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2019,全球更多“科幻”走进现实

2019-01-09 09:32:34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全球更多“科幻”走进现实

  新年伊始,月球背面迎来首位访客。嫦娥四号这一科幻大片般的创举,为2019年的世界科技高调开篇。

  一如“嫦娥”,人类正快步来到“未知之地”,那些曾经只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场景,正加速进入现实。在已经到来的2019年,无论抬头仰望星空、低头畅游网络,还是人类健康本身,都将有诸多亮点可期可待。

  深探测:宇宙求索更进一步

  “到2019年,我们将重新‘进军’月球。”科幻巨匠艾萨克·阿西莫夫曾在35年前这样预言。尽管尚未发展到建立“太空定居点”,但2019年的星空也一定不会令阿西莫夫失望。从月球、小行星到系外空间,深空探测可谓“好戏连台”。

  “广寒宫”不再“冷清”。“嫦娥”刚刚放下的那只“玉兔”,已经在“蟾宫后院”留下人类第一道足迹。这可不只是“到此一游”那么简单,而是有着巨大的科研价值和超乎想象的影响。

  “原来月球背面没有汽车人、外星基地啊……”在新华社发布的一条相关新闻下面,一位网友的评论瞬间赢得2000多个赞。如果说,科幻作品带人们大胆去想象,那么月球探测则屡屡刷新人类的认知。

  蟾宫折桂,多国竞逐。美国有望最早从今年开始向月球发送相对小型、廉价的载荷,为宇航员重返月球“探路”,并在本世纪20年代初在月球附近建立轨道平台;俄罗斯正积极准备,力争从2021年起发射多个探测器,分别实施绕月探测、月球南极着陆考察及深挖取样等。

  科幻作品中,小行星上满是故事:人类在上面开矿、旅游,打造“生存绿洲”。而现实情况是,在深空探测中,小行星绝对算是“偏门”。不过,2019年小行星探测却颇有看点。美国第一个小行星采样任务“奥里西斯-Rex”探测器已经在2018年年底进入小行星贝努的轨道,接下来将陆续发回绕飞获取的探测信息。贝努直径仅500米,是人类航天器迄今在轨绕行的最小天体。能绕这么小的天体飞行探测,迄今即便在科幻作品中也还尚未出现这样的情节。

  对太阳系乃至系外空间的探索也将继续。美国发射的系外行星探测器“苔丝”去年正式“开工”,将努力在太阳系外寻找“新世界”。“旅行者2号”探测器也于去年年底飞出日光层,开始探索星际空间,它们在2019年的探测成果值得期待。

  快连接:5G商用厚积薄发

  从3G到4G,手机“智能化”颠覆了许多产业,乃至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4G到5G,则将开启“万物智能”时代,让人惊呼“未来已来”。

  带宽大、速度快、运行稳,这些特性成就了5G“赋能一切”的科幻属性:超快速度,一秒下载多部高清大片;超低延时,无人驾驶、远程操控轻松实现;万物互联,不仅所有家电,就连井盖、管道都可“智能化”管理。

  在多年技术积累之后,2019年有望成为5G的“商用元年”。国际标准组织“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宣布,完整的5G标准最早将于2019年3月出台。这意味着,5G网络部署将在今年大规模展开。

  在美国,已经开始的5G牌照发放将进一步扩大,今年将有更多美国城市“尝鲜”5G;在韩国,主要电信运营商近期联手推出5G商用服务,主要面对部分大城市的企业用户,并将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

  中国的5G部署稳步推进。去年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放了5G系统中低频段试验频率使用许可,向业界发出了加速推进5G商用的明确信号。中国各大电信运营商均表示,2019年5G开始预商用。

  新疗法:生物医学可圈可点

  如果能训练一批“特种兵”免疫细胞,在体内“精准杀敌”,那么“绝症”这个词可能彻底作古。曾经在科幻小说中出现的这一美好设想,已经成为生物医学界一大现实目标。虽然仍很遥远,但已有理由期待。

  在免疫疗法、基因编辑等领域研究将不断取得突破的2019年,更多新疗法、新药物将进入临床试验并投入使用,扩充人类抵御疾病的“武器库”,一些特定种类的癌症、遗传病等的治疗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将不再是“不治之症”。

  美国一家公司去年12月已宣布,将启动一项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疗一种遗传性眼疾的临床试验,相关申请已被美国监管部门接受。在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得到验证后,有望投入临床使用。

  英国广播公司日前列出2019年三个最可能取得重要突破的科研领域,免疫疗法居于首位。这种利用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对抗疾病的新疗法近年来发展迅速,尤其癌症免疫疗法的研发正逐渐“开花结果”,新发现的治疗靶点数量激增。

  专家同时预测,2019年各种人工智能技术将加速在众多领域“开疆辟土”,其中医疗健康领域可圈可点。从确定药物分子结构到提高药物开发效率,从早期癌症诊断到预测肿瘤发展,都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在发挥作用。

  “单细胞基因活性分析”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2018年年度头号突破。这是一套“三连发”研究方法,像“放电影”一样展现胚胎细胞形成成年动物复杂组织和器官的过程,有望在未来10年改变生物学和医学的研究格局。

    (据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 参与记者刘石磊、张忠霞、栾海、周舟、张家伟、张毅荣)

  • 相关阅读
  • “客家祖地”福建龙岩:打造“红色文化之都”

      中新网龙岩1月9日电 (记者 张金川)“红色文化是客家文化的集中体现。”福建省龙岩市政协委员、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钟德彪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龙岩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7日开幕。在钟德彪提交的《关于推...

    时间:01-09
  • 江西对寒假违规补课“零容忍” 去年查处违规学校80余所

      中新网南昌1月9日电 (记者 王剑)江西省9日对外通报,2018年以来,江西省教育厅开展中小学校违规补课专项整治行动,先后查处违规学校80余所,清退违规收费730多万元,处理相关责任人员96名。江西省教育厅日前下...

    时间:01-09
  • 社科院报告指出:仍有相当数量重点景区门票未降价

    民众游览拍照。中新社记者 任东 摄   中新社北京1月9日电 (记者 陈溯)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9日发布的《旅游绿皮书:2018~2019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以下简称“绿皮书”)指出,自2018年中国官方...

    时间:01-09
  •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党建领域改革综述

      新华社北京1月9日电 题:推进伟大工程 锻造坚强核心——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党建领域改革综述   新华社记者朱基钗   党建领域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保证。   ...

    时间:01-09
  • 学者葛剑雄:愿终身为历史地理学科奉献

      中新社上海1月9日电 题:学者葛剑雄:愿终身为历史地理学科奉献   中新社记者 许婧   从一名中学教师到大学教师;从拥有高中学历到博士学位;从主要从事基础教育到现在以科研为主,著名学者葛剑雄感叹:...

    时间:01-09
  • 最高检:管好自己人,看好自己门,坚决防止“灯下黑”

      中国最高检:管好自己人,看好自己门,坚决防止“灯下黑”   中新社北京1月9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8日在一场会议上指出,要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坚持严管就是厚...

    时间:01-09
  • 潮涌珠江两岸阔——改革开放的“广东实践”

      新华社广州1月9日电 题:潮涌珠江两岸阔——改革开放的“广东实践”   新华社记者   风起南海,潮涌珠江。   粤港澳大湾区,一个世界级城市群正在崛起。这里一年创造出的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从广...

    时间:01-09
  • 一分钟速览 | 2018年“猎狐”有啥新看点?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文字整理 韩亚栋 制图 王婵)...

    时间:01-09
  • “两个维护”的重大意义从何而来?

      【理论新视野·解读新时代】 “两个维护”的重大意义从何而来?   “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当前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从党...

    时间:01-09
  • 述评:当“和中国一起做”成为国际科技界流行语

      新华社北京1月9日电 述评:当“和中国一起做”成为国际科技界流行语   新华社记者郭爽   从领先世界的基础研究,到登上国家级领奖台的企业创新;从人类首次探索月背的嫦娥四号,到“照亮全球”的北斗卫...

    时间:01-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