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一把麦子一碗米,为何在总书记心里重千钧?

2019-10-16 11:50:53

来源:新华视点

  秋风起,大地一片金黄。农业农村部消息显示,截至10月10日,秋粮收获已经完成58%,增产趋势明显,我国有望再迎一个丰收年。

这是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附近的稻田美景(2019年9月4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冯大鹏 摄 这是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附近的稻田美景(2019年9月4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冯大鹏 摄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今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牢牢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好粮食市场和流通的文章。

2014年5月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走进一片高标准粮田,看麦穗灌浆,问农田建设。 2014年5月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走进一片高标准粮田,看麦穗灌浆,问农田建设。

  五年前的5月9日,同样在河南,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开封市尉氏县张市镇高标准粮田综合开发示范区考察。他下到田间,仔细查看麦穗灌浆情况,向农技人员了解产量预测,向农户询问田间管理。

  总书记为何如此重视河南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1/4的小麦,可以说中国人每吃4个馒头,有1个来自河南。

  一把麦子一碗米,在习近平总书记心里的分量从来都是沉甸甸的。

2018年9月25日下午,习近平在黑龙江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一楼大厅,察看当地出产的各类农产品。新华社记者谢环驰 摄 2018年9月25日下午,习近平在黑龙江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一楼大厅,察看当地出产的各类农产品。新华社记者谢环驰 摄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调研。在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一楼展示大厅,当地出产的米油豆奶等各类农产品琳琅满目,总书记逐一察看,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他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道:“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了解粮食生产和收获情况。新华社记者王晔 摄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了解粮食生产和收获情况。新华社记者王晔 摄

  从北大荒到大粮仓,经过几十年发展,如今黑龙江粮食总产量、商品量和调出量均占全国第一,可以说中国人9碗饭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

  关于饥饿的记忆,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遥远。人口大国的粮食问题,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重千钧。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立足点、着眼点是,绝不能买饭吃、讨饭吃,饭碗里必须主要装我们自己生产的粮食。

在吉林省和龙市光东村稻田里,农民驾驶收割机收获成熟的水稻(2019年10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许畅 摄 在吉林省和龙市光东村稻田里,农民驾驶收割机收获成熟的水稻(2019年10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许畅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饭碗如何才能端得稳、端得好?国家粮食安全依靠谁?如何才能自信从容地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保障粮食安全指明方向。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看看世界上真正强大的国家、没有软肋的国家,都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意味深长地指出,粮食问题不能只从经济上看,必须从政治上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实现“十五连丰”,是不是可以说粮食安全已然无忧了?近年来,虽然连年丰收,但供求依然是紧平衡。随着人口增加、城镇化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需求量将是刚性增长趋势。全球每年粮食贸易量有限,依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不仅靠不住,而且过多进口粮食也会给低收入国家购粮带来压力。

  “在我们这样一个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粮食多了是问题,少了也是问题,但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问题。多了是库存压力,是财政压力;少了是社会压力,是整个大局的压力。对粮食问题,要从战略上看,看得深一点、远一点。”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一语中的。

  从注重产量到强调产能,必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这些关键点要一个一个抓落实、抓到位,努力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保护特别重视。

  科技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2018年4月12日下午,习近平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同袁隆平院士等农业科技人员亲切交谈,了解水稻育制种产业发展和推广情况。新华社记者李学仁 摄 2018年4月12日下午,习近平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同袁隆平院士等农业科技人员亲切交谈,了解水稻育制种产业发展和推广情况。新华社记者李学仁 摄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2018年4月在海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国家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主产区和农民“两个积极性”,直接关系粮食生产发展成效。2016年4月在农业大省安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化技术措施,落实扶持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着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努力实现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发展和经济实力增强有机统一、农民生产粮食和增加收入齐头并进。

  ……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站在粮食生产有望“十六连丰”的新起点上,我国农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优质粮食工程深入推进,“中国好粮油”成为百姓新期待。

  “要坚持数量质量并重,在保障数量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注重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让人民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人民福祉十分牵挂。

  清风吹过希望的田野,金色成为乡村振兴的深厚底色。这抹亮色寄托着城乡居民对仓廪丰盈、生活美好的希望,也指引着耕耘者们不懈努力和奋斗。

  出品人:赵承

  策划:秦杰、霍小光

  监制:车玉明、雷敏 、韩洁

  记者:于文静

  视觉:唐兴

  编辑:苗夏阳​​​​

  • 相关阅读
  • 张鼎全:献身青藏线的“青藏高原模范干部”

      张鼎全:献身青藏线的“青藏高原模范干部”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刘小红)在西藏军区青藏兵站部军史馆内,一尊塑像伫立在聚光灯下,塑像上镌刻着“张鼎全”三个大字。来参观见学的官兵都会在这里驻足...

    时间:10-16
  • 甘肃省白俄罗斯研究院揭牌 助推两地交流合作

      中新网兰州10月16日电 (记者 南如卓玛)甘肃省白俄罗斯研究院16日在兰州财经大学揭牌成立,旨在加强和提升甘肃与白俄罗斯高校之间合作科研水平,并为两地人文交流、经贸合作等发挥“智库”作用,推动双方合作共...

    时间:10-16
  • 《民族文学》蒙古、藏、维吾尔文版创刊十年推出近500篇母语作品

      《民族文学》蒙古、藏、维吾尔文版创刊十年推出近500篇母语作品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史竞男)记者从16日在京召开的《民族文学》蒙古、藏、维吾尔文版创刊10周年座谈会上获悉,作为国内唯一全国性少数...

    时间:10-16
  • 东西部扶贫协作为甘肃农村带来“致富活水”

      东西部扶贫协作为甘肃农村带来“致富活水”  新华社兰州10月16日电 题:东西部扶贫协作为甘肃农村带来“致富活水”   新华社记者任延昕、胡伟杰   寇广明摩挲着手边装满甜椒种子的纱布袋,心里盘算着今年...

    时间:10-16
  •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扩容”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扩容”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16日电(记者符晓波)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16日正式开工,这是目前新疆最大的单体建筑施工项目。项目完工后,航站楼区可满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4800...

    时间:10-16
  • 电视地震预警服务延伸至四川所有市州

      电视地震预警服务延伸至四川所有市州  新华社成都10月16日电(记者杨华、刘海)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和四川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16日联合对外宣布,继去年5月在四川德阳、宜宾开通电视地震预警服务以...

    时间:10-16
  • 中国科协主席:倡导科技无国界无障碍无歧视合作

      中新社北京10月16日电 (记者 孙自法)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16日表示,科技发展应遵循全球共同的价值准则,倡导科技无国界、无障碍、无歧视的精神与合作理念。   由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

    时间:10-16
  • 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北京开幕 促全球智慧多元对话

      中新社北京10月16日电 (记者 孙自法)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同主办的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16日在北京开幕,旨在汇集全球智慧,策源创新思想,展开深入广泛的多元跨界对话,丰富人类科...

    时间:10-16
  • 气候变化等因素可能加剧埃博拉疫情风险

      气候变化等因素可能加剧埃博拉疫情风险  新华社伦敦10月15日电(记者张家伟)英国伦敦大学学院15日说,研究人员基于数学模型预测,气候变化等因素可能加剧一些地区埃博拉疫情扩散的风险。   该校科研人员领...

    时间:10-16
  • 习近平就中蒙建交70周年同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嘎互致贺电

      习近平就中蒙建交70周年同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嘎互致贺电   李克强同蒙古国总理呼日勒苏赫互致贺电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16日就中蒙建交70周年同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嘎互致贺电。...

    时间:10-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