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砍伐沟”变景区 米林县的“旅游饭”吃得香

2018-11-23 09:00:55

来源:人民日报

  “砍伐沟”变森林景区 小农舍成家庭旅馆

  米林县的“旅游饭”,端得稳吃得香(庆祝改革开放40年·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

  西藏米林县南伊沟最深处的南伊珞巴民族乡琼林村,炊烟袅袅。57岁的珞巴族村民达久正忙着给竹条上色。“过去进出村子要骑马翻山,我们出不去,别人也很难进来。”达久说,“现在路修好了,游客多了,这些竹编工艺品供不应求呢!一年收入七八万元没问题。”

  近年来,米林县依托丰富旅游资源,推进全域旅游,提升旅游品质,旅游产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全县8个乡镇50多个村庄、3545名农牧民直接参与旅游服务。今年前9个月,米林县接待游客103.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9亿元。

  “要是一个月前你来村里,估计都见不到人影,大伙都‘做生意’去了。”南伊乡南伊村村民尼玛扎西,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告诉记者,他在南伊沟景区当司机,妻子当讲解员,“我们全村都干旅游,每家光旅游收入一年就有4万元左右。”尼玛扎西把记者领进屋,宽敞明亮的客厅里,木雕精美的藏柜上摆放着液晶电视,“现在我们也过上现代化生活了。”

  南伊珞巴民族乡,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珞巴族的最大聚居地,共居住着557名珞巴族群众。如今,一幢幢蓝色屋顶的崭新钢筋水泥房整齐排列在街道两旁,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

  来南伊沟森林景区观光的游客,难以想象这里曾是有名的“砍伐沟”。达久回忆说,30年前,家后面山上的树基本砍光了,从山脚到山顶光秃秃一片,南伊河也变得浑浊不清,村里到处是运木头的大货车。

  长期以来,林芝是西藏木材的主要供应地。上世纪90年代末,西藏对林区全面实施禁伐。国家先后投入上亿元,建立雅鲁藏布大峡谷和察隅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西藏自治区级工布自然保护区。2017年,西藏安排补偿金17.3亿元,用于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及生态脱贫岗位补助。

  达久一家从2008年起每年获得生态补偿金,从砍树人变成了护林人,“每年按时发放,从没拖欠,拿了钱大家自然也保护起树林,没人去乱砍滥伐了。”

  2010年,南伊沟景区开放,游客纷至沓来,漫步南伊沟原始森林景区,夜宿水声潺潺、满天星斗的农家乐,观赏举世无双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米林县政府从门票收入中抽出部分收益发放给景区所在地农牧民,2016年至2017年,累计发放旅游惠民资金1779.08万元;成立民族特色旅游商品售卖小组,在景区内开设特产销售摊位,售卖所得收益70%归群众,3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

  “今年国庆节,米林县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米林县委书记李牧之介绍,2017年底动态调整后,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747户2351人,已有704户2234人实现脱贫,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0.65%。

  初冬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已有些许寒意,但到此观光的游客依旧络绎不绝。沿着雅鲁藏布江的派镇索松村、吞白村,村民自发办起的家庭旅馆就有28家,旅游业成为当地群众的重要收入来源。

  走进当地颇有名气的“公尊德姆农庄”,创始人德吉旺姆正在为四川来的几位游客准备午饭。农庄有73间客房,从今年3月开始营业,经常“一房难求”。“从前,进出大峡谷的路还没修起来,运输货物全靠人背马驮。”32岁的德吉旺姆外出闯荡多年,当过茶馆服务员,开过商店,做过农产品收购,攒下了一肚子生意经。

  2016年,德吉旺姆回到吞白村,发现虽然村里处在观看大峡谷和南迦巴瓦峰的最佳位置,但因为没有把旅游服务搞起来,留不住游客。德吉旺姆找到村委会,提出开办生态观光农庄的想法,得到村里的大力支持——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德吉旺姆出资占股25%,村里占股15%,其余60%股份分给村民。

  创业之初,德吉旺姆面临融资难题,在村两委引导下,向县里申请家庭旅馆资金扶持项目,顺利地从银行获得960万元“藏宿贷”,解了燃眉之急,“县里不仅帮我解决了资金,而且对村民开展旅游服务技能培训,我们的服务员都很专业。”德吉旺姆高兴地说。

  为拓展农牧民群众参与旅游服务渠道,争取资金扶持农牧民开办家庭旅馆,米林县借助企业平台向银行申请低利率“藏宿贷”,金额累计约2900万元,惠及3个村37户群众。

  去年起,西藏自治区提出“冬游西藏”。今年11月1日起,西藏继续对进藏旅游者在景区、酒店、旅游车辆、航空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对通过旅游包机、专列形式组织旅游者进藏旅游的企业和自治区内旅行社组团予以奖励。

  借“冬游西藏”东风,米林县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缩小旅游季节性差异。“冬季到米林旅游,既能享受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了解珞巴族特色民俗文化,还能亲身体验林芝独特的工布新年。”李牧之说。

  • 相关阅读
  •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逐年攀升

      国家统计局: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逐年攀升  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记者陈炜伟)国家统计局23日发布数据,据测算,2015年至2017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分别为123.5、156.7、210.1,分别比上年增长23.5%...

    时间:11-23
  • 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现场交流暨2018年度成果会商会在桂召开

      中新社南宁11月23日电 (夏守智)由中共中央统战部主办的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现场交流暨2018年度成果会商会23日在广西南宁召开。各民主党派中央及对口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省区代表分享监督工作经验,聚焦监督工作...

    时间:11-23
  • 落实防控措施打好防疫攻坚战——专家解读非洲猪瘟热点四问

      落实防控措施打好防疫攻坚战——专家解读非洲猪瘟热点四问  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 题:落实防控措施打好防疫攻坚战——专家解读非洲猪瘟热点四问  新华社记者于文静、董峻  自今年非洲猪瘟首次在我国发生...

    时间:11-23
  • 京津冀地区再遇雾霾 30多城市启动预警

      京津冀地区再遇雾霾 30多城市启动预警  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记者 高敬)11月23日至26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出现一次区域性重污染天气过程,影响范围包括京津冀中南部、山西东南部、山东中西部和河南北部。...

    时间:11-23
  • 2018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完成率超九成

      2018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完成率超九成  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记者 高敬)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最新消息显示,2018年水源地环境整治任务完成率已超九成,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进入攻坚阶段。  水源地整治关系...

    时间:11-23
  • 黄河源雪豹保护项目启动

      中新社西宁11月23日电 (记者 罗云鹏)记者23日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获悉,目前已启动黄河源雪豹保护项目,该项目旨在填补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地区雪豹调查的空白,探索应对当地雪豹保护问题的保护对策并展开...

    时间:11-23
  • 中国、新西兰科研力量携手十年为“中华水塔”把脉问诊

      中新社西宁11月23日电 (记者 张添福)中新社记者23日从青海大学获悉,中国、新西兰两国科研力量已携手十多年“把脉问诊”三江源生态,正为保护“中华水塔”贡献国际智慧。   “十多年前,很少有国际专家在中...

    时间:11-23
  • 《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获通过

    资料图:民众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中新网南京11月23日电 (记者 朱晓颖)23日,在南京召开的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下...

    时间:11-23
  • 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常驻代表访问团将访华

      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常驻代表访问团将访华  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记者马卓言)外交部发言人耿爽23日说,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常驻代表访问团将于25日至28日访华。中方相信此次访问将有助于安理会成员国加深对中...

    时间:11-23
  • 浙江衢州援疆展“新”颖 边境小城乌什换“新”颜

      中新网乌鲁木齐11月23日电(记者 王小军) 浙江省衢州市在教育援疆、产业援疆、扶贫方面利用新模式、新思路、新举措,做援疆“新”文章。   11月中旬,走进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衢州小学,映入眼帘的是一派新...

    时间:11-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