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他把卫星定轨精度精确到厘米——追记院士李济生

2019-07-29 03:44:57

来源:科技日报

  他把卫星定轨精度精确到厘米

  ——追记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济生

  朱泽蓝 本报记者 付毅飞

  每一颗卫星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轨道,每一位卫星测控专家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轨道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是个人的研究成果,更是国家的核心机密。李济生一生都在寻找各种最佳的计算方法,把卫星定轨精度从2公里提高到100米、1米,乃至目前的厘米级,为中国卫星铺设了一条最精密的轨道。

  1970年4月24日,巴丹吉林沙漠深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即将升空。

  离发射塔架不远的平房里,一个小伙子正聚精会神地核对着卫星设计轨道数据。他叫李济生。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了。庆功宴上的李济生端着一碗饺子,却难以下咽。一位老专家的问话在他耳边萦绕——“咱们的卫星虽然上天了,轨道也计算出来了,但你知道轨道精度是多少吗?”

  当时,限于技术和装备水平,只要求测控系统计算出卫星运行轨道,对轨道精度没有提出要求。李济生刚刚知道这个概念。

  不知道定轨精度,就无法验证轨道计算的正确性;没有精确的轨道数据,就无法对卫星进行有效的控制。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制定出中国卫星的精密轨道计算方案!

  李济生从“东方红一号”卫星轨道数据着手,设想了一个个轨道鉴定方法,又一个个否定。戈壁滩上那间简陋的工房,灯光几乎每天都亮到深夜。

  一天,新的想法闪过他的脑海:能否借用推算卫星周期误差的方法来判断轨道误差?经过反复计算和论证,他开发出了用卫星轨道“预报误差”来确定轨道精度的方法。以此测定的轨道精度约为2至5公里,我国卫星定轨精度首次有了数量概念。

  1975年,我国成功发射首颗返回式卫星。测控结果显示,卫星近地点高度在逐渐升高。但理论上,卫星受到大气阻力影响,轨道高度应逐渐下降。

  李济生一头扎进这个谜团,几个月后找到了答案——是卫星姿态控制的喷气管产生姿控力所致。由于只有0.7克作用力,人们在设计时忽略了它。但就是这轻微的作用力,使卫星轨道近地点每天升高300多米。

  他没有就此罢手,进而开发出“按交点周期积分法”的卫星定轨方案,使我国的卫星定轨精度达到了1公里。

  此时,我国卫星定轨精度仍远远落后于美、苏两国。李济生给自己定下新的目标:百米量级。

  日月引力、大气阻力、太阳辐射压力以及地球引力等各种“摄动力”,都会对卫星运行轨道产生影响。要进一步提高卫星定轨精度,必须在弄清和解决各种“摄动力”对卫星的影响上下功夫。

  经过几个月刻苦攻关,李济生对“摄动力”有了深入认识,并针对各种“摄动力”对卫星轨道的影响逐一建立了动力学模型。1983年,他研究出“微分轨道改进和摄动星历表计算”定轨方案,使卫星定轨精度达到了200米,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随后他和同事们继续将精度提升到100米级,不仅满足当时国内测控任务的需要,也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轨道基础。

  不过,当得知美国卫星定轨精度已经达到米级时,李济生坐不住了。他带领课题组研制开发新的精密定轨软件,一干就是四年多。

  1991年,新方案在我国发射的新型卫星上获得成功,卫星定轨精度从百米提高到十米量级,如果装备先进的测轨设备,可以达到1米。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工委、航天工业总公司联合鉴定认为:该成果建立了我国卫星测控精密定轨系统,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这项成果也为我国“神舟”无人飞船发射试验中的轨道确定,以及此后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1995年,李济生写的《人造地球卫星精密轨道确定》出版。书中系统讲述了精密轨道确定的原理、方法和全部动力学模型,反映了当时该领域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是我国第一部卫星定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着。

  “我是踩着众人的肩膀一步一步上来的,也愿用自己的肩膀为年轻人搭建起攀登的云梯。”李济生曾说。在他的指引下,我国航天测控人员不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如今已实现航天器定轨精度向厘米级的跨越。

  2019年7月28日,李济生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76岁。这位为中国航天测控事业奉献一生的“牧星人”,在我国航天史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轨迹。

  • 相关阅读
  • 水害断道黑龙江省54趟旅客列车停运 哈铁连夜抢修开通线路

      中新网哈尔滨7月29日电(张学鹏 记者 史轶夫)28日夜间,受强降雨影响,黑龙江省富嫩、绥佳铁路线部分区段发生水害,导致哈尔滨至加格达奇、漠河、佳木斯等方向54趟旅客列车区段停运,经过铁路职工连夜抢修,目...

    时间:07-29
  • 泸定桥头忆红军

      泸定桥头忆红军(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只见碑体形似铁索,“5·29”的数字定格了一个光荣的日子。北面是聂荣臻元帅撰写的碑文,第...

    时间:07-29
  • 如何加强网络募捐监管?民政部:网上备案 一网可查

      中新网7月29日电 谈及对网络募捐活动的监管,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巡视员李波29日表示,民政部加强了慈善组织公开募捐备案管理服务,指导慈善组织将开展的所有公开募捐活动都通过“慈善中国”进行网...

    时间:07-29
  • 山西:退役军人创业可申请15万元贴息贷款

      山西:退役军人创业可申请15万元贴息贷款  新华社太原7月29日电(记者王井怀)29日记者从山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获悉,这个省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扶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退役军人自主创业可申请最高15万元创业担保贷...

    时间:07-29
  • 让技术充满温度 互联网与民生的“加法”

      让技术充满温度 互联网与民生的“加法”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 题:让技术充满温度 互联网与民生的“加法”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  找回1万名走失者——这是不久前头条寻人公布的一份“成绩单”。   ...

    时间:07-29
  • 中消协:上半年培训、健身类服务投诉量增幅较大

      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天发布上半年组织投分析显示,家用电子电器类、交通工具类、日用商品类、服装鞋帽类与食品类投诉量居商品类投诉前五位。与2018年上半年相比,在前十位类别中,除通讯类产品投诉有所下降以外,...

    时间:07-29
  • 民政部:去年中国网民参与互联网慈善超84.6亿人次

      中新网7月29日电 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副司长孟志强29日表示,2018年,网民点击、关注和参与慈善超过84.6亿人次,一些基金会的网络募捐已占捐赠总收入的80%以上。 资料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时间:07-29
  • 新研究称不同人种皮肤变老模式有差异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 抗衰老是爱美人士的永恒话题。一项美国最新研究发现,不同人种的皮肤变老的特点不一样,要想保持年轻面貌需根据自身情况“量身定制”抗老配方。  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以1970年...

    时间:07-29
  • 刷视频、走路、打字都能挣钱?部分“赚钱”APP真相调查

      新华社济南7月29日电 题:刷视频、走路、打字都能挣钱?——部分“赚钱”APP真相调查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邵鲁文、余俊杰  看新闻可以赚现金,刷视频可以拿红包,甚至聊天打字、走路跑步也可以赚钱…...

    时间:07-29
  • 民政部:截至5月底 全国共有城乡低保对象4400万人

      中新网7月29日电 民政部新闻发言人贾维周29日表示,截至2019年5月底,全国共有城乡低保对象4400万人,其中城市低保对象940.7万人,农村低保对象3459.3万人,支出低保资金627.7亿元。 资料图:河南郑州一家...

    时间:07-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