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抗战老英雄田又生一世“守初心” 73年传承红色基因

2019-08-03 19:20:1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郑州8月3日电 题:抗战老英雄田又生一世“守初心” 73年传承红色基因

  新华社记者闻有成、李文哲

  昔日延安的《解放日报》以“一席血泪话”为题,讲述他在河南巩义抗日根据地遭敌人严刑拷打双膝伤残、坚贞不屈死里逃生的英勇故事。如今,这位当年的抗战英雄已成耄耋老人,又充满豪情四处传承红色基因。

  “向您致敬!抗战老兵!”近日,河南省荥阳市多家机关和企业单位的干部职工聆听了河南储备物资管理局离休干部田又生宣讲红色精神的报告,受到深刻的思想洗礼。当94岁的田又生走上河南巩义市“迎新中国70华诞——最美退役军人”颁奖晚会的舞台时,全场更是掌声雷动。

  虎口脱险矢志革命,诠释一位老兵初心

  田又生1925年生于今巩义市涉村镇北庄,15岁在一名地下党员带领下走上革命道路,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巩县抗日二区武委会主任。他发展党员、组建农会、扩大民兵、开展减租减息和倒地运动……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1945年8月上旬,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为保护同志和老乡的安全,田又生在小关被敌人逮捕。在巩县监狱里,严刑拷打致使他双膝伤残。

  田又生说:“我不怕死。但绝不能白白去等死,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逃出去,继续同敌人斗争。”一个夜晚,他趁押解人不备,利用熟悉的地形,消失在夜幕中。

  田又生脱险后,在密县郭洞煤矿当了矿工,经常在煤矿里宣传革命思想。并沿途讨饭,巧妙越过敌人的封锁线到达延安。组织上把他原来的名字“康荣福”改成了“田又生”。1950年,西北军政委员会授予田又生“人民功臣”光荣称号。

  记者对眼前这位拄着双拐的老英雄肃然起敬,他却笑笑说,那时候我们的革命精神很简单,就是一心为革命!就算为革命牺牲了,也感到光荣。

  播撒红色种子,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多年来,田又生到机关、厂矿企业、中小学校及部队做红色精神传承报告980多场次,足迹遍及陕西、西藏、河南等地。

  针对不同的受众,他从延安作风、解放战争、豫西根据地抗战、个人经历的故事等不同侧面讲解。做完报告从不在做报告单位吃饭,从不收一分钱。有时拄着双拐做报告累得双腿疼痛难忍,夜晚疼得睡不着觉,他兜里的止疼药从未断过。

  他特别注重在青少年中播撒红色精神的种子。巩义市许多中小学的学生,都在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旧址、巩义市烈士纪念馆等场合,听过田又生讲述的故事。他引导一些中小学开启“红色课堂”,亲自授课并组织学生参观革命教育基地。

  巩义市关工委主任吴松敏说,田又生几十年坚持不懈用自己亲身经历教育下一代,传承红色基因,让青少年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田又生的精神让人钦佩。干部群众称赞他拄双拐谱写了一本“忆初心、守初心”的生动教科书。

  把红色资源变成新时代精神给养动力源

  巩义有革命烈士600多人,以前没有烈士纪念馆。

  巩义市革命烈士纪念馆馆长张万有介绍,当年田又生找市领导呼吁把这些英烈的事迹搜集起来建个纪念馆。巩义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田又生的建议,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决定拿出40万元,投资建设巩义市革命烈士纪念馆。

  20多年来,巩义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共接待中小学生20万人次,社会各界人士3万人次,充分发挥了红色精神教育基地作用。

  巩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赵东伟对记者说,在许多人看来,田又生用生命换来的一串荣誉,是革命的资历,是炫耀的资本,是人生的无形资产。但是多少年来,田又生家庭事业生活遇到困难,从不向组织张口伸手。

  田又生单位负责离退休工作的科长赵长明谈起前几年国家关于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时,单位领导、民政部门和家人考虑到田又生双腿对医疗护理的依赖,建议他申请政策性护理费用。田又生却说自己还能动,绝不申请。至今,田又生也没有要军人残疾生活补助,住在豫西青纱帐掩映的村庄里过着田园生活。

  在荥阳市工商联主席马留琴看来,田又生以一个老战士的淡定、老党员的淡然、老职工的淡泊,诠释着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

  • 相关阅读
  • 行业趋冷? 教育机器人亟待创新

      行业趋冷? 教育机器人亟待创新   产业界   “在过去一年中,儿童智能产品经历了从强势崛起到疯狂厮杀的转变,大量低端、同质化产品的涌入让市场的价格及利润体系受到了巨大冲击,市场亟待创新。”云知声副...

    时间:08-05
  • 流动的时光 行进的中国

      流动的时光 行进的中国   2019时光博物馆亮相北京。该馆以“流动的时光,行进的中国”为主题,将民众70年生活记忆“装”进两辆时光大篷车之中,通过奇妙时空屋、记忆供销社、年代照相馆、光阴教室……等主题...

    时间:08-05
  • 人造细胞能模仿天然细胞感知环境

      人造细胞能模仿天然细胞感知环境  可用于追踪癌细胞、检测有毒物质  科技日报北京8月4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官网近日消息,该校一个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人造细胞,能够模仿天然细胞...

    时间:08-05
  • 植物与根际微生物间有了“通信系统”

      植物与根际微生物间有了“通信系统”  或将减少小麦和玉米等非豆类作物化肥用量  科技日报伦敦8月3日电 (记者田学科)英国牛津大学宣称,该校与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设计出了植物与...

    时间:08-05
  • 用物联网技术赋能城市智慧管理

      用物联网技术赋能城市智慧管理   天坛医院廊桥,时代凌宇物联网技术使顶光根据天光自动开闭   物联网在科技圈几经沉浮,其“火”也好,“冷”也罢,在北京时代凌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代凌宇)物...

    时间:08-05
  • 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二十载铸大国重器

      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二十载铸大国重器  本报记者 陈 瑜   最美科技工作者   开栏的话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我国数千万科技工作者在新时代的历史大潮中攻坚...

    时间:08-05
  • 中国累计限制购买动车高铁票596万人次

      我国累计限制购买动车高铁票596万人次  诚信建设万里行  科技日报讯 (记者矫阳)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累计限制购买动车高铁票596万人次,限制购买飞机票2682万人次,累计公布了9批共...

    时间:08-05
  • 世园会:氢能源摆渡车免费乘坐

      世园会:氢能源摆渡车免费乘坐  科技日报讯 (记者华凌)记者8月3日从北京世园局了解到,北京世园局和北京市延庆区推出四大便民参观游览世园会的交通服务措施:氢能源摆渡车免费乘坐;出租车可直达园区门口;...

    时间:08-05
  • 上海:大数据提升科学仪器共享率

      上海:大数据提升科学仪器共享率  如今,工作在上海的科学家如果需要检测远在苏州太湖的水质变化,只要委托相关机构从太湖取样,检测设备与上海实验室及时连接,通过数据传输就可以帮助科学家提高科学研究效...

    时间:08-05
  • 首批企业入驻浙江省农创园 5年内总产值将突破10亿

      首批企业入驻浙江省农创园 5年内总产值将突破10亿  地方动态   “其实我们到这儿来,就是为了‘交朋友’。”日前,在浙江省农业科创园战略合作协议暨首批入园企业签约仪式上,入园企业代表、浙江大央泱牧业...

    时间:08-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