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人的故事|核工业的“军魂”

2019-08-01 23:15:2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人的故事|核工业的“军魂”

  在核工业建设初期,为了辅助研制原子弹氢弹等国家任务,曾征调一大批军队官兵到核工业建设基地。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后来转业到核工业工作,身为军人,他们那种忠诚、自律、恪尽职守的精神气质也融入到核工业精神文化基因里。

  82岁张洪义,亲历核爆十三年

  很多年来,张文喆(现中核华辰职工)一直以为自己的爷爷张洪义只是一名普通的坦克兵,曾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服役。直到今年3月,一枚纪念原子弹爆炸50周年的纪念章几经辗转送到了爷爷的手上,她才知道,早在转业到中核北方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任职之前,爷爷就已经是核工业的老功臣了。在那段惊天历史中,他是驻守马兰基地的一名军人,坚守核试验基地13年、4次执行核爆任务、3次获得嘉奖。

纪念章。资料图

  转业之后,老军人张洪义严守保密习惯,对以前所在部队的工作,几十年里都只字未提。今年清明节放假,孙女张文喆回家探病期间反复劝说他马兰基地的事情现在已经解密,集团公司都在收集核工业的老故事,并拿出手机给他看“中国核工业”微信号上的“核工业人一家三代都很好”那篇文章,82岁的张洪义才开了口讲起纪念章背后的故事。  张洪义1955年应征入伍。1966年1月,他被编入了中国最神秘的部队,前往新疆马兰基地。

中国核试验基地纪念。资料图

  他们执行核爆任务的地方是距离马兰基地400公里的罗布泊。那里沙海无边,冬季的气温有摄氏零下30多度,夏季地表温度则高达50到70度,当地有“冬风如刀,夏风如烧”的比喻。刚开始,官兵们都住在帐篷里,由于风沙太大,刚搭好的帐篷转眼就被掀翻了,被子、脸盆一下子就吹跑了,大家出去活动都不敢走远,怕迷失方向,只能在帐篷附近1公里左右的地方活动。

  1966年后,罗布泊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不用再住帐篷了,改住地窝子。但不管是住帐篷还是地窝子都要生火盆。晚上10来点快睡觉时就把火盆点上,凌晨3、4点的时候火盆就灭了,睡着的人经常哆哆嗦嗦地被冻醒。

  罗布泊附近有条时令河——孔雀河,里面流的是盐碱水,这是部队的重要饮用水源。旱季孔雀河断流后,大家就在河边挖一两米深的取水坑,用芦苇杆儿吸水喝,但盐碱含量依然很高,大家喝了后都闹肚子,两年之后才开始用汽车从400多公里外的马兰基地运水。

张洪义留存的证件。资料图

  在部队担任指导员期间,张洪义两次带队率领工程车进场执行核爆任务。

  在任干事期间,张洪义第三次带队执行的核爆任务正是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任务。当时他正在为任务做准备,却接到了家中老母亲病危的电报。组织上告诉他:“回不回去,自己定,如果回家,可以安排他人执行任务。”最终他毅然选择带队前往核爆现场。

  当年9月,所有现场工作都结束后,他马不停蹄地回到家乡,面对的却是老母亲早已过世的噩耗和家人的不解。他心里很难过,但仍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因为他守护的是中国核试验基地,守护的是军人的使命。这是一名职业军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1978年,张洪义退役,但他又主动请缨进场参加了军旅生涯中最后一次的核爆试验,并再一次受到嘉奖。

张洪义。资料图

  明明可以少执行几次任务,却仍要选择亲自前往核爆现场,面对孙女的不解,张洪义说:“国家养兵,必要的时候就要打仗,就要流血牺牲,作为人民的军队就要尽义务。为了国家的强大,为了中国人民不受外国的欺侮,我们就是要有原子弹。作为军人要付出,要尽职责、尽义务,流血牺牲也是应该的,是无上光荣的。”

  98岁郭孝,英雄老八路

  今年党的生日来临之际,核工业208大队98岁高龄的退休老人郭孝也在全家人的祝福下庆祝自己的生日。与党同一天生日,与祖国同行,老人这一辈子,也是充满故事的传奇一生。

郭孝。资料图

  2015年,郭孝总是头疼,子女便带他去医院做核磁检查,并按医生要求摘下了老人身上所有的金属器件。可是他刚被推进去,机器就不停地发出有金属物品的报警声,医生很生气地责怪家人不符合条件还来做检查,可全家人也闹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老人身上并没有安装过金属假体。后来经过检查才发现,老人的额头里竟然有一个残弹片。

  原来,郭孝是一位英雄老八路。12岁便参加革命,在老家县大队给八路军当警卫员站岗放哨,后来,随军参加了抗美援朝和解放战争。

  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役中,郭孝所在的连队只有2个人活了下来,其他的同志全部牺牲。营长要求郭孝火线入党,重新组织战士再次发起冲锋,时任少尉排长的郭孝说:是不是共产党员,我都要冲在最前面!我愿意为祖国奉献我的一切!就这样,郭孝和战士们一起,顶着美国战机的连续轰炸,一次又一次地向阵地发起冲锋。

  直到战争结束,郭孝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郭孝的军功章。资料图

  由于参加过多次战斗,额头里的这块弹片,老人也不清楚是什么时候留下的,只记得有次头部负伤,出了很多血,紧要关头,他从地上抓了一把土,草草地进行了止血,后来伤口愈合了,也就没有去就医。

郭孝和家人在一起。资料图

  解放战争以后,郭孝被分配到了核工业系统工作。那个时候,响应党的号召,去最艰苦的地方,郭孝和家人一起去了新疆的核工业519队,在核工业208大队成立的时候,又带着一家老小从新疆来到了广东韶关,后来又随208大队转战陕西,再到内蒙。

郭孝。资料图

  早年由于战争,颠沛流离的生活使得郭孝的母亲已经不记得他的生日了。上世纪90年代,家人想要给老人过个生日,苦于不知道他具体的出生日期。见老人一辈子对党无比的忠诚和热爱,于是全家人商议后决定把党的生日作为老人的生日。

郭孝和家人在一起。资料图

  在核工业二〇八大队,像郭孝这样的老人还有很多,他们经历过战争,吃过不同的苦,受过不同的罪,但是,他们勇于担当,敢于奉献!为党,为国家,为核工业奉献着自己的一生!

  90岁范进,深藏不露

  在中核建中公司退休老人里,年近90岁的范进是个“新潮人”,他会用智能手机,热衷于打麻将,还会跟小辈们飙几句朝鲜语,比如你好,吃饭没有。

  他也像其他老人那样爱散步、读报、看新闻,尤其喜欢中央第四频道的台海局势分析,时不时还有自己的见解:“他们(的技术)不行啊,炮弹怎么会打到自己的船?”“当年我都跟着部队到福建准备收复台湾了,结果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

范进。资料图

  没错儿,老人家也是核工业众多老军人中的一位。一生获得过不少军功章,有的已经锈迹斑驳,其中有一枚黑色的,是渡江战役的纪念,据说是因为渡江战役是夜间作战,所以纪念章做成了黑色。最大的三枚都是抗美援朝战争留下来。

范进的军功章。资料图

  这些军功章,承载了战火硝烟,记录了新中国的来之不易。

  但范进的孙女范雅思从来没亲眼看见过爷爷的军功章。在她的眼里,爷爷是个低调得有点怪的老头,他从不像隔壁的爷爷那样穿着挂满军功章的外套参加座谈会,也不跟她讲自己从前在战场上的故事。

  直到最近,小范想要为爷爷写点什么的,四处找材料,她才第一次知道爷爷的英雄过往。

范进。资料图

  解放战争时期,年轻的范进被编入新四军,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了上海、杭州、金堂岛、舟山群岛。1951年3月,他赴朝鲜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8年回国。1963年,转业到二机部406直属队(核工业二一六大队前身),1966年又转入中核建中公司工作,直至1986年离休。(策划:杨金凤;编辑、设计:余诗君;素材提供:张文喆、李龙、范雅思)

  • 相关阅读
  • 全球水电起重容量最大的门机通过验收

      全球水电起重容量最大的门机通过验收  央广网成都8月1日消息(记者贾宜超 通讯员陈果)记者从中国电建水电七局获悉,7月31日,由水电七局夹江水工设计制造的全球水电站起重容量最大的泄洪洞1600吨门机通过验收...

    时间:08-02
  • 牧民强巴眼里的70年——来自中国海拔最高乡的见证

      牧民强巴眼里的70年——来自中国海拔最高乡的见证  新华社拉萨8月2日电(记者王学涛、田金文)牧闲时节,强巴和老伴在新家安享时光。客厅里整齐地摆放着成套的藏式家具、现代家电,看上去非常舒适。温暖的火炉...

    时间:08-02
  • “本禹志愿服务队”:牢记嘱托 奔跑追梦——收到总书记回信之后

      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让青春在志愿服务中绽放(牢记嘱托 奔跑追梦——收到总书记回信之后)  贵州毕节大方县大石希望小学学生家里,“本禹志愿服务队”队员正在做家访。  陈礼源摄   历史和现...

    时间:08-02
  • 四川广安原副书记严春风受贿案一审宣判 获刑10年

      中新网8月2日电 据四川省德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号消息,8月2日,德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四川省广安市委原副书记严春风受贿案,对被告人严春风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0万元;对...

    时间:08-02
  • 五部门:稳妥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争议 重大案件挂牌督办

      中新网8月2日电 人社部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发布的通知要求,全力做好拖欠农民工工资争议处理工作。通知强调,稳妥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重大集体劳动争议,对涉及劳动者人数较多、涉及金额较大、社会影响较广的案件...

    时间:08-02
  • C919大型客机104架机完成首次试验飞行

      C919大型客机104架机完成首次试验飞行   本报北京8月1日电 (记者余建斌、沈文敏)记者从中国商飞公司获悉:8月1日,C919大型客机104架机于5时32分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第四跑道起飞,经过1小时25分钟的飞行,...

    时间:08-02
  • 引才聚才 为科技爬坡添底气(人民时评)

      引才聚才 为科技爬坡添底气(人民时评)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  ...

    时间:08-02
  • 改革求生开新局——解析“投资正过山海关”之二

      改革求生开新局——解析“投资正过山海关”之二  新华社沈阳8月2日电 题:改革求生开新局——解析“投资正过山海关”之二  新华社记者徐扬、王炳坤、汪伟  观察一批知名企业纷纷闯关东,不能只看露出水面...

    时间:08-02
  • 贵州独山县委原书记潘志立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新华社贵阳8月2日电(记者李惊亚)贵州省纪委监委8月1日发布消息称,日前,经贵州省委批准,贵州省纪委监委对独山县委原书记潘志立(副厅长级)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经查,潘志立严重...

    时间:08-0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