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牧业专家姬秋梅: 世界屋脊上破译牦牛生命密码

2019-08-07 14:16:28

来源:科技日报

  牧业专家姬秋梅: 世界屋脊上破译牦牛生命密码

  实习记者 于紫月

  最美科技工作者

  “这些年没做别的,只研究了关于牦牛的那些事儿,别的事儿也别问我,我不太懂。”科技日报记者第一次见到姬秋梅时,就被这位爽朗直率的藏族女专家吸引住了。

  姬秋梅从23岁起就开始从事有关牦牛的科学研究,不知不觉间已走过了31个春秋。如今,她已经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党委书记、西藏牦牛产业技术首席专家。那个曾经风华正茂的小姑娘眼角爬上了皱纹,皮肤因长期野外的科研工作而被染上了麦色。采集数据期间,她被牦牛顶伤过很多次,却在采访中一笑而过,并不在意。

  多年的坚守让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带领团队明确了西藏牦牛遗传多样性,选育牦牛良种4000余头;突破多项牦牛生产关键技术,让当地农牧民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研发了牦牛胚胎移植技术,建立了一整套牦牛胚胎生产技术。她的家里,摆放着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章等众多成果的见证。

  “努力把不喜欢的事变成喜欢的事”

  牦牛,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驯化程度低,远不如其他牛种温顺。“我长在牧区,母亲家就是牧民,家里也养了很多牦牛,牧民生活的艰辛从小就深有体会。”姬秋梅坦言,当时高考报志愿,并没有报考农牧专业,年轻的心总是会向着外面更广阔的天地。但经过志愿调剂之后,她的人生与此有了交集。

  1988年,姬秋梅从西南民族学院(现西南民族大学)牧医系毕业,被分配到西藏自治区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从事牦牛相关研究工作。

  “当时也有更好的选择,但在我们那个时代,首先想到的是努力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变成喜欢的事。”

  逼迫自己喜欢牦牛的姬秋梅刚参加工作时,面临着“一穷二白”的窘境。

  “那时单位里没有团队研究牦牛,资金和相关科研设备也很短缺。”姬秋梅回忆,每逢野外采集数据时,她不仅要背着仪器,还要背着被子、餐具,白天跟着当地牧工寻找牦牛的踪迹,晚上就找落脚点,吃些干粮席地而睡。

  其实,这些在姬秋梅的眼里都不算什么。“清风微拂,月光流金,夜里的草原很美。”

  最让她苦恼的是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4000米以上的海拔高度,在这里做实验,温度条件都无法达到;地域偏远,有时候急需某种酶,但因冷链构建远不如内地完善,很多时候厂家都拒绝运送。

  穷则变,变则通。实验温度达不到,姬秋梅就苦思冥想优化实验方案;实验材料运送不及时,她就提前规划科研计划。渐渐地,她的身边凝聚起了一支骨干队伍。他们几乎所有人都被牦牛顶撞过,有的同事脚指甲都被踩掉了,四肢扭伤、身体撞伤也是常有的事。

  在姬秋梅的带领下,团队对牦牛遗传资源和多样性做了普查,研制了牦牛繁殖营养调控技术,使母牦牛繁殖率提高10%以上;参与建设了西藏首个省部共建青稞和牦牛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建立了牦牛选育基地5个,规模约达2万头,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区牦牛生产的良种基地。

  “我是牧民的孩子”

  2002年,姬秋梅出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归国。一些单位向这位藏族女博士递来了橄榄枝。

  姬秋梅不为所动。“你也许不知道,牦牛对于牧民意味着什么。”

  牧民的衣食住行、甚至烧耕都离不开牦牛,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毛又可以用来做帐篷,在野外又是最实用的交通工具。西藏地区近60%的肉是靠牦牛提供,这里人们常用的酥油也有近40%产自牦牛。“对于贫困的人家来说,牦牛是生计,更是命。”

  姬秋梅总说:“我是牧民的孩子,我的一生所学也要回馈给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在选育了品种优良的牦牛之后,她又开始创建适合西藏纯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牦牛育肥模式和技术,并手把手地教牧民怎么养。

  2015年,她担任西藏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带领学会成员,以“科技走村入户”“科普入社区”等形式,连续多年在高海拔区域、科技示范基地、牧民社区开展科普活动,累计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农牧民5万余人次,科技咨询服务100余场。仅牦牛育肥一项就使得示范区农牧民每年实现增收1000多万元。

  每当她去牧民家里了解情况时,牧民总是拿出最好的牦牛肉“款待”,走时也常拉着她的手,殷切地问何时再来。

  “我们最开始定的目标,就是研发实实在在能够让农牧民增收的技术。他们不仅是服务对象,更是我们的亲人。”用心,更用情,姬秋梅一直走在农牧科研的路上,不忘初心。

  • 相关阅读
  • 斐济23名学生获颁2019年中国政府奖学金

      斐济23名学生获颁2019年中国政府奖学金  新华社苏瓦8月7日电(记者张永兴)斐济23名学生7日获颁2019年中国政府奖学金。他们表示,将不负重托,努力学习,更好地了解中国,将来为斐中两国友好及两国人民友谊贡...

    时间:08-07
  • 公安部A级通缉令通缉的重大在逃人员张璐磊主动回国投案自首

      中新网客户端8月7日电(记者 张子扬) 8月7日20时许,随着东航MU5608次航班降落在山西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公安部A级通缉令公开通缉的重大在逃人员张璐磊从泰国曼谷正式回国投案自首。这是7月24日公安部发布A级通...

    时间:08-07
  • 中方:坚决反对美方对委内瑞拉内政粗暴干涉的有关言行

      中新社北京8月7日电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8月7日就美方涉委内瑞拉和中委合作言论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坚决反对美方对委内瑞拉内政粗暴干涉的有关言行。   有记者问,8月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发行政令,...

    时间:08-07
  • 残疾人托养服务有了首个国家标准

      残疾人托养服务有了首个国家标准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罗争光、谢滨同)从2020年1月1日起,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将按照新的国家标准进行。7日,中国残联、民政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共同在...

    时间:08-07
  • 国家防总部署防御工作应对台风“利奇马”

      国家防总部署防御工作应对台风“利奇马”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记者叶昊鸣)记者7日从应急管理部获悉,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预计将于9日夜间到10日上午在浙江沿海登陆,国家防总针对当前台风防御工作作出...

    时间:08-07
  • 新华社评论员:美方践踏国际规则终将失败

      新华社评论员:美方践踏国际规则终将失败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 题:美方践踏国际规则终将失败   新华社评论员   日前,美国财政部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这一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行为严重破坏国际规则...

    时间:08-07
  • 记者手记:怎样铲除电话骚扰“毒瘤”?

      记者手记:怎样铲除电话骚扰“毒瘤”?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记者冯松龄、张海磊)“我的电话大多是骚扰电话”,相信不少人有这种感叹。近日,记者暗访多家外呼企业,发现虽然有关部门多次亮剑整治,但是面...

    时间:08-07
  • 台气象部门发布台风“利奇马”海上警报

      台气象部门发布台风“利奇马”海上警报  新华社台北8月7日电(记者石龙洪 何自力)台气象部门7日下午5时30分发布台风“利奇马”海上警报,预计其将继续向西北方向前进,提醒台湾北部、东北部及东南部海面等海...

    时间:08-07
  • 多举措保障就业 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多举措保障就业 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原标题:多举措保障就业 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央视网消息:2018年7月31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六稳”举措,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时间:08-07
  • 专家: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最终目标是实现高标准的“三零”

      (经济观察)专家: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最终目标是实现高标准的“三零”   中新社上海8月7日电 (高志苗 李姝征 郁玫)中国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下简称“方案”),明确...

    时间:08-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