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

2019-09-04 14:01:43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微信公众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翻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奋斗的红色画卷,有这样一位“把一切献给党”的兵工英雄。作为我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他的一生与共和国的枪炮制造史同行,他用生命践行了对党的铮铮誓言,书写了一曲催人泪下、激人奋进的时代赞歌。他就是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吴运铎。

  “一个人有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并无限地忠诚于这个理想,他就能经受任何风雨和困难的考验。”“假若我有来生来世,我还要选择中国共产党,永远跟党走,把一切献给党!”……吴运铎的铿锵誓言,穿越时空回响在我们耳畔。

  “把一切献给党”就要对党绝对忠诚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坚定精神信念。对党绝对忠诚不是一句口号,要求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必须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利益牺牲一切。吴运铎正是用一生的行动诠释了对党的绝对忠诚。

  出生在安源煤矿山脚下的吴运铎,家境贫寒,自幼便懂得分担家庭重担。他曾上山挑煤、捡煤渣,还到煤矿当机电工人。9岁时,吴运铎加入儿童团,参与把风、放哨、送信等活动。资本家的剥削和战争带来的苦难,像烫红的烙铁给他留下刻骨的印象。在苦难的生活中,他逐渐认识到:要翻身、要解放、要光明,就只有跟着共产党走。

  抗日战争爆发后,吴运铎毅然参加了新四军。被派到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后,他在农舍的茅草棚里开始了兵工生涯。对当时的吴运铎来说,兵工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但他坚信,投身革命队伍,就要跟党走、听党的话。1939年5月,吴运铎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矢志不渝,践行自己的承诺——对党绝对忠诚。

  从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吴运铎在不同的岗位上为我国的兵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抢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遇到危险总是冲在最前面。

  1941年,吴运铎率领小分队生产一批急用子弹。有一次,他正在拆卸收集来的旧炮弹引信上的雷管,突然,一只雷管在他左手上爆炸了……数十年后,他回忆说:“我知道这是一项很危险的工作,我要亲自做这工作,因为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在危险的时候,应该站在大家的前面,不能把危险的工作推给别人。”

  吴运铎一生多次负伤,经历过20余次手术,身上遍布100多处伤痕,体内留有几十块弹片,腿上的关节长期被石膏绷带固定,已经硬化,走起路来都是直的……但他凭借顽强毅力,始终坚持战斗在生产科研第一线。他说,“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一定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

  经历挫折时,依然坚定理想信念;面临生死抉择时,用行动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1951年9月30日,吴运铎作为特邀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在当晚的宴会上,周恩来总理握着吴运铎的手说:“你就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把一切献给党”就要无怨无悔奉献

  “虽九死其犹未悔”可以被视为对吴运铎这位优秀的无产阶级战士最好的注脚。在党和人民面前,他早已抛却个人生死,将生命的分分秒秒,熔进革命的火炉,融入建设的大潮。

  战争年代,他舍生忘死,为国铸剑。

  当时,兵工生产条件极其简陋。把水井的辘轳固定在一个支架上,井绳上吊一块100多公斤的铁疙瘩,就成了锻打枪体、炮弹壳的“手摇汽锤”;在磨粮食的石磨轴上,套一条粗布缝制的传送带,就成了“人推发动机”;将手电筒灯珠磨出一个口往里面塞火药,一通电就成了“电发雷管”……就是在这样的“铁匠铺”里,吴运铎等人建成了我军第一个军械修造车间,并首次制造出步枪和第一批平射炮、枪榴弹;制造出42厘米口径、射程可达4公里的火炮;研制了拉雷、电发踏雷、化学踏雷、定时地雷等多种地雷;在只有8个人的条件下,年产子弹60万发……

  为了制造武器、确保前线作战顺利,吴运铎几次走在死亡边缘,但是死亡的威胁从来没有阻挡他前进的步伐。1947年9月,在大连甘井子一个名叫老虎牙的山洼里,“轰”的一声巨响让山坡外的人们心头一惊。巨大的爆炸气浪把时任大连建新公司工程部副部长、引信厂厂长的吴运铎抛向空中,甩到了20米外的海滩上——当时是在试验新炮弹,吴运铎冲上前去查看一枚未爆炸弹时,炮弹突然炸开了……这是吴运铎第三次被炸成重伤。

  和平年代,他夙夜在公,为党尽心。

  新中国成立后,吴运铎历任中南兵工局副局长、机械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职,主持多项兵器科学研究,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军工人才,为国防现代化和改善部队装备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吴运铎来说,只要能为党多做一点事,再苦再累也很幸福。就像他自己说的,“即使自身化为一撮泥土,只要它是铺在通向共产主义的大道上,让伙伴们大踏步地冲过去,也是最大的幸福。”

  离休后,吴运铎在青少年教育和残疾人帮扶事业上投入了大量心血。他拖着残弱的身子,到机关、工厂、学校等地作报告上千次,听众多达10万人。住院时,他把病房当课堂,接待少先队员过队日、共青团员上团课。在北京病残青年俱乐部成立大会上,吴运铎鼓励病残青年学习知识和技能,生产自救,提高自身素质,创建美好未来。

  1983年病重期间,吴运铎立下遗嘱:后事从简,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不保存骨灰。在生命即将走向终点时,他仍然眷恋着祖国、眷恋着党。他把生命的光和热全都献给了深爱的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终点也无怨无悔。

  “把一切献给党”就要练就过硬本领

  在从普通工人成长为兵工事业开拓者的道路上,吴运铎始终秉持求实态度,不断锤炼过硬本领。

  在矿上做学徒时,吴运铎不满足于仅掌握技巧,而是执着钻研机器运转的原理。他将车间逼仄的阁楼改成一方学习天地,白天努力工作,挣钱买工业丛书和基础物理学书籍,学习掌握交流电机和直流电机相关知识;晚上开技术讲座,把知识讲给工人兄弟们。

  抗战时期,吴运铎带领工人们克服种种困难,为前方部队制造急需的枪炮弹药。1939年,吴运铎和战友们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在山沟里建立了新四军第一座兵工厂,制造出了新四军的第一支步枪、第一颗子弹、第一枚迫击炮弹、第一颗地雷。每当日伪军进攻根据地时,他就带领大家抬着机器打游击。只要有时间就坚持生产,每次都按时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

  美国记者、作家史沫特莱曾在新四军修械所拿起吴运铎等人制造的步枪亲自试射,并参观了长凳子、矮凳子、木桩、木板、石磨等制造设备。她感慨地说:“我从美洲到欧洲,到过很多国家,也看见过很多工厂,可是还没有见过像你们这样的兵工厂。真是世上少有!”

  年过半百,吴运铎仍然争分夺秒地读书学习,《毛泽东选集》读了四遍,《鲁迅全集》读了两遍。他还主动帮助生产队搞科学试验,从煤矸石里提炼农业生产急需的氮肥。1987年,吴运铎在给202所建所30周年的题词中写道:“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为常规兵器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不断增强学习本领,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葆青春的生命密码。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吴运铎都坚持奋发学习、锤炼自身本领,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一个又一个贡献,全力完成好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

  “把一切献给党”就要高度廉洁自律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保持共产党员的廉洁本色,是吴运铎始终信奉的人生信条。

  20世纪50年代后期,周恩来指示给吴运铎调拨一辆小轿车,有关同志选了一辆英国制的高级轿车,吴运铎却坚持换成便宜车。车配好后,他也坚持只在必要时使用,平日上下班都是挤公共汽车。他腿上受过重伤,视力也很差,大家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自己却笑着说,坐不坐专车是个小事,丢了勤俭节约的老传统可是大事情。

  离休后,吴运铎仍然参加不少社会活动,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但他只有实在挺不住了才到医院治疗,而且只住普通病房。一次住院期间,吴运铎的体重已经过轻,医护人员多次动员他转干部病房,可他坚决不同意,还说:“我参加革命,并不是把自己存在银行里,打算捞一笔优厚的利息。”

  吴运铎最后一次回到所里,是1981年离休前。出发前他没有通知任何人,到所里后看了看老同事,看了看熟悉的办公大楼,饭都没吃就乘公交车离开了。老伴陆平在照顾他的过程中摔伤,有同志建议请组织安排人员来护理,被他严词拒绝:尽量不为自己的事给组织上添麻烦,这算是我唯一的贡献了。

  高度廉洁自律,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至今仍是我们党攻坚克难、成就梦想的动力之源。吴运铎也在这份动力的支持下攻克下一个个难题。

  在给张海迪的信中,吴运铎提到,“只有具有远大理想的人,他的精神才永远是充实的。这理想,就是为人民的幸福、为国家的富强而奋斗、而献身。”是的,吴运铎的一生都是在坚守这份远大而崇高的理想。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他奉献了青春,奉献了生命,奉献了所拥有的一切。

  任时间流逝,时代变迁,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的精神不会暗淡,而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光芒闪耀,激励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英勇无畏,大公无私,拼搏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防科工局综合司、新闻宣传中心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供稿,王舒颖、杨祖业等执笔)

  • 相关阅读
  • 刘鹤:金融业要主动担当作为,促进经济金融稳健运行

      中新社北京9月5日电 中国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5日召开全国金融形势通报和工作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金融委主任刘鹤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时间:09-05
  • 王毅会见文莱公主玛斯娜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记者朱超)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5日在北京会见文莱公主玛斯娜。   王毅表示,中文两国始终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是大小国家和平相处的典范。习近平主席同苏丹陛下建立了牢固...

    时间:09-05
  • 栗战书在省级人大立法工作交流会上强调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地方立法工作 更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

      新华社天津9月5日电(记者陈菲)省级人大立法工作交流会4日至5日在天津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立法工...

    时间:09-05
  • 第四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开幕 曹建明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发表主旨演讲

      新华社银川9月5日电(记者任玮)第四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5日在宁夏银川市举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曹建明出席开幕式,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发表主旨演讲。   曹建明表示,近年来,中阿双方进一步加...

    时间:09-05
  • 兑现中国承诺 彰显大国担当

      综述:兑现中国承诺 彰显大国担当  新华社联合国9月5日电 综述:兑现中国承诺 彰显大国担当  新华社记者马建国 林远  过去几年间,中国在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分摊联合国预算等方面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并...

    时间:09-05
  • 神舟飞船返回舱“飞临”宁夏银川

      中新网银川9月5日电(李佩珊 于晶)5日中国载人航天真品展亮相中阿博览会,3年前自太空归来的“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银川国际会展中心B馆和中外观众见面。   据了解,2016年6月1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

    时间:09-05
  • 拉林铁路又一2000米长大隧道贯通 至此贯通35座

      中新网拉萨9月5日电 (李东 罗潇)5日,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简称拉林铁路)长2515米的令达拿隧道顺利贯通,至此拉林铁路全线47座隧道已开挖贯通35座。   令达拿隧道位于林芝市朗县仲达镇境内,是拉林铁路全...

    时间:09-05
  • 山西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

      中新网北京9月5日电 (记者 李新锁 马海燕)“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山西省省长楼阳生5日在北京表示,这些年,在山西投资兴业的企业和客商都有一个共同感受,“到山西办事方便了,投资便捷了,政府...

    时间:09-05
  •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云南将向世界展示生物多样性

      中新社昆明9月5日电 (缪超)“明年将是云南向世界展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的一个好机会。”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娜·帕斯卡·帕梅尔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

    时间:09-05
  • 广东海陵岛特大桥主桥全面合龙 预计2020年通车

      中新社广州9月5日电 (蔡敏婕 沈高)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5日发布消息称,该省怀集至阳江高速公路海陵岛特大桥主桥当日合龙,计划2020年建成通车。   海陵岛位于广东省阳江市西南端,经广(州)湛(江)高速公...

    时间:09-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