化

  中央各部门陆续公开“三公”经费是在2011年。2011年5月,国务院提出,中央各部门要公开本部门2010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

  所谓“三公”经费,是指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

  2009年,中央财政收入、中央财政支出、中央本级支出、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等4张预算表首次公开。2010年,经全国人大审查批准的中央财政预算12张表格全部公开,内容涵盖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公开财政预算的举动也逐渐蔓延到了中央部门和各省。2010年,在报送全国人大审查部门预算的98个中央部门中,有75个公开了部门预算。18个省(区、市)财政也公开了本地区公共财政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

  2011年,27个省(区、市)财政进行了公开,20个省(区、市)公开了省直部门的部门预算。国务院就此提出,98个中央部门都应公开部门预算和决算,并且公开“三公”经费的预算和决算。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也应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公开相应的信息。

  当年,最先公开“三公”经费预算的是科技部,有关描述只有一句话:2011年用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这三项经费预算为4018.72万元。第二个公开“三公”经费的是中国工程院。相比科技部,他们不仅公开了当年预算数据,还公开了2010年的决算数据。

  之后,陆陆续续有一部分中央单位公布了数据,大多公布的只是简单几个数字,审计署却是其中的例外。“‘因公出国’花费,总数617万元,69个组团368人次。‘公车’经费,车辆购置支出115万元,新购轿车2辆(每辆25万元)、小型客车1辆(每辆27万元)、越野车1辆(每辆38万元);实有公车206辆,平均每辆车运行维护费5.41万元。‘公务接待’经费,涉外接待支出140万元,接待国外来访24个团组139人次。”

  最终,共有94家中央部门在2011年7月公布了“三公”经费,这其中,有一些部门选择了在周五、周末或者晚上公布,公布后也只是放在了官网的不显眼位置。

  一名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其实在预算中并没有“三公”经费的科目,所以中央各个部门都是从总预算中将关于接待、出国、用车的经费剥离出来。各个部门之间口径不一,数据千差万别,真实性也很难判断。

  “公布的数据太笼统,又没有公布相关财务规定,难以进行比较。”这位专家认为,光公布这两三个数据是远远不够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2012年7月,各中央部门再次公开“三公”数据。有关2012年当年的预算数,仍然是出国、公车购置及运行、接待三笔费用各自是多少、总和是多少。而有关2011年的决算数,除了三笔费用各自是多少、总和是多少,还增加了其他信息。

  最先公开的是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和财政部。在公布出国出境费用时,两个部门都公布了头一年出国团组和人数。南水北调办公室2011年出国出境费用是191.57万元,这其中,有8个团组,34人次出国出境,每人次约5.6万元。财政部则有208个团组、939人次出国出境,每人次约2.8万元。而在公布公车购置及运行费用时,南水北调办公室提出,2011年共有144.9万元用于此,当年保有车辆23辆,未新购置车辆,车均运行费6.3万元。财政部则在公车方面开销了1680.02万元,当年保有车辆368辆,新购置5辆车,车均运行费4.17万,新车均价23.99万。在公布决算数中的接待费时,两部门则都只公布了金额数,分别是42.57万元和348.81万元。

  之后,除了头一年未公布“三公”经费的三部门以及中华全国总工会,其他中央部门也在当月陆续公布了“三公”经费的决算数、预算数,多数部门也相继公开了出国团组、人数、保有车辆数、新购置车辆数。

  2015年,“三公”经费决算数的公开有了更细致的变化,各部门首次公开了上一年度公务接待费相关的批次及人数。比如,农业部公布前一年公务接待费为929.87万元。其中,外事接待支出331.76万元,共接待426批次、3075人次;国内公务接待支出598.11万元,共接待7150批次、55598人次。

  有学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政府在“三公”晒细账上又迈出一步。因为每个部门和单位的规模和职能不同,“三公”支出不能只单纯对数字进行比较。但不断扩大的公开范围和越来越细化的数字综合在一起,就能告诉民众政府明明白白的支出,这也是公众监督越来越有力度的体现。

  改革倒逼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些年来,“三公”经费屡降,这其中,减少最多的是公车购置及运行费。在2012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的预算中,因公出国(境)费21.45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43.48亿元,公务接待费14.91亿元。而中央本级2018年“三公”经费的预算中,因公出国(境)费19.49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33.03亿元(包括购置费2.39亿元、运行费30.64亿元),公务接待费6.28亿元。

  可以看出,这些年来,公车购置及运行费的预算减少了10亿左右,公务接待费的预算减少了8亿元左右,因公出国出境费用的预算减少了2亿元左右。近几年,公务用车制度取得明显成效,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连年下降,且下降金额十分明显。

  另一个下降数额较大的是公务接待费。2013年,《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颁布,严格规定了公务接待的流程,包括对方必须发公函,接待结束后接待单位必须如实填写接待清单,并由相关负责人审签。

  规定还对接待的细节做出了明确,比如,接待对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自行用餐。确因工作需要,接待单位可以安排工作餐一次,并严格控制陪餐人数。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陪餐人数不得超过3人;超过10人的,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三分之一。工作餐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不得使用私人会所、高消费餐饮场所。

  规定还明确,接待单位不得超标准接待,不得组织旅游和与公务活动无关的参观,不得以任何名义赠送礼金、有价证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等。

  白景明说,这些规定都体现了“严控接待”这四个字,使得公务接待费也大规模下降,虽然预算内的下降金额比不上公车购置及运行费,但下降幅度高于后者。

  另一项支出是因公出国出境费用。自2013年起,《关于进一步规范省部级以下国家工作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的意见》《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等文件陆续出台,规范出国出境问题。规定明确了不同级别的公务人员所能采用的交通方式、住宿标准,并对伙食费、公杂费进行了规定。另外,还明确了出访的报批流程,并提出,原则上各地区各部门正职和政府序列省部级人员每年出国(境)不超过1次,分管外事、商务的省部级人员严格根据工作需要安排,其他省部级人员1个任期内出国(境)不超过2次或2年内出国(境)不超过1次。

  规定还对出访团组人数、国家数、在外停留天数做出了最高限量,比如,出访团总人数不得超过6人,不得携带配偶和子女同行,每次出访不得超过3个国家和地区,在外停留时间不超过10天。通常情况下,出访2国不超过8天,出访1国不超过5天。

  白景明说,正是因为对因公出国的细节进行了规定,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支出标准,才能使得出国出境费用下降了。“有的年份,出国团组数、人数都有增加,但是支出额并没有增加,正说明这些规定是合理且有效的。”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三公”支出并不是越少越好,每个部门和单位的规模和职能不同,不能只单纯看数字增减。如果一味追求支出减少,势必矫枉过正。

  但白景明认为,目前显然没有矫枉过正。他认为,“三公”支出是必要的支出,否则可以直接取消。

  “要科学地看这个事情。减少是因为严格控制,也因为市场价格等因素的下降。反之,如果市场价格上行,可能支出会有一定的波动。总之,应做到该花的钱一分不少,不该花的则坚决不花。”白景明说。

  (《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第24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 相关阅读
  • 上海在4所监狱试点巡回检察

    从7月1日起,上海检察机关对军天湖监狱等4所监狱实行为期一年的巡回检察监督试点,改变以往对监狱刑罚执行和监管改造活动主要采取派驻检察的监督方式。上海市检察院就巡回检察监督试点工作进行了专项动员部署。...

    时间:07-04
  • 抖音投放广告,审查不能缺位

    6月30日,国家网信办指导北京市网信办会同北京市工商局依法联合约谈抖音等5家公司,针对抖音在搜狗搜索引擎投放的广告中出现侮辱英烈内容问题,要求5家公司自约谈之日起启动广告业务专项整改(7月2日《华商报》)。...

    时间:07-04
  •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创立形成

    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防和军队领域波澜壮阔的历程,我们党在实践上大踏步向前——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越走越宽广,在理论上与时俱进——创立形成了习近平...

    时间:07-04
  •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势在必行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向社会公布了10起利用互联网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典型案例。最重要的是,要集全社会之力为未成年人打造一个风清气正、健康安全的互联网环境,呵护孩子们健康成长。...

    时间:07-04
  • 讲好澜湄合作的精彩故事

    7月2日至3日,2018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媒体峰会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老挝新闻文化和旅游部部长波显坎·冯达拉希望与会六国媒体利用峰会这一宝贵机会,共同协商、共同发展,推动媒体合作不断向前。...

    时间:07-04
  • 广西兴业扶贫不作为 问责没商量

    “在葵阳镇铁南村饮水工程项目竣工验收中,我没有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格把关,致使铁南村村干部用旧贮水池代替新贮水池通过验收,套取截留扶贫资金2.3万元,我负有领导责任。”今年6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兴业县扶贫办原副主任梁光(因年龄原因退居二线,任县扶贫办副科级干部)说。...

    时间:07-04
  • 江西 巡视岗位成培养干部重要平台

    细化党委主体责任方案、对分院党建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突击抽查……近日,记者在江西省旅游商贸职业学院采访时看到,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吴小平正忙得不可开交。江西省委巡视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聘请新任副厅级领导干部担任巡视组副组长,将成为该省巡视工作的常态,目的是把巡视岗位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平台,发现、考察干部的重要途径。...

    时间:07-04
  • 落实主体责任不能当“甩手掌柜”

    李荣伟因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被问责,正是秀洲区以“一案双查”倒逼主体责任落到实处的“撒手锏”。各级党组织、党组织书记和领导班子成员都要秉持“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守好自己的‘责任田’”的理念,真抓真管、敢抓敢管、常抓常管、严抓严管,用担当的实际行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时间:07-04
  • 天津首次向社会公开播放十个严重违纪违法反面典型忏悔实录

    “政治意识是根本的、打头的、管总的,必须时刻坚守信仰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认真履职尽责”;天津市委决定,会后将这部警示教育专题片公开播映,让广大党员群众和全体公职人员齐上一堂廉政公开课。...

    时间:07-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