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粮·人·根——中国减贫科技造福全球

2019-10-16 12:57:2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特稿:粮·人·根——中国减贫科技造福全球

  新华社记者

  10月17日是中国第六个扶贫日,也是第2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的减贫成就举世瞩目,科技进步发挥了重大作用。无论是科技装备驱动的农业现代化,还是探索绿色减贫新路径,中国始终与国际社会共享科技减贫经验,助力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

  粮

  农业是民生之根本,改变农业技术水平落后面貌、农业科技转移、转化和推广应用对各国减贫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中国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3%,进入主要依靠科技装备驱动的新阶段。中国农业先进技术也开始走出国门,助力其他发展中国家减贫。

  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国际领先,已在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试验和推广,成为援助发展中国家的重要项目之一。

  “自从引进中国杂交水稻,我就一直种这种水稻,再也没饿过肚子。我希望所有马达加斯加农民都能种植这种水稻,这能改善我们的生活。”55岁的马达加斯加稻农拉奈弗马纳纳·乔治讲起他与中国杂交水稻的情缘,脸上写满骄傲与幸福。

  今年5月,湖南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马达加斯加成立分中心,建成后将利用马达加斯加多样的生态环境,选育出适合不同非洲国家的杂交水稻品种,有力保障和推进当地乃至整个非洲地区的粮食安全。

  中国的农业科技不仅帮助人吃饱饭,更让人吃好饭。在南太平洋岛国斐济主岛维提岛东部,雷瓦河三角洲上的穆阿奈拉村村民每天吃的都是芋头、木薯、椰子。直到5年前,中国的菌草技术给他们带来了新鲜的蘑菇,也带来了充满希望的新生活。

  早在1994年,菌草技术就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优先合作项目”。今天,菌草技术已推广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56岁的斐济雷瓦残疾人协会主席莉蒂娅·纳伊塔努伊说,对像她这样腿脚不便的残疾人而言,种植蘑菇真是个好营生,不用太费力,又见效快,既能食用,也能卖钱。

  人

  中国科技和人员走出去,致力于“授人以渔”,帮助其他国家培训人才、开展科技能力建设,实现科技创新推动减贫发展。中国国务院扶贫办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在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实施援助的过程中派遣了60多万援助人员,培训各类人员达1200多万人次。

  来自格鲁吉亚东南部阿拉普罗村的番茄种植户伊万是直接受益者之一。以前他家的番茄因为品种不佳、种植技术落后一直在市场上卖不上好价钱。经过中国农业专家的培训,他采用了先进的日光温室大棚技术和中国番茄新品种,当年实现增产35%,增加经济收入逾七成。

  据介绍,中国援建格鲁吉亚的日光温室大棚项目执行期间,中方共无偿培训格鲁吉亚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458人,其中50人还赴中国长沙接受了深度培训。

  38岁的肯尼亚马查科斯郡的辣木种植户乔伊丝·伊金亚对“科技减贫”也深有体会。中国中科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简称中非中心)的专家研究发现,伊金亚所在村子种植的辣木属于富硒品种,具有极高经济价值。中非中心与当地企业合作,免费向农户提供辣木的优良种子和种植技术指导,并负责收购辣木。这使当地辣木种植收入陡增,伊金亚一家盖起了两层别墅,又新买了土地。

  中非中心主任王青锋说,自2013年5月成立以来,中非中心已启动45个合作研究项目,与非洲合作单位开展野外科考31次,招收培养非洲留学生100多人。

  这些人员受培训后回到当地,起到了示范和辐射作用,使得越来越多的非洲农民了解并掌握中国技术,并通过这些技术实现增产增收、脱贫致富。

  根

  近年来,随着减贫合作的不断深入,中国经验和方式背后的可持续和绿色发展理念也越来越被国际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认可和推崇,为这些国家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参考。

  30岁的老挝胶工陶因占来自曾经的罂粟种植区。中国的替代种植技术不仅让陶因占这样的罂粟种植区和贫困地区的农民脱贫,更使他们的致富观念回归正轨。陶因占说:“我们清楚地认识和体会到罂粟种植对社会和家庭的危害,现在(中国)公司开展的替代种植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据悉,在老挝开展橡胶替代种植技术项目的中国企业云橡公司目前正与老方合作设立老挝橡胶产业研究院,将来帮助老方制定橡胶国家标准,提高老挝橡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还将参与老挝天然橡胶园的整合工作,推进在老挝的其他农业项目等。

  2018年8月,非洲17个国家的50名一线野生动物守护者首次获颁中国支持的非洲巡护员奖。自2000年开始,阿里巴巴就通过旗下平台与多家国际组织合作资助国内外野生动物保护项目,提供资金和相关技术支持,为促进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的非洲国家旅游业发展、增加就业、减少贫困提供了助力。(执笔记者:罗国芳;参与记者:张永兴、曹凯、杨臻、文浩、章建华、李铭、唐璐)

  • 相关阅读
  • 栗战书会见土库曼斯坦国民会议副主席巴巴耶夫

      中新社北京10月16日电 (记者 梁晓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土库曼斯坦国民会议副主席巴巴耶夫。 10月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土库曼斯坦国民会...

    时间:10-16
  • 中蒙建交70周年招待会在北京举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白玛赤林与蒙古国防部长恩赫包勒德握手 赵隽 摄   中新网北京10月16日电 (黄钰钦)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蒙古驻华使馆16日在北京共同举办庆祝中蒙建交70周年招待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

    时间:10-16
  • 菲律宾地震或引发局地海啸 不会对中国沿岸造成灾害性影响

      菲律宾海域6.5级地震或引发局地海啸 但不会对中国沿岸造成灾害性影响   中新社北京10月16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16日晚发布消息,菲律宾棉兰老岛海域发生6.5级地震,地震可能会在震...

    时间:10-16
  • 生态环境部: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完成比例达97%

      中新网10月16日电 据生态环境部官方微信消息,生态环境部与各省(区、市)持续推进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工作,截至10月13日,已完成水源地环境整治的问题数量为3515个,完成比例达到97%。   按照部署安排,在2...

    时间:10-16
  • 第九届中美民间和平论坛在京举行

      第九届中美民间和平论坛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成欣)“中美关系是在两国人民的共同支持下发展成长起来的,两国人民既是中美关系的塑造者,也是中美关系发展成果实实在在的受益者。”中国人民...

    时间:10-16
  • 栗战书会见土库曼斯坦国民会议副主席巴巴耶夫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朱超)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16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土库曼斯坦国民会议副主席巴巴耶夫。   栗战书说,在习近平主席和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总统共同引领下,中土战略伙伴关系快速发...

    时间:10-16
  • 新华微评:驰而不息治理“舌尖上的浪费”

      新华微评:驰而不息治理“舌尖上的浪费”  今天是世界粮食日。有数据显示,我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舌尖上的浪费”问题依然不容忽视。有道是“丰年不忘灾,饱时不忘饥”,...

    时间:10-16
  • 一件小泳装里的发展大机遇——小故事里的大情怀之三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总书记关心的百姓身边事)一件小泳装里的发展大机遇——小故事里的大情怀之三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题:一件小泳装里的发展大机遇—...

    时间:10-16
  • 赤峰市马鞍山林场:荒山变青山 青山变金山

      央广网赤峰10月16日消息(记者刘一荻)看着满山油绿的松树和斑斓的彩叶,今年40岁的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职工王一凡感触颇深。作为本地人的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眼中林场的变化:“我小的时候这里都是荒山,只要一...

    时间:10-16
  • 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凝聚伟大复兴力量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抗日战争年代,“黄河大合唱”响遍中华大地,激励中华民族爱国豪情,打败侵略者,取得抗战伟大胜利。今天,新时代,我们依然要奏响“黄河...

    时间:10-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