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面对留学新压力 学子如何缓解?

2018-10-11 03:47:3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面对留学新压力 学子如何缓解?

  留学时,陈楚怡在朋友的陪伴与帮助下,很快融入到当地生活中。上图为陈楚怡(左三)参加朋友毕业典礼合影。

  新学期已经开始,新一批留学生正在逐渐适应全新的留学生活。异国他乡,初来乍到……他们面临着全新的压力。而这个过程,每个海外学子都曾经历过。让我们且听过来人怎么说。

  被忽视的留学压力

  其影响不容小觑

  “一个人背井离乡,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我经常感到孤独。”范雨楠(化名)曾就读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与统计专业。回忆起留学时光,她感慨万千,“那时,我身边没有熟悉的朋友,也没有给我引路的人,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去摸索着解决。一个人找房子、一个人搬家、一个人吃饭,甚至一个人去医院看病。之前这些事情还有父母、朋友陪伴帮忙,现在一下子全都交给了自己。”

  “在那段时间里,我经常会哭。”

  初到异国他乡,孤独感如影随形。此时,学子往往心理压力很大。但若让孤独、焦虑等负面情绪长期积累而不加以调整和缓解,则会产生更多问题。

  就读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巴尼分校心理专业的陈楚怡说:“刚来美国时,我尤其不适应这里的饮食习惯。没有了父母的照顾,自己也不会做饭,我每天就买美式中餐随便吃点。这种简单又粗糙的生活,让我有时会反思自己究竟适不适合出国。”

  留学压力,包含了学业压力、环境压力、交流压力和生活压力。对于一个初出国门的学子来说,这些压力常常在放下行李箱后,就接踵而至。

  学会面对孤独

  培养独立意识

  那大家又是怎么度过这段时光的呢?许多学子认为,此时正视遇到的压力,将压力化为动力,采取积极的方式化解不适应才是明智的选择。“后来我开始主动参加活动,不再一个人闷着。由于我性格比较外向,所以很快交到了一些朋友。我比较喜欢户外运动。当觉得孤独的时候,我就跟朋友们聊聊天、聚餐,一起爬山。有时候我也经常一个人戴上耳机出去跑步,或者在健身房里待上两三个小时。运动起来就会暂时忘掉生活中的压力和孤独。”范雨楠说。

  “我们要向拖延症说‘不’。一切尽早做,压力自然会小很多。充足的时间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拖延症会导致本来有充足时间准备的事情变得仓促,压力也会随着解决问题的时间缩短而增加。”就读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崔庭玮说。

  学业压力首当其冲

  积极融入比只做“乖乖女”更有效

  留学在外,学习模式和考核制度与国内有很大不同。不同国家、学校甚至专业都有自己的规则制度。提前了解好即将就读院校的教学模式,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学子来说尤为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面对这些留学特有的压力,有的同学依然沿用国内的学习方法,幻想着只要踏实勤奋地沉浸在学习中,那些难题就会逐渐远去。这种“乖乖女”式处理方式比较被动,因而常常达不到缓解压力的最终诉求。

  学业压力很大一部分产生在“听不懂”上。在课堂上,老师会用当地语言授课,这对学子的语言能力要求很高。陈楚怡说:“虽然通过了托福,但我上课仍很难听懂,笔记也记得较差。于是我买了一个录音笔,上课录音,课后再慢慢地细听。虽然很耗时,但是渐渐地,听懂课程内容对我来说就没那么困难了。另外,国外考试几乎每周都有,而且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考试制度。有的老师是每节课都会有考试,有的则是突击考试。这就需要我们熟悉每个老师的考核要求和方式,注重日常的学习,以应对各种考核。”

  范雨楠说:“我学的是计算机专业。随着学习的深入,课程难度也逐渐提高。但我会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课外多花些时间学习,有不懂的就问老师和同学,尽量不让自己掉队。国外选课比较自由,课表可以按照自己的作息习惯制订,‘早起型’和‘晚睡型’都能按照自己的情况做合理安排。”

  越过语言交流障碍有啥高招?

  多参加活动、融入当地环境

  “刚来的时候,恨不得用手语和别人交流。”陈楚怡回忆道。

  语言障碍在留学初始阶段普遍存在。哪怕通过了托福、雅思考试,甚至取得了高分,但要进行流利的口头交流仍需学习。

  范雨楠认为,留学期间,学子需不断锻炼自身的语言应用能力。她说:“在国外待的时间越长,就越能在外语水平进步的同时,体会到真正掌握它有多难。提高语言水平不仅包括要适应某些老师带口音的英语,也包括熟悉日常口语交流中用到的俚语和简化语,还要区分口语和书面语……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因为措辞不当而在作业上丢分。”

  要解决语言交流障碍问题,学子们的共识是首先要树立自信心,敢于张口,变被动为主动。“我认为,‘自信’是克服语言障碍的最好方法。表达的时候不要担心自己会出错,只管自信地去说,能让对方明白你的意思就达到了首要目的。”崔庭玮说。

  “一开始,无论是点菜还是去办银行卡,我因为怕别人听不懂而不敢开口说话。后面实在没办法,才鼓起勇气和同学聊天,比如约同学一起去图书馆复习。时间久了,我惊喜地发现自己说起话来流利多了。”陈楚怡回忆说。

吴天琪

  • 相关阅读
  • 李克强会见白俄罗斯总理鲁马斯

      中新社杜尚别10月12日电 (记者 张子扬 文龙杰)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12日下午在杜尚别下榻饭店会见白俄罗斯总理鲁马斯。   李克强表示,近年来,中白关系持续向前发展,建立起相互信任、合作共赢的...

    时间:10-13
  • 李克强会见吉尔吉斯斯坦总理阿布尔加济耶夫

      中新社杜尚别10月12日电 (记者 张子扬 文龙杰)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12日下午在杜尚别下榻饭店会见吉尔吉斯斯坦总理阿布尔加济耶夫。   李克强表示,中吉睦邻友好,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今年6月...

    时间:10-13
  • 王岐山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和中方企业家委员

      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记者伍岳)国家副主席王岐山12日在中南海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和中方企业家委员。   王岐山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

    时间:10-12
  • 李克强出席上合总理会:打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和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面向未来,中国将坚持改革开放大方向不动摇,继续深化改革,特别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放宽市场准入,打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和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当地时间10月12日中午,...

    时间:10-12
  • 韩正会见瑞典银瑞达投资公司董事会主席瓦伦堡

      中新社北京10月12日电 (记者 梁晓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12日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瑞典银瑞达投资公司董事会主席瓦伦堡,双方就世界经济形势、自由贸易、科技创新等交换意见。   韩正表示,...

    时间:10-12
  • 平“语”近人,听得见的文化自信

      古人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语言多是心灵的镜像,承载思想、彰显文化、抒发情怀。   最近,一档电视文化节目特别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

    时间:10-12
  • 一心为民 习近平这些改革话语历久弥新

      “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发挥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推动改革开放的强大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怀着为中国人民谋幸...

    时间:10-12
  •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四集:国之本在家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解说词(第四集)   国之本在家   内容提要   本集集中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和家风有关的思想,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常用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爱子,...

    时间:10-12
  • 习近平谈扶贫: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

    时间:10-12
  • 李克强会见哈萨克斯坦总理萨金塔耶夫

      中新社杜尚别10月11日电 (记者 张子扬 文龙杰)当地时间10月11日下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杜尚别下榻饭店会见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会的哈萨克斯坦总理萨金塔耶夫。   李克强表示,中哈是真诚互信...

    时间:10-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