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贵州余庆:“治鼠达人”鼠口夺粮32年

2018-12-06 14:00:5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贵州余庆:“治鼠达人”鼠口夺粮32年

  在贵州乌江之畔,54岁的遵义市余庆县植保植检站站长杨再学和老鼠已经“斗争”了32年,每到年底,他都要算一算今年又从鼠口里夺回了多少粮食。

  “全省农田鼠害防治面积600万亩,我们的研究成果推广了100万亩,按平均每亩挽回粮食损失10公斤计算,今年‘鼠口夺粮’1000万公斤,能为农户挽回产值2000万元左右。”杨再学高兴地说。

  杨再学是成长于余庆县大乌江镇的山里娃,1986年从贵州农学院植保专业毕业后,分配在余庆县植保植检站工作。上岗没几个月,贵州搞鼠种调查,领导看他能吃苦,就安排他参与。从此,他和人人讨厌的老鼠结下了不解之缘。

  面对这份又脏又累的工作,他丝毫没有怨言,30多年的老鼠研究,奔波于田间地头和实验室之间,反而得到极大乐趣。由于精通老鼠,他被人称为“老鼠精”,而他认为,研究老鼠他有两件“法宝”。

  第一件“法宝”是研究老鼠。“老鼠不光糟蹋农民辛苦种下的庄稼,还传播疾病,刚工作时,我们一帮年轻人天天在田坎上捉耗子,头天晚上安200个捕鼠夹,天没亮再收回来,一晚上能打到二三十只老鼠。”杨再学说。

  收集老鼠标本是杨再学最爱干的事。“通过测量老鼠的体重、体长、尾长、耳长、后足长,观察怀孕情况等,可以全面了解老鼠的种类、习性、繁殖周期规律,对鼠患预报、防治都很有好处。”杨再学说。

  这些年来,杨再学共捉鼠近万只。在余庆县植保植检站“鼠害陈列室”里,陈列着大大小小20多种、100多只鼠类的标本。这些都是杨再学的“战利品”。

  第二件“法宝”是不断完善治鼠新技术。1996年,受贵州省植保植检站委托,杨再学担任“贵州省农田鼠害研究协作组”主持人,肩负起全省农区鼠害监测与治理工作的重任。

  “全国有鼠种200多种,南、北方环境不同,鼠害发生特点也不同,比如在贵州,黑线姬鼠的危害就非常严重,必须有针对性防治。”杨再学说。

  过去防治黑线姬鼠主要是把鼠药露天放在农田里,一场大雨就被冲走了,杨再学研制了“毒饵站”灭鼠新技术,用PVC管、竹子、矿泉水瓶做盛放毒饵的容器,用铁丝做支架,就地取材、制作简单,不污染环境,对害鼠可长期控制。

  2016年,在过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杨再学带领团队完成“农区害鼠种群生态及监测治理标准体系研究”项目,为我国农区害鼠监测与综合防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对于一位基层农技人员,能获此成绩,付出的艰辛和汗水,我们无法想象。

  “老鼠也在变聪明,一些老的治鼠技术需要不断完善。这套标准体系涵盖鼠害监测、防治多方面,保护老鼠‘天敌’、无二次中毒、减少环境污染,达到绿色防控鼠害的效果。”杨再学说。

  杨再学说,基层农技人员里也能出专家,论文要写在大地上,成果要留在千万家。“我时刻告诫自己,一是持之以恒,二是精益求精。”杨再学说。

  这些年来,他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市级鼠害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56篇,出版鼠害著作17部,参与制订国家、省级标准10项;他主持申报的《贵州鼠害控制减少粮食损失保护农业生态安全项目》,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技术合作项目。杨再学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省管专家等荣誉称号。2011年,余庆县成为全国第二家正式挂牌的国家级农区鼠害观测试验基地。

  贵州省农田鼠害研究协作组的“鼠害资料室”里,存放着30多年来的文献材料。“研究贵州鼠害问题,我这里资料最全,从1986年到现在的都有,对我都是无价之宝。”杨再学说。

  “贵州的鼠密度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的15%,下降到如今的3%到5%,但老鼠繁殖力极强,消灭不绝,鼠害防治没有止境,鼠害研究永远在路上。”杨再学说。

  (记者李惊亚)新华社贵阳电

  • 相关阅读
  • 习近平主席访问西葡两国在欧洲各界引发热烈反响

      习近平主席访问西葡两国在欧洲各界引发热烈反响——   推动中欧合作迈上新台阶   日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对西班牙和葡萄牙进行国事访问。西班牙、葡萄牙是欧盟重要成员国,也是中国在欧盟的传统友好...

    时间:12-07
  • “天网”行动追回外逃人员4833人 追回资产103亿

      本报北京12月6日电 (记者姜洁)在国际反腐败日即将到来之际,记者从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获悉:“天网”行动自2015年3月启动以来,已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追回外逃人员4833人,其中国家工作...

    时间:12-07
  • 法制日报:手术中“持刀加价”与抢劫无异

      手术中“持刀加价”与抢劫无异  手术中途“持刀加价”,不仅有损患者合法权益,也让整个医疗行业为之蒙羞。监管部门理当加大执法力度  □ 史洪举  日前,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今年4月至10月处理的238起...

    时间:12-07
  • 马路哄抢事件频发 如何从法律上、道德上杜绝?

      马路哄抢事件频发究竟是何因素作祟  “苹果散一地文明碎一地”事件刺痛社会神经   □ 本报记者 孙安清   货车因交通事故翻车,车上装载的苹果滚落到马路上,过路行人和其他车辆驾驶员不顾车主的制止甚...

    时间:12-07
  • 公安部组织打掉特大海外医疗诈骗集团

      公安部组织打掉特大海外医疗诈骗集团  破获案件两千余起涉案金额近十亿元  本报北京12月6日讯 记者刘子阳公安部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公安部组织指挥浙江等地公安机关破获特大海外医疗诈骗案有关情况。...

    时间:12-07
  • 湖北荆州市已办理一百余起破坏长江流域生态刑案

      荆州市已办理一百余起破坏长江流域生态刑案  本报讯 记者刘志月 通讯员徐石泉 卢铁 记者从湖北省荆州市人民政府近日召开的“长江保卫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5月至今,荆州市已办理破坏长江流域生态环境...

    时间:12-07
  • 中核“龙鳞系统”正式发布

      中核“龙鳞系统”正式发布  本报北京12月6日电 (记者叶子)12月6日,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我国首套军民融合核安全级DCS平台——“龙鳞系统”(NASPIC)正式发布。这一平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已通过最高等...

    时间:12-07
  • 中国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落户璧山

      我国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落户璧山   将在36000公里外的太空建太阳能发电站  璧山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项目鸟瞰图。璧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本报讯 (记者 李晟)说起太阳能电站大家都不陌生,可是现在...

    时间:12-07
  • 媒体:“大雾神器”并不能彻底终结航班延误

      “大雾神器”并不能彻底终结航班延误  科技日报讯 (洪永 记者何星辉)4日,在首都机场,山东航空借助平视显示器和盲降系统,首次完成90米低能见度起飞验证。今后,即便大雾笼罩,航班依然能正常起降。但是,...

    时间:12-07
  • 气候变暖改变全球 零碳世界难以及时到来

      《自然》评论向联合国气候大会传递信号——  气候变暖改变全球 零碳世界难以及时到来  科技日报北京12月6日电 (记者张梦然)来自19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齐聚波兰,回顾《巴黎协定》所取得的进展。英国《自...

    时间:12-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