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今冬首轮重污染天气从何而来

2018-11-15 07:18:43

来源:中国青年报

  今冬首轮重污染天气从何而来

  11月14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发布消息称,经多位专家研判,重污染叠加不利气象条件,是目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正在经历的重污染过程的成因。

  11月12日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开始陷入大气重污染过程。监测数据显示,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中南部和河南北部。11月14日10时,北京、石家庄、保定等1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水平。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及时组织专家会商,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王自发研究员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小曳研究员对本次污染过程进行了分析。

  贺克斌认为,此次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物排放量大是主因。

  贺克斌表示,尽管2017年以来,京津冀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同比均显著下降,但由于该区域依然聚集了大量的电力、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等高耗能产业,煤炭等能源消耗量巨大,柴油货车、非道路机械使用频度高,所以京津冀仍是全国污染物排放强度最大的区域。

  进入11月中旬后,天气转冷,昼夜温差变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部分城市开始采暖,城市供暖锅炉和农村地区散煤采暖炉具逐步启用,各地燃煤污染物排放量开始增加。据估计,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进入采暖季后,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近50%,一次PM2.5排放量增加约30%,尤其作为PM2.5主要组分的有机碳排放量增加近1倍。因此,多种污染物高强度的叠加排放是推高本次污染过程中各地PM2.5浓度的重要原因。

  王自发认为,大雾等极端不利气象条件是此次重污染天气的诱因。

  他说,华北区域进入秋冬季后,虽然污染过程多发,但本次过程与以往相比仍呈现较大差异。

  11月11日~12日是局地静稳污染积累阶段,受弱高压系统控制,地面以静风和弱偏南风为主,污染呈现以局地污染累积为主的形势,为本次污染过程的起始。

  11月12日夜间至15日凌晨是偏南风输送及污染汇聚阶段,受高压系统后部影响,太行山及燕山山前区域以偏南风为主,区域污染呈现出向山前平原区域输送和汇聚的形势,同时兼受逆温和高湿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预计将达到本次污染过程峰值,是本次污染过程的核心时段。

  11月12日下午至13日,我国华北地区存在整层静稳的高压中心,在其东移过程中,山东和河南本地积累污染物在东南风作用下向西汇聚,于太行山山前平原形成辐合,因此污染带较以往更宽,城市PM2.5浓度峰值更高。

  11月15日白天至16日,西北向冷空气开始系统性地自北向南影响京津冀中南部区域,预计15日上午北京市污染状况逐步缓解,下午显著改善。

  王自发说,本次污染过程,华北区域高湿度是其显著特征,特别是夜间随温度逐渐降低,大气近地面相对湿度迅速升高,普遍达到90%左右,甚至出现湿度饱和状态,多个城市有大雾过程出现。这一区域性高湿的特点非常有利于大气中气态污染物向颗粒态转化,PM2.5组分中硝酸盐等二次反应生成的成分迅速升高,诸多不利气象条件综合作用,是本次污染过程的重要成因。

  在张小曳看来,污染和不利气象条件的双向反馈加剧了PM2.5污染。

  张小曳解释说,在我国现有污染物排放量大、加之北方进入采暖季的内因条件下,11月11日出现了影响我国华北地区的高压脊型环流形势,伴随近地面形成了以区域气团稳定、水汽向颗粒物上凝结率高为特征的停滞-静稳的不利气象条件,开始了一次PM2.5浓度升高的大气污染过程。11月13日清晨,随着PM2.5浓度持续累积,触发了不利气象条件与累积的PM2.5污染之间相互促进的“双向反馈机制”,PM2.5污染因在更小的空间混合,所以浓度进一步上升。预计11月15日上午随着冷空气到达,北京的PM2.5污染将明显下降,午后河北中南部空气质量明显转好。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持续性重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与2016年12月16日~21日大范围重污染天气过程类似。2016年的污染过程,最严重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55个城市(近80%)达到重度污染,34个城市(近50%)达到严重污染,而在此次污染过程中,截至目前,达到重度污染的城市仅13个,尚未出现严重污染城市。

  本报北京11月14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敏 来源:中国青年报

  • 相关阅读
  • 白皮书:新疆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成就

      中新社北京11月15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5日发表《新疆的文化保护与发展》白皮书指出,新疆文化遗产丰富,中央政府和新疆地方政府不断加强法制建设,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资料图: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居社...

    时间:11-15
  • 白皮书:新疆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格局

      中新社北京11月15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5日发表的《新疆的文化保护与发展》白皮书指出,新疆是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央政府支持下,新疆已形成全方位、多...

    时间:11-15
  • 白皮书:新疆宗教文化受到尊重和保护

      中新社北京11月15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5日发表《新疆的文化保护与发展》白皮书。白皮书中强调,新疆历来是多种宗教并存地区,宗教文化丰富多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政府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

    时间:11-15
  • 河南掀起冬季义务植树潮 三级联动60万人上阵植树

      中新网郑州11月15日电(记者 刘鹏)14日下午,河南冬季义务植树活动拉开帷幕,全省省、市、县三级联动,约60万人上阵植树。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陈润儿、省政协主席刘伟等省领导和郑州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在郑...

    时间:11-15
  • 巴西亚马孙雨林遭砍伐面积激增

      巴西亚马孙雨林遭砍伐面积激增  新华社圣保罗11月14日电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至10月,巴西亚马孙雨林遭砍伐面积达1674平方公里,与去年同期相比激增48.8%。   据...

    时间:11-15
  •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原院长屈孝初被判刑11年

      新华社长沙11月15日电(记者陈文广)14日,湖南湘潭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原院长屈孝初及其妻子李文平受贿案进行了一审宣判。法院依法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屈孝初有期徒刑1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万元...

    时间:11-15
  • 基层“三错”干部 能否归队归位归心?

      基层“三错”干部,能否归队归位归心?   基层干部中有一个特殊群体,人称“三错”干部——犯了错、认了错、被诬告有错干部的统称。这样的干部会不会背上卸不下的包袱?他们干事的热情还足吗?干事的机会还...

    时间:11-15
  • 水利部:确保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资料图:安徽合肥淝河,关镇村组织辖区河长用自制木筏打捞辖区河道水草及漂浮物。中新社发 许雯雯 摄   中新网北京11月15日电 (记者 陈溯)记者15日从中国水利部获悉,水利部将进一步加强河湖管理保护,...

    时间:11-15
  • 白皮书:政府鼓励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

      白皮书:中国政府鼓励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黄小希、程卓)国务院新闻办15日发表的《新疆的文化保护与发展》白皮书说,中国政府鼓励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互相学习语...

    时间:11-15
  • 白皮书:新疆文物保护成果丰硕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丁小溪、许林贵)国务院新闻办15日发表的《新疆的文化保护与发展》白皮书显示,新疆文物保护成果丰硕,全面完成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3次,可移动文物普查1次,文化遗产家底进一步摸...

    时间:11-1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