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发射前最后撤离的人:北斗重器背后的青年(图)

2018-12-03 06:18:2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北斗重器背后的青年

航天科技集团北斗导航卫星总装操作团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供图

  在刚刚过去的11月,当我国第42、43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即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完成之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个1994年出生的胖小伙儿田鑫瑶,就在几公里外的锅炉房里,用眼睛紧盯着它。

  听到成功的消息,田鑫瑶松了一口气,咧开嘴大笑起来,黝黑的脸庞,让一口白牙更加明显。

  作为整个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中的一分子,田鑫瑶只是其中发射场系统的锅炉操作工,说好听点,是专业技术人员,说白了就是烧锅炉的。但就是这个岗位,为火箭、卫星测试厂房的空调提供蒸汽,确保湿度、温度达到检测标准,同样关乎“万人一杆枪”北斗事业的最终结果。

  截至目前,北斗系统建设已经走过18年,成功将包括4颗试验卫星在内的43颗北斗卫星送入太空,发射成功率达到100%。这背后,除了人们熟悉的科学家、设计师、指挥员等“大人物”,还有像田鑫瑶这样的一线青年操作工,这些还略显稚嫩的面孔,他们的命运和国家大工程离得如此之近。

  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装事业部员工正在测试。牛科伟/摄

  发射前最后撤离的人

  之所以称这些年轻人是一线操作工,就是因为每次重大工程到了关键时刻,他们往往冲在最前面,和最繁琐、最危险的事务打交道。

  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211厂质量主管郑觉醒记得,今年春节前夕,长征三号乙遥四十七火箭承担着北斗三号第三次全球组网的发射任务,属于重点工程发射任务。但今年1月的一天,问题来了。

  后方发现,火箭三级发动机上测试金属软管的同批次产品存在隐患,“麻烦了!”如果把总装好的火箭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发动机无疑就是火箭的心脏,发动机上的导管就相当于人体上与心脏相连的血管。要想给总装好的火箭更换发动机导管,其难度不亚于给心脏做一次手术。

  1月27日,郑觉醒清晰地记得这个日子。那一天,火箭心脏“手术”开始了。首先由总装事业部拆除连接火箭三级和二级的爆炸螺栓。

  工人师傅们调着力矩扳手上的力矩,小心翼翼地尝试着,脸上很快渗出一层细细的汗珠。经过几次调试,第一个爆炸螺栓被顺利拆除,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就这样,12个爆炸螺栓被依次拆除。接着是拆除与发动机相连的导管。

  总装事业部八组组长吴勇回忆,那个时刻对于每一个抢险队员都很危险——可能存在因拧紧力度过大,导致螺纹咬合过紧,最坏的情况就是引爆分离,这对箭体必然会产生不利影响。但对当时的他们来说,再危险也要做。

  无独有偶,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装事业部三组员工吕恒聚至今记得,几年前的一次发射,卫星上有部分产品需要在整流罩“合罩”之后安装,还需要火箭试验队队员在限定时间内将舱门关闭,确保火箭按时发射。

  关舱门,这个动作虽然简单,但要在特定时间内完成,就有很大挑战。这个工作最终交给吕恒聚完成。

  医护人员为吕恒聚戴上监测仪,对他说,如果监测仪报警,一定要停止工作,赶紧回来,否则将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可预估的影响。

  距离窗口时间还有40分钟,吕恒聚走到火箭旁。当时,发射现场异常安静,每个人都屏住呼吸,眼睛紧盯着吕恒聚工作。就在吕恒聚拧到第4个螺钉时,嘀……嘀……嘀……监测仪的报警声划破宁静响了起来。

  当吕恒聚回到安全区,总装事业部领导“责备”他为什么不听医生的话时,他却憨憨一笑:“和国家的火箭发射相比,个人的事总是小事,最后撤离这班岗必须站好。”

  如果人人对岗位挑三拣四,火箭能成功上天吗

  一线操作工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挑活儿。

  按照田鑫瑶的说法,任务期间,他们每天要烧将近6吨煤,这些煤全是他们手工一铲一铲地装到小推车里,接着一车一车地运到锅炉房。至于蒸汽,则是从头一年10月,持续到次年5月,经常是24小时不间断提供,3小时一班,轮班巡查。

  他所在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也曾考虑采用锅炉烧天然气、汽油,来代替烧煤,不过,发射场地处偏远山沟,加之铺设管道成本、燃烧危险性等因素,最终还是沿用传统的人工烧煤办法。

  “铲一回煤,烧一次锅炉,鼻子眼睛耳朵里就全都是灰。”何家琛刚到岗位1年,指着已成黝黑的口罩笑呵呵地说,“这是今早才换的新口罩。”

  在这里,也来过很多“过客”,有的是其他岗位过来帮忙,铲几下,许多帮了一次就再也不来了;还有的在这儿干了1年,也坚持不下去,走了。

  “不要看不起烧锅炉的,有的人不就是觉得这个岗位又脏又累,没有技术含量么?”朱高平说。

  目前,锅炉组一共5个人,其中最好学的是朱高平,他掰着布满厚茧的手指说,铲煤只是基础工作,接下来的活儿就得动脑子了,要思考填煤的时机,要观察煤层充分燃烧的厚度和区域,根据火候调整煤层,摸索鼓风引风的节奏,还要听气的动静来调整送气阀门大小,等等。

  事实上,烧锅炉除了是个体力活儿、技术活儿,还有几分危险。

  去年冬季,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遥感三十号03组卫星发射任务时,就发生过出渣机链条卡死的故障。

  几个年轻小伙子见状一起出动,借抽水泵把黑色的渣水往外抽。等水差不多抽到只有齐腰深时,干了5个年头的操作手邓彪二话没说,脱掉衣服裤子就跳进渣坑池里,用碗来舀煤渣,清理渣坑。

  还有一次是水压过大。主操作手王磊快速定位出故障原因:是进水管被堵,随后紧急关机。操作工们打开锅炉顶盖,想方设法对锅炉顶部进行降温。

  温度降下来后,经验老到的王磊钻了进去。顶部隔层只有40厘米高,王磊只能平躺着操作电钻,并用角磨机打磨,摩擦飞溅的火星子喷在他的脸上,两个腮帮子和额头有多处被灼伤,如今还留着小黑疤点。

  “烧锅炉也就苦点累点,没啥后悔的。如果人人对岗位都挑三拣四,火箭能成功上天吗?”王磊说。

  高技能绝活背后是成百上千次的训练

  不到两平方米的行吊操作间,悬在半空。36岁的刘超灵敏地钻了进去,扭动电机钥匙、按下电源按钮、启动电机……所有动作一气呵成,笨重的行吊挂钩在他的操作下,指哪儿到哪儿、说停就停。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提起这位“金牌”吊装手,不少人都竖起了大拇指。

  所谓吊装,就是从测试厂房将火箭水平运送到发射场,再进行翻转、起竖,将火箭吊装对接在发射台,最后将卫星与火箭再进行对接的过程。

  刘超日常打交道的就是这个庞然大物:火箭测试厂房转载间的行吊设备,28.5米宽、挂钩离地9.2米,大小螺丝钉有1000余颗,接电线端子也有近万个……任务前,这些小物件都要检查一遍,看有没有松动、滑丝或者断裂等情况,这都关系到行吊操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用刘超的话说,这些行吊设备就好像他身体的一部分,只有掌握清楚、保养得好,才能实现“人机合一”,以最好的状态完成每一次吊装任务。

  在行吊运行轨道下方的白色墙沿上,间隔一段距离就会出现巴掌大的深蓝色标记。这些都是刘超自己标记的。

  他根据平时吊装火箭的经验,在行吊端梁下侧离边缘30厘米处,自己焊接了一根刻度尺。当刻度尺运行到蓝色标记时,就是一处定位。这样的标记一共有3处,分别对应火箭卸车吊装时的3个中心点,也就是下方的铁轮支架车的中心点。

  有了这个“小发明”,不管是地面指挥员,还是吊车操作手,都能够得到吊车减速的标示提醒,提前预判停车位置。

  “稳定”“精准”……这一切的背后,靠的都是成百上千次的训练。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林国建就是凭借成百上千次的“熟能生巧”,练就一身的“吊筷入瓶”绝活,成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唯一一名直接从操作手提拔为指挥员的人。

  对吊装手来说,传统的训练手法包括使用吊车吊物定点到位、走S型(中间有障碍物)和吊筷子。这其中,吊筷子是最难的,“因为太轻了,晃动又大”。

  最开始训练时,大家基本都用啤酒瓶,在地上画一个圈,把啤酒瓶放到指定的位置。后来,圈慢慢变小,从一开始的直径30厘米到20厘米,再到10厘米,现在最小范围可达到直径5厘米。

  后来训练逐渐增加难度,直接把一根筷子系在缆绳吊钩上,从放入圈内到放入瓶内。这项训练难度非常大,此前很少有人成功。林国建则成了这项绝活儿的拥有者——从13米高空“吊筷一次入瓶”。

  这背后,他几乎利用所有空余时间苦练这项硬功夫,一次不行就100次,一天不行就100天。

  与火箭绚丽尾迹做伴,青春便没有虚度

  每次传来北斗任务成功的消息,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环部卫星总装团队总是无比激动。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是北斗系统的“总体装配师”。

  穿着防静电服,戴着工作帽,在十万级净化的总装测试大厅里,这支队伍就在这里为北斗卫星进行总体装配:插插头、焊接、铺电缆,这样的操作,他们反复干,而常常,一个姿势一干就是1个多小时。

  今年6月下旬,导航总装班组12人3天紧急攻关,完成了两颗北斗导航卫星的热试验前的准备:舱内电缆捆绑、热电偶定位及制作、组焊插头近1000个焊点、合舱板、安装多层……这样的工作量,正常应该至少要7天到10天才能完成。

  北斗导航总装班组副组长谢喜龙今年刚满30岁,他说,这都是大家拧成一股劲儿抢出来的时间, 而这样的节奏对年轻操作工而言已成为一种习惯。

  北斗导航总装班组的80后组长陈大猛,穿梭于北京和发射场,面对多个型号任务交叉出厂、在研型号任务异常繁忙、大型试验任务节点紧张等困难,带领团队有效应对。

  刚刚30岁出头的电装工夏丹看到体检结果的瞬间,有点蒙了。经过检查确认,需要手术。“怎么会这样?”

  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最让她放心不下的,是还有那么多任务要赶,还有那么多颗北斗导航卫星等着飞天。她一直在岗位上坚守,直到手术头一天。

  在北斗重器建设的背后,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周源、郭凯、廖宏博等年轻的导航团队总装人员,克服困难、坚守岗位,只为交出“成功”的答卷。

  今年7月29日,随着一声巨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33、34颗卫星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托举下壮丽升空。

  没有人注意到,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有个平静的小伙子,深邃的眼神里满是笃定。他叫李付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保障部装备维修处工程师。10年前的这个时候,正是他大学毕业来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作的日子。

  10年过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换了新颜。这其中就有李付生的贡献——对发射场常规加注输送系统、升降温系统,低温加注管线系统等主要装备更新和改造,消除部分设备陈旧老化的隐患。

  设备有更新换代,年轻人来了,也给北斗系统带来了新鲜血液。

  “我的10年,有近三分之二时间是在沟里的发射场度过的。与青山塔架做伴,有幸参与和见证发射场的10年发展,我的青春便没有时光虚度。”李付生说。

  望着火箭那道划破长空、直刺苍穹的绚丽尾迹,他说自己对未来的10年更加憧憬。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相关阅读
  • 勾勒阿中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美好蓝图——阿根廷各界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国事访问成果

      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12月2日电(记者吴昊 裴剑容 倪瑞捷)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对阿根廷的国事访问之际,阿根廷各界对访问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此访勾勒出阿中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美好蓝图,将推动双边合作...

    时间:12-03
  • 吉林高院详解“辽源法官被异地审理”:判决将更具司法公信力

      吉林高院详解“辽源法官被异地审理”:判决将更具司法公信力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将王成忠、张大庆涉嫌民事枉法裁判案指定通化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刑事第二审程序审判决定后,澎湃新闻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吉...

    时间:12-03
  • 《在南非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报告》发布

      《在南非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报告》发布  科技日报比勒陀利亚12月1日电 (记者杜华斌)《在南非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在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隆重举行。中国驻南非大使林松添、南非国家规划委员...

    时间:12-03
  • 教书育人50载 他助多人捧起奥数奖牌

      教书育人50载 他助多人捧起奥数奖牌  脸上总挂着微笑,这是所有熟悉常庚哲的人对他的一致印象。然而,这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院教授却把他最后的笑容定格在了11月18日。那天,他在北京首都机场准备搭乘去往...

    时间:12-03
  • 吉林高院就王成忠、张大庆案指定通化中院审判答记者问

      吉林高院立案庭负责人就王成忠、张大庆涉嫌民事枉法裁判案指定通化中院依照刑事第二审程序审判答记者问   新华社长春12月3日电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将王成忠、张大庆涉嫌民事枉法裁判案指定通化市中级人...

    时间:12-03
  • 你的防雾霾口罩,可能源自军用技术

      你的防雾霾口罩,可能源自军用技术  自11月23日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经历了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北京环境监测中心表示,在区域性污染及不利气象条件共同作用下,北京市PM2.5浓度持续上升,截至26日14时城区...

    时间:12-03
  • 旅阿侨界:习近平访阿成果丰硕 对未来发展更具信心

      中新社布宜诺斯艾利斯12月3日电 (记者 余瑞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结束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以及对阿根廷进行国事访问的行程。旅阿侨界人士对中新社记者表示,习主席此访令侨界振奋,...

    时间:12-03
  • 90岁“中国疼痛学之父”壮心不已 欲建“世界免痛天堂”

      中新社昆明12月3日电 题:90岁“中国疼痛学之父”壮心不已 欲建“世界免痛天堂”   作者 缪超   “虽然今年我退休了,但我愿意再干5年,去世前,帮助昆明建立一个疼痛中心,让昆明成为‘世界免痛天堂’...

    时间:12-03
  • 贵州为民营企业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

      贵州为民营企业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  本报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白皓)12月1日,贵州省“服务民营企业省长直通车”正式开通,全省民营企业经营者、员工及相关人员可以拨打“0851-86894627”热线电话或登...

    时间:12-03
  • 浙江省政府调查高考英语加权赋分

      浙江省政府调查高考英语加权赋分  本报杭州12月2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剑平)12月1日深夜,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省政府成立调查组对该省高考英语加权赋分进行调查。  浙江省在11月...

    时间:12-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