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习近平曾登门看望的这位老人,获得共和国勋章

2019-10-07 10:58:04

来源:央视网

  金秋的阳光洒向大地,人民大会堂温暖而庄重。

  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授勋仪式前,习近平和获奖者们一同进入会场。他们中间有人驰骋疆场为建立和保卫新中国浴血奋战,有人隐姓埋名为中华铸造国之重器,有人戍边守海誓让祖国金瓯无缺,有人奔走荒野毕生只为消除饥馑,有人专注科研数十载让中国航天腾飞,有人尽心竭力为两国友谊做出卓越贡献……

  虽然很多人已步履蹒跚,甚至坐着轮椅,但他们的目光始终从容而坚定。

1

  进入会场时,在习近平右手边的是孙家栋,这位今年步入“90”后的航天科技专家,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他伴随新中国的航天事业走过了60余载风雨兼程。

  8年前,习近平还曾登门拜访过他。

  那是2011年的农历小年,隆冬的北京虽寒冷但处处洋溢着迎接新春的喜庆气氛。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登门看望了三位为新中国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其中就包括孙家栋院士。

  在孙家栋家中,习近平坐在孙老和他的爱人中间,关切地询问他的身体和起居情况,并对他为我国航天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表示敬意和感谢。

  孙家栋向习近平发表了自己对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习近平听得认真。

  习近平在交谈中说,“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广大航天工作者培育和发扬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孙家栋正是1999年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位获得者之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探月卫星……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次,他都亲身参与。

  出生于1929年的孙家栋,年少时便显露出坚韧的品格。他曾因左撇子被学校劝退,但仅用一年时间就学会了熟练使用右手。

  21岁时,孙家栋应招入伍,随后获得去苏联学习飞机制造的机会。求学7年,他带着 “斯大林金质奖章”,登上了归国的列车。

  回国后,孙家栋被抽调进新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从事9年导弹工作后,孙家栋的命运来了个急转弯:钱学森先生亲自点将,37岁的他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

  在要资料没资料、要经验没经验、要专家没专家的窘境下,研制“上得去、抓得住、听得着、看得见”的卫星,难度可想而知,用孙家栋的话说:“第一、不知道这个事怎么干;第二、大家都没干过;第三、你要干这件事情,要用的东西没有。可以说是一穷二白。”

  但当时,国外卫星已纷纷上天,时不我待,再晚就要成为中华民族的“罪人”。抱着这样的心态,孙家栋投入到忘我的工作中。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那一年,孙家栋41岁。“(消息)公布了以后,我们坐车就往天安门跑,到天安门进不去了,已经人山人海了,都在庆祝。”

  比起发射成功时的激动,令孙家栋同样难忘的还有失败。

  1974年11月5日,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的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在升空20秒后爆炸。“我跑出地下室,只看见沙漠里一片火海,整个脑子一片空白,痛哭起来。”之后的三天三夜,孙家栋和同事们在滴水成冰的沙漠里,一寸一寸地寻找火箭残骸,把所有的螺丝钉、小铜块、小线头一点点收集起来,查找事故原因。

  最终发现是由于火箭控制系统内的一小段导线,在火箭发射时受到剧烈震动断开了。“一个裂痕就牵扯到整个航天产品的成败,这个教训太深刻了!”就像恩师钱学森当初所做的那样,孙家栋承担了失败的责任。“从此我们就狠抓质量,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严格的质量管理系统。”一年后,一颗新的卫星腾空而起。

  2009年,孙家栋80岁生日时,钱学森致信祝贺。钱学森在信中说:“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首战告捷起,到绕月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您几十年来为中国航天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已是75岁高龄的孙家栋再次披挂上阵,挑起工程总设计师的重任。

  探月工程风险很大,很多人不理解,早已功成名就的孙家栋为什么还要接受这项充满风险的工作,万一失败了,他辉煌的航天生涯就可能蒙上阴影。

  孙家栋却毫不犹豫:“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完成环绕月球的信号传来,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内,大家欢呼,拥抱,振臂庆祝。孙家栋却默默转身,低头掏出手绢,抹去激动的泪水。

  曾经有人统计,中国发射的前一百颗卫星中,有三分之一是在孙家栋领导下成功发射的。孙家栋的人生已经和祖国的航天事业融为一体。

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习近平说:“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踏着榜样的足迹前行,新时代的追梦人定将绘就一幅更加广阔动人的奋进画卷。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 相关阅读
  • 习近平分别同保加利亚等六国元首就建交70周年互致贺电

      中新社北京10月7日电 10月4日至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同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波兰六国元首互致贺电,庆祝中国与六国建交70周年。   习近平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六国政...

    时间:10-07
  • 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将来华出席世园会闭幕式并进行工作访问

      中新社北京10月7日电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7日在北京宣布: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理伊姆兰·汗将于10月8日至9日来华出席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闭幕式并进行工作访问...

    时间:10-07
  • 92岁还在坚持打卡上班 他是时代楷模,更是人生榜样!

    为祖国健康工作70年,92岁还在坚持打卡上班!他是时代楷模,更是人生榜样!   年近80, 有时还坐着火车上铺出差, 92岁了还在刷卡上班, 别人都心疼他身体, 就他不在乎, 他这一辈子都是拼命三郎, 他这...

    时间:10-07
  • 外国领导人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 又有许多国家领导人、国际组织负责人致电或致函国家主席习近平,热烈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阿曼苏丹卡布斯表示,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祝友好的中国人民不断...

    时间:10-07
  • 新中国峥嵘岁月|1976年:十月的胜利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峥嵘岁月)1976年:十月的胜利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 1976年,我国发生了一连串震撼世界的大事。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4月,人民群众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的天安...

    时间:10-07
  • 革命理想高于天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是夏明翰烈士的就义诗。“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这是方志敏烈士的绝笔文。真正共产党人对“主义”、对“真理...

    时间:10-07
  • 为了新中国,向强奋进!

      98年前,党的一大闭幕时留下动人一幕,代表们提议:“让我们再喊一遍口号吧!记得声音要轻一点。”“嗯!”“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低沉却刚毅的声音,激励一代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走过为了建立新中国浴血...

    时间:10-07
  • 国庆假期7.82亿人次出游 旅游收入6497.1亿元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0月7日电(记者 李金磊)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2019年国庆七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97.1亿元。7天合计出境游突破700万人次。 10月3日,乐山大佛景区迎来国...

    时间:10-07
  • 武汉今年国庆长假接待游客逾2200万人次 长江灯光秀受瞩目

      中新网武汉10月7日电 (刘超宇 徐金波)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7日发布消息称,今年国庆长假期间,该市举办的7大板块40余项文旅活动,释放了假日经济“消费热力”,共接待游客2262万余人次,同比增长逾一成。其中,...

    时间:10-07
  • 中国西部地区最长的全地下轨道交通全线贯通

      我国西部地区最长的全地下轨道交通全线贯通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记者樊曦)记者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获悉,由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参与投资建设的成都地铁6号线7日实现全线贯通,这是我国西部地区最长的全...

    时间:10-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