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新华国际时评:中国扶贫 世界可鉴

2019-10-17 19:50:20

来源:新华网

  新华国际时评:中国扶贫 世界可鉴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题:中国扶贫 世界可鉴

  新华社记者邹多为 郑汉根

  17日是中国第六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二十七个国际消除贫困日。面对这场攻坚战,中国人民上下齐心,持续奋战,取得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为世界贫困人口“版图”缩小、世界经济保持强劲增长做出重要贡献。中国经验也日益成为国际减贫事业的有益借鉴。

  日前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对中国减贫成就做出了注脚:按现行农村贫困标准计算,2018年末,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较2012年末减少了823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大幅降至1.7%,较1978年末累计减贫7.5亿人;而按世界银行有关标准,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国家。中国减贫成就被世界银行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党和政府的有力领导,是中国扶贫工作稳步推进的根本保障。中国扶贫工作坚持政府主导下的多元主体参与,广泛动员各方力量,构建起政府、社会和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认为,中国经济奇迹与扶贫事业的“史无前例的成功”,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和正确决策有着直接关系。

  精准扶贫理念,为扶贫事业提供了科学高效的政策指引。从易地扶贫搬迁到产业扶贫,从教育扶贫到健康扶贫,全国各地扶贫工作因地施策、因人施策。2018年,第7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消除农村贫困的决议,把中国倡导的“精准扶贫”理念与实践写入其中。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最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

  通过扶志、扶智,提升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动力和能力。中国扶贫工作注重标本兼治,把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动力能力问题摆在扶贫工作最为突出的位置。通过创业扶持、教育培训等手段,帮助贫困群众掌握实际的致富技巧;通过政策宣讲、树立典型等方式,激发贫困群众改变命运的信心。巴西中国问题研究所所长罗尼·林斯认为,中国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教育等措施避免返贫,为不少国家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启示。

  中国经验为世界减贫事业带来独一无二的镜鉴。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副总裁科里莉亚·里希特指出,加强中国减贫案例的分享,将是该基金与中国的重点合作领域。联合国粮农组织减贫计划管理团队战略计划主任本杰明·戴维斯表示,“我们正在探索如何将中国的经验分享给其他国家”。

  随着中国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推进,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将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重大贡献。中国扶贫智慧也将为世界减贫事业带来更多有力启示。

  • 相关阅读
  • 从环保威胁者变菜篮子功臣 养殖户:有多少猪猪贩子都收

      “有多少猪,猪贩子都收”   针对当前一段时间我国猪肉价格上涨的情况,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商务部也会同相关部门共向市场投放中央储备猪肉10000吨,保障国庆节...

    时间:10-18
  • 人民日报:迈向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未来

      迈向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未来(钟声)   “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将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10月17日,在第六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时间:10-18
  •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扶贫实践彰显制度优势

      中国扶贫实践彰显制度优势(望海楼)   10月17日是第六个国家扶贫日。此前,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阿比吉特·班纳吉等三人,表彰他们“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三位学者走出书斋和课堂,通过微...

    时间:10-18
  • 2018法治政府建设年报发布 31个省级政府发布率100%

      2018年法治政府建设年报发布评估报告出炉   31个省级政府发布率达100%   各省级政府普遍发布了2018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发布情况比去年好,部分省的年报内容翔实,形式创新。但是一些问题仍然存在,...

    时间:10-18
  • 孕妇遭遇丈夫出轨提前写遗嘱 揭开意定监护公证面纱

      孕妇遭遇丈夫出轨提前写遗嘱 独居老人指定邻居担任监护人   意定监护公证向我们走来   ● 意定监护制度为解决养老难、监护难等问题提出了可行方案,确保每一位当事人都能有自己信任的监护人行使监护职...

    时间:10-18
  • 许多劳动者从未休过探亲假 专家:亟须完善法律规范

      许多劳动者从未享受过探亲休假等权利 专家建议   合理改造探亲假制度适应社会发展   □ 本报记者 陈磊   早上7点半坐上高铁,11点半下车,出站后乘坐十几分钟出租车,回到家刚好赶上吃午饭……刚刚...

    时间:10-18
  • 科技日报评准研究生“爽约”:加码惩罚不是最优解

      应对准研究生“爽约”,加码惩罚不是最优解  教育时评  张盖伦  最近,湖南大学研究生院的一则公示显示,今年该校有69名新生因各种原因逾期未报到。学生放高校鸽子并不稀奇,不过湖南大学这一次爽约的学...

    时间:10-18
  • 世界一流大学怎么建 名校校长齐聚南开分享经验

      世界一流大学怎么建 名校校长齐聚南开分享经验  10月16日,在南开大学即将迎来建校100周年之际,北京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等海内外44所知名大学的校领导齐聚天津,出席主题为“世界一流大学的使命与能力建...

    时间:10-18
  • 尽锐出战!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投身扶贫一线

      尽锐出战!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投身扶贫一线  本报记者 张盖伦   2018年,博士生叶佳丽来到陕西省合阳县金裕镇挂职当起了副镇长。她当时感慨——这副镇长真不好当,比在学校忙多了。   她是西北农林科技大...

    时间:10-18
  • 三部门专项行动 让食药违法犯罪者付出付不起的代价

      三部门专项行动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   让食药违法犯罪者付出付不起的代价   本报北京10月17日讯 记者周斌见习记者赵婕 最高人民检察院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全国检察机关、市场监管部...

    时间:10-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