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土星的这个“草帽” 居然藏着行星形成的秘密

2019-08-08 02:20:47

来源:科技日报

  土星的这个“草帽” 居然藏着行星形成的秘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夜幕降临时,透过望远镜,你会看到一颗特别的天体,看上去像是一顶纹饰精美的“草帽”,它就是土星,美丽的“帽沿”便是大名鼎鼎的土星环。土星环是如何形成的?光环内物质有着怎样的精细特征?一直以来,无论是天文爱好者,还是专业的天文学家,都渴望能更多地揭开土星环的面纱。

  对土星环进行探测,是“卡西尼”号探测器的任务之一。通过分析“卡西尼”号任务结束前传回的数据,科学家团队对土星环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疑问。相关论文日前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诞生是个谜 土星环是个“年轻人”

  长久以来,围绕土星环的形成有多种假说。其中一种认为,土星诞生之初可能就带着光环,这意味着土星环可能有着数十亿年的历史。

  了解土星环的质量是解锁其年龄秘密的重要一环。此前,科学家已经弄清楚了土星环的质量与其年龄之间的关系:质量越低,环越年轻。

  燃料耗尽前,“卡西尼”号在土星和土星环之间进行了22次俯冲,以进入土星的重力场。在那里,它可以感受到土星和环的引力。一旦科学家知道引力对“卡西尼”号的影响有多大,他们就能确定土星以及环的质量。

  通过分析“卡西尼”号传回的数据,科学家对土星环的质量有了新的认知。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倾向于相信土星主环B环的质量很大,甚至大过土卫一。

  然而,“卡西尼”号的无线电科学团队测量得到的主环B环只是土卫一质量的0.4倍。

  “这么小的质量,不可能是跟土星一起形成的。”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平劲松介绍,此外,“卡西尼”号携带的宇宙尘埃分析器获得的数据,同样支持土星环的年龄约在1.5亿—3亿年之间,或是更加年轻这一结论。

  既然不是和土星同时形成的,那土星环是如何诞生的?科学家推测,可能是一颗彗星或是小行星撞上了土星的一颗卫星,产生的碎屑留在轨道上,被持续撕裂,造就了土星环。

  如果这种假说成立,那么这颗“粉身碎骨”的天体有多大?平劲松介绍,据测算,它的质量和月球差不多大小。

  土星环的年龄比此前设想的要年轻得多,是“卡西尼”号带来的惊人发现之一。平劲松认为,现有的发现改写了土星环演化起源的历史,这一形成机制可能不仅适用于土星环,对于其他行星环的形成来说也可能是成立的。

  土星环的“三面像” 不同结构有独特成因

  明亮又宽广的土星环,延伸到土星以外辽阔的宇宙空间。从远处看,它是一个柔和、整体的光环。但是,根据探测器近距离拍回的照片显示,这个环并非整体,而是由许多小环组成。

  主要的土星环,宽度从48公里到30.2万公里不等。距离土星从近到远的土星环分别按被发现的顺序命名为D、C、B、A、F、G和E环。其中,B环最宽、最亮,质量也最大。

  在最后一次观测土星环时,“卡西尼”号发现了从块状到稻草状的各种纹理和图案。它所拍摄的星环特写照片展示了星环内部三种截然不同的结构——团块结构、平滑结构和条纹结构。

  星环内部不同的纹理和结构如何形成的?平劲松逐一进行了分析。当一个小天体撞上土星卫星后,从动力学过程分析,撞击后的碎片会逐渐从大块往小块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碎片逐步均匀分布的可能性较高。土星环中比较平坦光滑的部分,可能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形成的。

  碎片运动过程,会受到其他卫星的作用。并不是所有的区域都存在稳定的轨道,在一些属于共振的区域,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碎片停留在不稳定的区域,可能会被拽走。密度高的地方相对稳定,密度低的地方就不太稳定,这样会形成条纹状的结构。

  还有一些重新汇聚出来的、尺寸比较大的土星卫星,它的轨迹和光环是在一个平面上。它对光环的影响,就像一艘快艇冲到河里的效果一样。光环在被冲击的过程中,一些地方的边缘就不那么均匀了,进而形成团块的现象。

  “这是三种比较可能的状态,当然,在土星环的形成过程中,也还有其他的因素在起作用。”平劲松说道。

  天然的实验室 提供研究行星形成的线索

  事实上,令科学家着迷的,不仅仅是土星环本身。土星环内部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恒星周围原行星盘内的行星形成过程极为相似。

  “因此,土星环可视作是一个天然的实验室,为科学家进一步了解行星的形成过程提供诸多线索。”平劲松说道。

  众所周知,恒星在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球(原星系盘)中心形成, 剩余的物质渐渐凝聚为类似土星环的圆盘,行星则在这个圆盘中逐渐聚集而成。

  如今的太阳系,已经很难找到形成之初的直接线索了。但借助对土星环的研究,或许能部分还原当时的情形。

  如果说,早期岩石类的行星在宇宙中碰撞聚集形成还是一个假说的话。那么,土星环里的小卫星,与环内大量存在的多冰颗粒发生交互作用,则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例子。

  “起初,小天体撞击土星卫星时,它被分解成无数个小碎块。其中一些在环内运行时,相互聚拢堆积成密度不太大、体积略微大一点的天体,成为了土星的卫星。这和早期岩石类行星形成的过程非常相似。”平劲松说道。

  他认为在行星形成演化的过程中,撞击和汇聚是平行的两个重要方式。碰撞让物质重新分布,汇聚让体积逐渐变大,最终形成目前所看到的情形。在39亿年前,甚至更早的时期,估计发生概率更高的是一边碰撞一边汇聚的情形。

  随着研究的深入,土星环的面纱被逐步揭开。但关于土星环仍然还有不少待解的谜团。比如,土星环的内环和高层大气已经很接近了,那么它和高层大气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物质交换作用机制?按照目前的动力学过程,土星环会存在多久?土星环里大一点的冰块是否会再次瓦解?想要回答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 相关阅读
  • 中国第22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218名官兵被联合国授予“和平荣誉勋章”

      新华社刚果(金)布卡武8月8日电(黎云 李志强)当地时间8月8日上午,联合国刚果(金)稳定特派团(联刚稳定团)在布卡武市“中国半岛”营区举行授勋仪式,为中国第22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218名官兵授予“和平荣誉勋章...

    时间:08-08
  • 冯元蔚同志逝世

      新华社成都8月8日电 四川省政协原主席冯元蔚同志,于2019年7月15日因病医治无效在成都逝世,享年89岁。   冯元蔚,彝名巴胡母牟,彝族,1930年8月生于四川西昌。1950年4月参加工作,195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

    时间:08-08
  • 第二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已问责130人

      中新网8月8日电 据生态环境部官方微信消息,第二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完成下沉(重点)督察阶段任务,截至8月5日晚20:00,各督察组共约谈党政领导干部1042人,问责130人。   第二轮第一批8个中央生态...

    时间:08-08
  • 超引力理论提出者获“基础物理学特别突破奖”

      新华社华盛顿8月7日电(记者周舟)美国基础物理学突破奖遴选委员会日前宣布,将2019年“基础物理学特别突破奖”授予超引力理论的三位提出者,表彰他们“将量子变量引入对时空几何的描述中”。   该遴选委员会...

    时间:08-08
  • 国办:允许使用反映新业态特征的字词作为企业名称

      中新网8月8日电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到,要放宽新兴行业企业名称登记限制,允许使用反映新业态特征的字词作为企业名称。   意见称,互联网平台经济是生...

    时间:08-08
  • 国办:加快5G等建设 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宽带平均资费

      中新网8月8日电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到,要深入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提升网络性能和速率,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广播...

    时间:08-08
  • 高超:探索石墨烯的未来之路

      6月6日,全球首条纺丝级单层氧化石墨烯十吨生产线在杭州试车成功。当天,国际石墨烯产品认证中心为该生产线生产的单层氧化石墨烯及其应用产品多功能石墨烯复合纤维,分别颁发了全球首个产品认证。   这条生...

    时间:08-08
  • 国产盾构机:走向世界的大国重器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光明日报记者 訾谦   8月7日,在位于湖南长沙的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产业园内,一台横置的圆柱体钢铁巨物停靠在高大宽敞的车间内,正在进行组装作业。工作人员...

    时间:08-08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互联网平台经济是生产力新的组织方式,是经济发展新动能,对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跨界融通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拓展消费市场...

    时间:08-08
  • 中国“东极”高铁特大桥连续梁合龙

      中新网佳木斯8月8日电(孔祥文 王智海 记者 史轶夫)8日,随着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哈建公司的工人灌注完最后一方混凝土,中国“东极”高铁——牡佳客专佳木斯特大桥连续梁顺利合龙,这是中国东北地区罕见的跨越28条...

    时间:08-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