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在国际市场大海中游泳 东北老国企“老当益壮”闯天下

2019-09-29 17:08:1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哈尔滨9月29日电 题:在国际市场的大海中游泳——东北老国企“老当益壮”闯天下

  新华社记者韩宇、强勇

  近年来,一些东北老牌国企深耕国际市场,在“走出去”基础上,进一步“走上去”和“走进去”,与各国企业同台竞技,“筋骨”愈发强健,成为海外市场的一支“生力军”。

  昔日“小学生”,今朝成为技术领先者

  “中国发电设备研制比西方晚近百年,现在却追赶上来,一些领域还实现反超。”85岁的原哈电集团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吴爱中说。

  汽轮机厂是“一五”时期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公派留苏的吴爱中归来后从技术员做起,“我们虚心学习,最初完全按苏联的设计图纸生产,后来试着创新,不断缩短技术差距。”

  从“拜师学艺”起步,哈电集团不断发展、壮大、创新、引领,成为中国最大电力驱动设备制造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上世纪80年代初,哈电在国内率先“走出去”。1983年建设巴基斯坦古杜电厂,中国重型装备首次商业出口。2008年签订俄罗斯特罗伊茨克发电机组合同,依托苏联技术起家的中国发电设备反向出口俄罗斯。

  哈电集团总经理吴伟章说,海外不只有市场,还是企业的眼界、实力、人才等进行全面锻炼培养的重要平台。

  哈电集团是老牌国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获得新生的缩影。吴伟章说,近年来,企业经历了以国内市场为主,到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并重的转变,核电、水电、煤电等产品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业务占总营业收入1/3。

  “哈电一直专注专业,我们不干时髦的事,只做发电设备,做全球最好的发电设备,”吴伟章说,“我们的目标是与国际最好的企业比肩。”

  “硬核”创新挺起老国企脊梁

  在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亚洲首个铁路货车整机疲劳与振动试验台正运行。“车辆试验20天,就能取得线路上运行25年的各种数据,极大缩短从研发、试制到运营的周期。”企业副总工程师吴天园说。

  中车齐车公司主导了我国铁路货车迄今4次大的升级换代,相关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依托的正是科技创新这一核心竞争力。

  “自主知识产权让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更顺利。”中车齐车公司国际贸易部部长王勇说。1999年中车齐车敲开澳大利亚市场,首次向发达国家出口整车,近5年出口到澳大利亚的各类铁路货车占其市场份额的约40%。目前中车齐车建成行业内唯一国家重载快捷铁路货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品遍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王勇指着车轮上的转向架说,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中交叉支撑转向架,因负载强、安全系数高,成为国内唯一通过美国铁路协会认证的转向架,在世界上已装车近两万辆。生产的重载车钩用于大吨位牵引,比国际主流车钩强度高40%左右。“机车通过重载车钩,拉起300多节车厢,仅每个装满铁矿石的车厢就重160吨。”王勇说,“你可以想象这小小车钩能承受多重力量。”

  把科技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是一批国有企业的共同选择。“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吴伟章说,哈电创造200多项“中国第一”,很多转折关头,都是科技挺起企业脊梁。近年来哈电每年研发投入都达十几亿元,有多个行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1万余名。

  在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攻克100万千瓦水电机组多项世界性技术壁垒。电机厂副总工程师覃大清说,数十年间中国水电完成四代跨越,在国际上从跟跑到实现领跑,并率先研发第五代水电技术,向世界水电的“5G时代”进军。

  深度融入海外,换来共建共赢

  距阿联酋迪拜市中心30多公里的海岸,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哈斯彦电站,正从荒芜的沙地拔地而起。施工期间,这家中国央企花费数千万元保护生态,将邻近海域的数万株珊瑚移植到安全区,对鱼类、濒危珍稀物种鹰嘴海龟等进行保护。

  哈斯彦项目折射出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之变:“一建了之”少了,追求共建共赢多了,从最初装备输出转向中国标准、技术、管理、服务和资金等多元输出。

  在厄瓜多尔,哈电建设的900公里50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线路,把源源不断的电能送至全境。哈电大幅增加聘用外籍员工,对当地非技术工种用工比例至少80%,技术性工种比例至少50%,定期对当地员工培训,培养了一批电站技术人员。

  中车齐车公司在海外市场探索“五个本地化”,即本地化生产、采购、用工、维保、管理,进一步融入当地。

  “在代表中国标准的蒙内铁路上,奔跑的铁路货车主要是我们提供的。”王勇说,2017年,中车齐车在肯尼亚设立蒙内铁路货车维保组,首次在国外拥有维保团队,深度参与到后期运营中。

  企业“出海”带动文化交流、民心相通。苏丹小伙穆哈默德应聘到哈电集团苏丹港材料站,熟练掌握了中文口语,还给自己起了中文名字——“张飞”,“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勇猛的英雄,我爱听他的故事。”现在,“张飞”已通过中文能力测试,到中国留学。在苏丹的哈电工程师尹鹏说,当地很多人都能用中文打招呼,当地大学的中文系已从多年招生一次变为每年都招生。

  • 相关阅读
  • 中国赴南苏丹(瓦乌)维和部队官兵全部回国

      中新网郑州9月30日电 (贾方文 杨会省)9月29日下午,随着中国第九批赴南苏丹维和工兵分队第二梯队138名维和官兵乘坐军机抵达郑州某机场,我第九批赴南苏丹维和工兵分队268名官兵圆满完成维和任务,全部凯旋。...

    时间:09-30
  • 歼-20少了这根“尖刺”你发现了吗?有哪些方面考虑

      歼-20少了这根“尖刺” 你发现了吗? F-117A“夜鹰”亚音速隐身攻击机在机头配置了4个全向大气数据探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据国新办消息称,今年的阅兵式将安排部分先进武器装备首次亮相,如果...

    时间:09-30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网上展馆全面上线

      “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网上展馆全面上线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 “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9月23日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开...

    时间:09-30
  • 港澳台人士齐聚福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新华社福州9月29日电(记者宓盈婷)29日晚,福建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闽港澳台联欢晚会在福州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来自港澳台参访团的300多名代表参加此次活动。   晚会在震撼的鼓点声中...

    时间:09-30
  • 在这里,近距离感受“同心共筑中国梦”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题:在这里,近距离感受“同心共筑中国梦”——记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受邀参观70周年大型成就展   新华社记者王琦   29日,一个暖和的秋日,北京展览馆迎来了数百位身着少数民族盛装...

    时间:09-30
  • 探访国庆70周年联欢活动训练场:笑着、跳着为祖国庆生

      中新社北京9月29日电 题:探访国庆70周年联欢活动训练场:笑着、跳着为祖国庆生   中新社记者 杜燕   9月29日,夜幕下,身着粉色演出服装的王悦尘和2500多人跑向训练场,开始国庆70周年联欢活动的最后...

    时间:09-30
  • 特稿:习近平与新时代的中国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 题:习近平与新时代的中国   新华社记者王进业、孟娜、许林贵   10月1日,习近平——首位在新中国出生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将登上天安门城楼,出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盛典...

    时间:09-30
  • 人民日报发表任仲平文章:初心铸就千秋伟业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 9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任仲平文章:初心铸就千秋伟业——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作(下) 资料图:北京天安门广场。之图 摄 图片来源:东方IC 版权作品 请勿转载   (一)2017年10...

    时间:09-30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论坛反响综述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 题:永远奋斗 逐梦前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论坛反响综述   新华社记者王优玲、王希、刘奕湛   从两院院士到国企、民企负责人,从“时代楷模”到“改革先锋”……...

    时间:09-30
  • 探访国庆群众游行彩排:“我第一次上长安街就热泪盈眶”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30日电(任思雨)“我第一次上长安街的时候就热泪盈眶。”“快六十的人了,欢呼雀跃,就像小孩子一样要蹦起来。”   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

    时间:09-3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