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改革开放40年 外国人在中国的追梦故事

2018-12-01 15:32:3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改革开放40年

  外国人在中国追梦

  波兰姑娘亚历山德拉毕业于波兰格斯克音乐学院小提琴演奏专业,她于2014年到2017年间在中国贵阳管弦乐团工作。之后,在回波兰短暂居住了几个月后,亚历山德拉又再次回到中国,通过考试,成为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一名小提琴演奏员。亚历山德拉说,在这里她不仅能和世界各国的出色乐手一起合作,也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音乐形式,向不同的指挥家学习。她说:“我爱中国。”

  亚历山德拉从国家大剧院前走过。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摄

亚历山德拉(左一)和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同事们在排练中。

  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

  今年48岁的史德芬来自德国,已经在中国西北的兰州生活了十几年,如今是耐驰(兰州)泵业有限公司的国际销售流程经理。 2005年,作为公司交流人员,他第一次来到兰州。2006年,史德芬受德国耐驰集团总部委派,来到兰州的生产基地负责销售管理工作,从此便和这座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结下不解之缘。 2009年,史德芬收获了爱情,与一位兰州姑娘结婚,将家安在了中国。在妻子的照顾下,史德芬逐步融入中国社会。十几年里,他和妻子一起去过北京、上海、广州等十几个中国城市,在感受当地风土人情的同时,也结交了很多中国朋友。在他看来,中国的快速发展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远赴重洋来中国“淘金”,不仅有跨国公司的外企高管,更有各行各业的普通员工。

  图为史德芬(右)在甘肃兰州的生产车间与技术人员交流设备运行情况。

  新华社记者 陈 斌摄

  卫国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从事LED显示屏设计的他7年前来到中国深圳监督产品生产,被这里的环境和风土人情深深吸引,“在深圳呆了1个月之后,我就知道我最终会留在这儿。” 几年前,卫国与来自美国、挪威、芬兰等地的成员一起,成立了自己的团队。对他们团队来说,深圳是实现创意的绝佳之地。卫国说:“如果想从事消费电子行业,或者想把自己的产品进行大规模生产,那么深圳就是你的选择。”

  图为在深圳华强北国际创客中心,卫国(右)与一位来自美国的物理学研究者交流。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摄

  56岁的菲利普出生于法国南部比利牛斯地区。1990年,他在法国博讷地区开设了自己的餐厅,经营了15年的时光。在此期间,他还在餐厅开办厨艺课程。 2006年5月,菲利普放弃了餐厅经营,加入巴黎蓝带国际学院的教学团队。因工作需要,菲利普于2014年来到蓝带国际学院在上海的分校——上海蓝带厨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在这里,他负责教授法式料理。“上海真的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城市,我太爱它了。这里汇聚了中国各地的美食,可能是职业的关系,我经常去各个餐馆品尝美食并研究它们的做法。”菲利普说道。“我的学生也经常和我交流中国的美食文化,这让我更加了解中国的底蕴。未来我考虑将这些美食带回法国,让我的同胞也能品尝。”

  图为菲利普(右)在上海蓝带厨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教室内给学员们授课。

  新华社记者 丁 汀摄

  今年52岁的盖博天来自英国伦敦,是一名凝聚态物理学博士。2012年末,曾在世界500强企业担任高管的盖博天辞去在新加坡的工作,和几位陶瓷匠人来到中国,共同在江西景德镇三宝瓷谷开办陶瓷工作室。 盖博天与伙伴们希望把西方的审美需求和景德镇的制瓷工艺相结合,创建高端陶瓷品牌。经过多年努力,盖博天和伙伴们的工作室已经小有名气,产品不仅远销英国市场,更受到业界人士的认可,在中国沿海地区的陶瓷市场拥有一席之地。未来,盖博天和伙伴们打算做产品展览,把他们的艺术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

  图为盖博天(左)在景德镇的工作室向一位顾客介绍“陶瓷灯”。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摄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日益优化的投资环境、更多选择的就业机会……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此工作、学习和生活,这些怀揣梦想的外国人正在中国追逐自己的梦想。

  • 相关阅读
  • 商务部:中美不再对其他新的产品加征新的关税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中美不再对其他新的产品加征新的关税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就中美会晤在经贸问题上达成的共识做了补充。对于现在仍然加征的25%的关税,中美双方朝着取消的方向,...

    时间:12-02
  • 商务部:对于仍然加征25%的关税 中美将朝着取消的方向加紧谈判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对于仍然加征25%的关税 中美将朝着取消的方向加紧谈判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就中美会晤在经贸问题上达成的共识做了补充。对于现在仍然加征的25%的关税,中美双方...

    时间:12-02
  • 经济日报:经贸共识体现互利 中国节奏始终不变

      12月1日,中美元首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会晤期间,就中美经贸问题达成共识,双方决定停止升级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这个共识符合中美两国乃至全世界的共同利益,为中美经贸关系指明了方向。   对这次中美...

    时间:12-02
  • 商务部:美国政府对中国2000亿产品不提高关税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美国政府对中国2000亿产品不提高关税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就中美元首会晤在经贸问题上达成的共识做了补充。原定在明年1月1日,美国政府对中国2000亿产品征收10%...

    时间:12-02
  •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砥砺奋进——新时代践行新发展理念纪行

      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 题: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砥砺奋进——新时代践行新发展理念纪行   新华社记者   40年,改革开放波澜壮阔。新时代,发展进步风正帆悬。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新华社派出五路专...

    时间:12-02
  • 改革开放40年 科技工作新春天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改革印记】   光明日报记者 袁于飞整理   1978年,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全国科学大会召开,拉开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序幕。那一年,徐迟发表报告文...

    时间:12-02
  • 辉煌60年壮美新广西:心相连 奔小康

      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约有18万人,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人口占大多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前夕,记者走访了龙胜县,感受各民族手相牵、心相连,团结奋进的生动实践。   走进泗水乡龙甸村党...

    时间:12-02
  • 杨靖宇:钢铁战士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新华社郑州12月1日电(记者王烁)从河南省驻马店市区向南走6公里,广场上一座杨靖宇将军的雕像赫然矗立,这里就是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所在地。纪念馆里共展出图片400余幅,文...

    时间:12-02
  • 栗战书:用完备的法治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

      栗战书在云南开展立法调研时强调   用完备的法治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   新华社昆明12月2日电(记者陈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云南就制定基本医疗...

    时间:12-02
  • 王毅:中方愿意扩大进口 逐步缓解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问题

      当地时间12月1日22点30分许,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美元首会晤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   王毅在会上说,中美双方就如何妥善解决存在的分歧和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方案。中方愿意根据国内市场和人...

    时间:12-0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