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微信“自救群”成学生应对考试新套路:是万能钥匙吗

2019-01-14 06:01:02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万象

  大学考试季中的微信“自救群”

  复习新套路能成赚分金钥匙?

  正值考试季,对外经贸大学的大二学生邱欢欢在开始复习之前首先要完成的一件事是进入两个100多人的微信群。按她的话说,这是为了“自救”。

  如今,手机已成了大学生活中离不开的东西,各式各样的微信群成为大学生生活社交、讨论学习、沟通爱好的主要方式。然而,在期末考试季里,微信“自救群”也成为同学们应对种种考试的新“套路”。

  流水的考试,铁打的“自救群”

  “自救群真的可以‘救’我。”邱欢欢毫不掩饰地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最近,邱欢欢加入了“宏观经济学自救群”和“政治理论自救群”,这两个“校级”的自救群人数分别达到了151人和133人。“临近期末,我最关注的考试是专业课和数学课。老师曾介绍过有这些群,并且同学之间也都会互相讨论群里的好处和仍需改善的地方,所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进了这两个自救群,希望能对我的期末复习有所帮助。”

  据邱欢欢描述,该群主要的功能就在于答疑、助教补课并发放测试题目和答案,以及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考试范围和题型,但是自己更多是接受群消息,很少真的去讨论以及研究,更多的是一种“观众”的角色。

  尽管如此,邱欢欢认为该群对自己的帮助还是很大的,该群不仅能帮助她知晓考试范围,还能大致明确考试题型,助教能通过该群向同学发放往年的测试题,同学们可以自行下载练习再对答案。她会把不会的题型和知识点记下来并自行翻看以巩固知识点,作为后期复习的重点部分。

  2018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对加强本科教育再次“加码”。《通知》要求,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要结合办学实际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新方案要从2018级学生开始实施,持续抓4年、全程管到位。

  如今,淘汰“水课”成为严格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的重要举措,在“水分”减少的课堂中,期末考试成为实打实的“硬仗”,大学生们为此拿出了过关斩将的招数,微信“自救群”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的大二学生范小扬(化名)和同学们在期末考试通知下来的时候也自发建了“复变函数自救群”和“高数自救群”。和邱欢欢加入的群不一样的是,这些群都是关系好的几个同学建的小群,只有10人左右。“课程的专业性较强,加入的自救群主要是在院系内部,尤其是一个专业,专业内的学生互相帮助,针对性更强”。

  “自救群”开启线上复习“新姿势”

  当现代生活的一切都可以“线上”解决时,大学生的考试复习模式也不知不觉发生了变化。随着“自救群”的风靡,线上复习成了这些大学生的新选择。

  “不得不说,建群是个体力活儿。”来自北京大学的大二学生古越(化名)最近为了几个即将考试的课程和同学们建了好几个微信群。只要把群二维码往朋友圈中一发,一个“自救群”就会迅速壮大起来。

  “各种群加起来有好几百个人了,我也没想到自己号召力这么强,有的‘自救群’刚建起来人数就‘分分钟破百’,为了不占用自己的时间,我不得不把有的微信群邀请上限从100改成200。”他表示,线上复习成为同学们十分认可的复习方式,大家在群里交流复习信息,让自己的思路打开了很多。

  范小扬所在的“自救群”是一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他表示,在该群里,同学互相分享不会做的题目,一起交流讨论,如果有人想要通宵刷夜复习的话,也会在群里询问有没有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前往通宵自习室。

  “平时,如果我们找到学习资源,也会义务向群里发送,并且大家可以一起互相交流学科学习经验和复习小技巧。在生活上,大家通过交流,可以进一步增进彼此的友谊;考完试,我们还会在群里相约出去吃饭,共同庆祝考试顺利结束。我们在考试周开始前会‘划水’或者互相调侃,分享生活琐事,但是一到考试周的时候,大家都会变得严肃起来,群里一下子学术氛围很浓厚。”范小扬说。

  而在北京理工大学的黄智鹏看来,“自救群”刚开始时因为给大家提供了复习提纲,这让初入大学的新生有了复习的方向,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但是这些群到后面就没有人愿意大胆地提供问题或者交流了,然后就进来了广告党、兼职党,群就一个接一个变味了。

  黄智鹏所在的“高数自救群”有成员80多人,是在课程期中考试之后建立的。“起初是人拉人进群,大家会分享学习资料,学习氛围比较浓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学结束考试后就开始吐槽学校、老师,话题逐渐偏离学科内容,最后还有未知身份的人在群里发小广告。但是随着群里的学习积极性逐渐减弱,最后我也就成了‘划水’群成员之一了”。

  黄志鹏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自己以后可能不会再考虑加入类似的自救群。“因为根据以往经验,该类群消息虽然‘99+’个未读消息,但都是一些没有营养的内容。更希望自救群能转移到线下,比起冷冰冰的屏幕,我更愿意大家一起面对面地探讨交流帮助复习”。

  “自救群”并不是万能钥匙

  如今,微信群渗入到了大学生活的每个角落。2018年《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的题为《大学生微信成瘾水平及影响因素调查》的文献指出,981份被调查大学生的有效问卷数据显示,30.6%的被调查大学生有10个以下微信群,43.5%的被调查大学生拥有10至20个微信群,10.3%的被调查大学生拥有30个以上的微信群。

  “自救群”真的是一把通往高分的“金钥匙”吗?不少同学都表示,“自救群”功能多,方便了同学们复习,但需要一定的规范才能真正起到督促学习的作用。

  天津大学的大二学生武凯表示,在“自救群”里,他会提出自己的疑惑问题,是群里较为积极的参与者,同时也会了解别人的复习进度,从而来督促自己抓紧复习。“这样不仅能帮助到个人的复习,在群里大家还能组成一个临时的团队,给我也增添了不少的信心”。

  然而,武凯表示,“自救群”是同学在考试季临时抱佛脚的主要方式,而针对重要的专业课程,仅靠临时“自救”是不够的,仍需要同学们自己做好足够的准备来迎接考试。“我认为‘自救群’只会适用于少量的课程学习中,并且兼具娱乐和互助的目的,不会真的流行起来。”

  对此,邱欢欢认为,“自救群”若真想起到“自救”的作用,就要有规划地起到防止学生盲目低效率复习的作用。“我们复习群里的助教对我们帮助很大,他会把测试题自己先做一遍,还会把重点知识用红笔标记下来发给大家。我认为未来的‘自救群’应当有助教的加入,避免群里知识点的混乱,更有效地进行期末复习。”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叶雨婷 实习生 周冯宁 来源:中国青年报

  • 相关阅读
  • “魔都八卦女”账号传播低俗谣言被上海网信办注销

      中新网1月14日电 据“网信上海”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上海市网信办接网民举报,微信公众号“魔都八卦女”传播涉上海某医学院教授的低俗谣言,文内引用大量不堪入目的文字和图片,引发微信圈群中大量传播,造...

    时间:01-14
  • 关于推进中芬面向未来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工作计划(2019-2023)

      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   关于推进中芬面向未来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工作计划(2019-2023)   前言   2017年4月4-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芬兰进行了国事访问。两国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芬兰共...

    时间:01-14
  • 嫦娥四号为什么去月球背面探测?总设计师回应

      中新网1月14日电 嫦娥四号任务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14日表示,此次嫦娥四号去月球背面探测,以及未来可能的月球极区的到达,代表着我们在月球上可以获得更多原来没有精细获得的数据,也便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月球...

    时间:01-14
  • 2019年我国将发射嫦娥五号 实现月球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

      2019年我国将发射嫦娥五号 实现月球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  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记者胡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就嫦娥四号任务情况及我国后...

    时间:01-14
  • 检察机关依法分别对殷福才、朱敏华、李建国、王民生决定逮捕

      中国检察机关依法分别对殷福才、朱敏华、李建国、王民生决定逮捕   中新社北京1月14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14日发布消息称,检察机关依法分别对殷福才、朱敏华、李建国、王民生决定逮捕。  ...

    时间:01-14
  • 打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坚实阵地

      打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坚实阵地——2018年全国关工委工作综述   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 题:打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坚实阵地——2018年全国关工委工作综述   新华社记者 王鹏、姜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时间:01-14
  • 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嫦娥四号探索结果具有原创性

      中新网1月14日电 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14日在谈及嫦娥四号后续将开展的科学探测时表示,此次嫦娥四号的科学探索成果,许多是人类的第一次探索,最后将会有原创性效果。   14日,国新办就探月工程嫦娥四号...

    时间:01-14
  • 外交部:不允许外企以任何形式参与台“潜艇国造”项目

      中新网1月14日电 据“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公众号消息,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14日的发布会上表示,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与台湾开展任何形式的军事联系,不允许外国企业以任何形式参与台湾“潜艇国造”项目。...

    时间:01-14
  • 让公平正义更加可触可感——回望我国政法领域改革一年间

      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 题:让公平正义更加可触可感——回望我国政法领域改革一年间  新华社记者罗沙  新时代,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规范执法司法权运行、健全政法机关组织体系、推...

    时间:01-14
  • 湖南:255人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被判刑

      新华社长沙1月14日电(记者陈文广)记者14日从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8年湖南各级法院兑付8186名农民工工资及工程款4.934亿元,255人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被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或拒不执...

    时间:01-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