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手机信号、垃圾处理对人有害吗? 仅有知识还不够

2018-11-06 02:04:16

来源:科技日报

  手机信号、电力设施、垃圾处理对人体有害吗

  应对环境与健康问题,仅有知识还不够

  本报记者 李 禾

  四川成都市某小区因手机信号差,需增添信号设备,但移动公司工程人员进入小区施工时,遭到部分业主的反对和阻拦,理由是担心信号设备有辐射,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在多次协商无果后,近日,三大运营商联合铁塔公司共同决定从小区撤离,随后小区大部分居民无法拨打、接听手机或上网……

  与成都小区类似,公众出于自身健康受到影响的担忧而与公共设施建设施工部门发生冲突的事件日益增多。比如北京就由于小区附近架设高压电线、修建垃圾处理设施等问题,也发生过公众反对设施修建事件。

  手机使用、电力输送和垃圾处理等,都是日常生活的“刚需”,但公众对其相关设施的环境健康影响却难以判断,分歧巨大。对此,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主任贾峰等专家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推进,能不能取得成效直接取决于人的素质,必须尽快提高公众的环境与健康素养。

  不到一成居民具备相关素养

  环境与健康素养指的是人们获取并理解环境与健康基本知识, 同时运用这些知识对常见的环境与健康问题做出正确判断,树立科学观念,并由此具备保护环境、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

  “过去由于对雾霾不了解,人们即使遭遇雾霾天气,也以为是大雾而漠不关心;如今,有时发生的是大雾,大家也会以为是雾霾而非常担心。”有环保人士表示,由于缺乏环境健康知识和素养,很多人都是人云亦云,对环境问题一惊一乍。朋友圈里更是各种误读甚至谣言盛行,不但给环保工作的开展造成很多困难,而且为此还会付出巨大的社会成本。

  为推动社会共同努力应对环境与健康问题,原环境保护部发布了《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做了我国首次对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的调查,并于2016年底发布《北京、湖北和甘肃三省(市)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较低,仅8.41%,即每100个15—69岁的居民中,仅有不到9人具备环境与健康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中,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素养水平分别为20.11%、5.85%、24.27%,基本知识水平低是导致环境与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低,加大了社会治理成本;即便是素养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高学历、低年龄段居民,其基本知识分类素养也有明显“短板”。

  按照《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监测总体实施方案》,生态环境部于2018年在北京、内蒙古和云南等15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90个县(区)开展了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监测工作。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全国近4万余份有效问卷已回传至技术后台,完成了监测任务目标,新的监测报告预计在2018年底发布。

  系统思维有助化解环境矛盾

  生态环境部相关人士表示,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公众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依靠公众的力量来保护环境、维护健康,是最具普惠性、最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措施。

  台湾师范大学环境教育研究所所长叶欣诚教授在此前召开的“环境素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论坛”上说:“大家都很清楚环境问题从何而来?是人的想法、行为造成的。”而环境与健康素养,是人对于环境的知识、态度、行为、价值观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系统思维能力。“很多环境议题都面临两难处境。就像北京的空气为什么会变好?一定是有很多工厂关门,不排放污染物了。虽然污染物排放减少了,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发展和一些人的生活。这样的矛盾总是会出现,如果我们能够强调系统思维,用宏观发展的观念理解、看待这些矛盾,就可以避免不少冲突。再如有机作物、纳米科技、人工智能等,也可能会对公众的环境和健康造成影响,甚至对人类可持续发展造成冲击,但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都需要人们用系统思维去共同解决。”

  除了系统思维能力不足,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徐春说,我国环境与健康素养培育还面临着一些其他问题,如相关知识的缺乏、公众生态价值观比较淡薄。“人们通常从功利的角度来看自然,在涉及到自身的健康时才会考虑环境问题。”

  公众环境与健康素养还存在很多较为复杂的问题,也不是知识越多素养就会越高。台湾曾经就环境与健康素养做过全面调查,叶欣诚说:“结果发现,基本上小学生、中学生的环境与健康素养比大学生好。在很多其他调查中也发现了类似情况,很多人并非会随着成长,其环境与健康素养就会提升,有时懂得越多想得也越多,行为和态度反而变得更为复杂了。”

  因此,很多专家表示,依靠公众的力量来保护环境、维护健康,社会各方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走出社区参与失灵的困境

  徐春说,生态文明与人的环境与健康素养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提高环境与健康素养有各种途径,其中,社区很可能被忽略了。社区的环境和公众自身健康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对社区内部的生态进行保护和治理,可以解决政府治理难以触及的“细枝末节”。社区这个环境既具有私益性,又有公益性,公众在社区里比较容易协商,环保组织进入社区后也能够助力社区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的提升。

  “我们现在面临社区参与失灵的困境。”徐春表示,政府应提供平台,让环境信息在“阳光下”透明清晰,让社区公众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关注环境利益,监督周围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并主动通过参与社区环境的建设,提高自身的环境与健康素养。

  “美国等国的学者提出,应通过环境教育来提高环境与健康素养。”贾峰表示,环境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公众对环境整体的感知与敏感性,了解环境问题,并通过学习,积累经验,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目前,我国正逐步建立绿色校园、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虽然与世界先进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在环境教育方面还存在差距,但差距正在缩小。”

  据了解,各地都在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工作,如《天津市环境教育条例》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应对本单位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环境教育培训,受教育人员比例不得低于95%;纳入国家和本市排放污染物重点监控的企业,其负责人和环境保护管理人员、环境保护设施操作人员,每年接受环境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小学、中学每学年安排的环境教育课时不得少于4课时等。“通过这样的法规,可以让环境教育进入到有法可依的轨道,建立完善环境教育的保障和监督、奖惩机制。”贾峰说。

  相关链接

  提升环境与健康素养,各有各的招

  环境与健康素养是1968年由美国学者首先提出来的,此后,美国通过环境教育法等多部环境方面的法律,倡导环境与健康素养。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提出应重视环境与健康素养的问题。

  现在世界各国都比较重视培养和提升环境与健康素养。

  2003年,日本政府颁布了《增进环保热情及推进环境教育法》,该法要求各级政府负责建立环境教育体制,包括收集和提供关于环境保护的信息和资料,为国民、民间团体、企业进行环境信息交换和交流提供机会和场地。据统计,日本有1000多个环境教育场所及自然学习中心,近4000所自然学校,这些不同类型的环境教育场所为政府、企业、环保组织、市民提供了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信息共享的平台,成为公众学习环境与健康知识的课堂。

  中加科技总汇董事长汤友志博士说,加拿大在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方面,民众基础深厚,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也有长久的历史。加拿大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公众的环境与健康素养,除网站刊登宣传资料外,还有更多的实景教育,如利用加拿大生态保护区,了解当地的生态、植物、动物等知识和细节,中小学和其他的教育培训机构则把素养培养作为学分课程,并通过各种学生兴趣小组、民间组织等参与素养培养。

  • 相关阅读
  • 歼-10B技术验证机亮相航展:掌握推力矢量关键技术

    11月6日,歼-10B在飞行表演中展示过失速机动飞行动作。   新华社记者 梁旭摄   科技日报珠海11月6日电 (记者矫阳)6日,中国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歼-10B推力矢量验证机,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

    时间:11-07
  • 古镇“弄潮”互联世界 大会溢出效应衍生科创集聚区

      千年古镇“弄潮”互联世界   本报记者 江 耘 实习生 洪恒飞   走在白墙黛瓦下,对比以往的乌镇,你能明显感受到这座江南水乡古镇的科技基因。   2014年互联网大会落户浙江嘉兴乌镇,为主办地打开了对...

    时间:11-07
  • 披上AI战袍的未来战士正向我们走来

      披上AI战袍的未来战士正向我们走来   AI未来战士想像图   实习记者 唐 芳   近日,澳大利亚国防部门正式披露了一款AI未来战士雏形,外形酷似身披绿甲的机甲战士,装备有功能神奇的作战服、马甲、头盔、增...

    时间:11-07
  • 中国首艘导弹无人艇公开亮相

      科技日报珠海11月6日电 (记者龙跃梅 通讯员黄文婷)6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正式拉开序幕。会上首次公开展示了刚刚成功进行导弹飞行试验的察打一体导弹无人艇“了望者Ⅱ”,这是中国第一艘导弹无人...

    时间:11-07
  • 物联世界的安全网到底该怎么建

      美国加州物联网法案引争议  物联世界的安全网到底该怎么建  第二看台  实习记者 于紫月  如今,越来越多的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设备走进了日常生活,给人们带来了更为高效和便捷的体验。...

    时间:11-07
  • 气候变化加剧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

      气候变化加剧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  本报记者 唐 婷  “气候变化一方面导致我国北方河川径流和地表水资源减少,另一方面温度上升使得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用水刚性需水增加。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

    时间:11-07
  • 气象局:今冬气温比常年偏高 大范围雨雪可能性小

      科技日报北京11月6日电 (记者付丽丽)“国家气候中心在上个月底举行了秋冬季会商,今年冬季气温总体比常年同期偏高,冬季持续大范围冰冻雨雪可能性小,但也不排除会出现阶段性强降温天气过程。” 6日,在中国气...

    时间:11-07
  • 独生子女护理假“中看不中用” 如何切实落地?

      让“独生子女护理假”切实落地 鞠实   前不久,内蒙古自治区公布最新修订的《内蒙古自治区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提出独生子女每年可获20日陪护假。2016年以来,河南、福建、广西等省(区、市)先后以地方立...

    时间:11-07
  • 第12届中国航展开幕 歼-20新涂装新编队新姿态起飞

      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昨天在珠海开幕,中国空军新型战机和一批现役主战装备全新亮相,两支飞行表演队劲舞长空,集中展示空军在改革开放40年来的新成就。中国空军遴选了30型代表性装备参展,涵盖了制...

    时间:11-07
  • 李克强同主要国际经济金融机构负责人共同会见记者

      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记者郑明达)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日晚在钓鱼台国宾馆同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古里亚、金融稳定理事会主席卡...

    时间:11-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