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外科学家合作探测月球环境 为人类重返月球做准备

2019-01-13 10:05:17

来源:新华网

  距离人类第一次登月过去50年了,人类是否还能重返月球?月球上的辐射会对宇航员造成多大影响?月球上到底有多少水?月球上的水是怎么形成的?

  为了更深入了解月球环境,为人类重返月球做准备,嫦娥四号探测器上搭载的两个国际载荷将开展相关研究,一个是安装在着陆器上的中国与德国合作的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一个是安装在月球车上的中国与瑞典合作的中性原子探测仪。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中方首席专家张珅毅说:“我们探测的核心目标,是测量月球表面粒子基本辐射情况和危害程度。”

  科学家说,在深空中,宇宙粒子无时无刻都存在,由于月球没有像地球一样的磁场和大气层保护,这些粒子会打在月球表面,而登陆月球的航天器也会受到粒子的损伤和影响。

  “在载人登月之前,我们的探测可对月球上辐射的危害进行评估,将为月球开发和载人登月作铺垫。”张珅毅说。

此图片为嫦娥四号着陆器监视相机C拍摄的着陆点南侧月球背面图像,巡视器将朝此方向驶向月球表面。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德国基尔大学物理实验与应用研究所项目总师温牧说:“这次任务非常令人兴奋,在月球背面着陆是世界第一次。为未来人类登月做准备,这是非常棒的想法。”

  他解释说,科学家将那些非常微小的粒子称为辐射,它们来自太阳或者银河系之外,当它们撞击月球时,会与其他粒子作用产生中子。“我们的仪器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表面探测这种粒子的仪器。”

  “如果宇航员去月球,会面临很多危险,比如火箭升空、在月球降落、生存都会面临危险。即便这些危险都克服了,当宇航员返回地球后,月球上对他们造成的辐射却还留在他们的身体里,我们必须把这些辐射搞明白。”温牧说。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美苏频繁发射月球探测器,在实现载人登月后,人类结束了第一次探月高峰。而到了90年代,人类在探测活动中发现月球上可能有水存在,重新引发了月球探测的热潮。

  科学家认为在月球两极地区的陨石坑中从不见阳光的地带可能存在水冰。但是月亮上到底有多少水?嫦娥四号着陆的艾特肯盆地里有没有水呢?

  张珅毅说:“中子的测量是推断嫦娥四号着陆区是否含有水资源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此外,科学家还将通过这台仪器测量着陆区月壤中氧化铁含量,还将对日地间太阳风暴粒子加速机制进行研究。

  “在月表进行中子与辐射剂量测量为国际首次,我们将获得宝贵的数据资源。”张珅毅说。

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中性原子探测仪中方首席专家张爱兵说,月球没有大气和全球磁场,太阳风离子直接打到月表后,部分会被月表反射并变成中性原子,同时太阳风离子打在月表也会将月表物质成分溅射出来形成中性原子。因此中性原子的探测对于研究太阳风与月表的微观相互作用、月表溅射在月球逃逸层形成中的作用都有重要的意义。

  张爱兵说,嫦娥四号月球车在月表测量中性原子为国际首次。随着月球车的移动,可以探测在月表不同地形地貌情况下,太阳风与月表相互作用的不同结果。

  “有科学家认为太阳风氢离子还可能与月表中的氧相结合而形成水,这也是我们想要研究的内容之一。”张爱兵说。

  他说,中国也在研制自己的中性原子探测仪,将用于中国自主的火星探测。

  瑞典航天局太阳系统科学部部长科勒说,人类从未在月球背面的表面做过任何探测。“这是中国的巨大成就,我们非常高兴能成为这次任务的一部分。”

  “我们的探测对于理解太阳风撞击月面后发生了什么很重要。太阳风撞击月面后产生四散的粒子,这些粒子在月球表面形成了稀薄的、类似大气一样的环境,但是我们对于这个环境了解得非常少。这一探测对于增进人类对太阳系的了解非常重要。”科勒说。

  他说:“有一种理论认为,月球上的水是由于太阳风与月球表面的风化层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这是瑞典和中国科学家想通过探测解答的问题。”(记者 喻菲 全晓书 胡喆)

  • 相关阅读
  • 黄诚:学运领袖 抗战先锋

      新华社石家庄1月13日电(记者齐雷杰)在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调河头乡,一位英烈的名字至今被人们传颂。他就是出生于调河头村的黄诚。   黄诚,1914年生于河北安次县(今廊坊安次区)。1930年秋入北平第四中学。...

    时间:01-14
  • 北京市政府:今年要“过紧日子” 减少一般性支出

      北京市府:今年要“过紧日子” 减少一般性支出   中新社北京1月14日电 (记者 尹力 陈建)北京正处在减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2019年的财政收入将明显放缓,同期各方面资金需求旺盛,会成为近年来财力最“紧...

    时间:01-14
  • 人民日报: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新论·解读“九个必须坚持”②)   陈承新   通过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制度体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

    时间:01-14
  • 北京将广纳贤才 建设国际人才社区

      中新社北京1月14日电 (记者 尹力 陈建)为广纳外籍贤才,北京积极为其落户,并提供住房等方面的便利,2019年还将在全球范围内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推进国际人才社区建设。   14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时间:01-14
  • “八招”力促消费升级 北京瞄准“夜间”“时尚”

      中新网北京1月14日电 (记者 尹力 陈建)为激发新一轮消费升级潜力,北京将鼓励重点街区及商场、超市、便利店适当延长营业时间;激发时尚消费、品牌消费,鼓励全球新品在京首发、开设首店;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多层...

    时间:01-14
  • 应急管理 枕戈待旦

      去年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与近五年同期均值相比大幅降低   应急管理,枕戈待旦   本报记者 丁怡婷   “组建应急管理部不是哪一个单位改名字、换牌子,而是一次全新的再造重建、脱胎换骨。不能搞简...

    时间:01-14
  • 权健公司束某某等16人被依法批准逮捕

      中新社天津1月14日电 (记者 张道正)记者14日从检察机关获悉,权健公司束某某等16人被依法批准逮捕。   据通报,2019年1月13日,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权健自然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

    时间:01-14
  • 看未来之城铺展全新画卷 ——解读《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

      蓝图,是最美的“图画”之一。日前,《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新鲜出炉。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未来之城、绿色之城和创新之城。蓝图绘就,鼙鼓响起。  ...

    时间:01-14
  • 创新社会治理 夯实平安之基

      创新社会治理 夯实平安之基   ——平安中国建设系列报道之二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如今的城市成为典型的陌生人社会,单位人变为社会人,“重新组织群众”成为新的课题。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必须牢牢...

    时间:01-14
  • 医者钟南山:八旬仍在一线践行医学梦想

      (改革人物志)医者钟南山:八旬仍在一线践行医学梦想   中新社广州1月14日电 题:医者钟南山:八旬仍在一线践行医学梦想   作者 蔡敏婕   八旬的钟南山,仍身板硬朗,思路清晰。在多个医学会议上,钟...

    时间:01-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