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跟着毛主席的足迹看黄河

2019-10-20 11:08:13

来源:求是网

  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赋予了中国人民深厚的民族情感,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

  黄河安澜,国泰民安。

  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在一代代领导人的胸中奔腾激荡。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考察黄河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新的重大国家战略(讲话全文在2019年第20期《求是》杂志刊发),为新时代黄河保护治理和发展擘画崭新的宏伟蓝图。

  对黄河这条母亲河,一代代领导人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开国领袖毛主席,就留下很多精彩的黄河故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跟着毛主席当年的足迹看黄河。

  01“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啊!”

  1936年,毛泽东同志率红军东渡黄河。出征前,面对白雪皑皑的冰雪世界,他写下了不朽诗篇《沁园春·雪》。其中“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指的就是黄河。

  

  毛泽东书法《沁园春·雪》(图片来自新华网)

  1947年,在陕北佳县,毛泽东同志起草完《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心情难以平静,专门带着警卫员去看黄河。面对黄河,他心潮澎湃: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啊!

  1948年,毛泽东同志到达吴堡县川口,准备东渡黄河。面对黄河,他思绪万千,伫立良久,深情地说: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可以藐视,就是不可以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啊!

  02“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治理开发黄河极为重视。引黄灌溉济卫工程,就是当时治理黄河的一项重大工程。

  该工程(今河南新乡的人民胜利渠),于1951年3月开工,1952年第一期工程竣工。这是黄河下游变为利河的开端,是新中国在黄河下游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引黄自灌溉工程。

  

  图为人民胜利渠,受益范围涉及武陟、获嘉、新乡、原阳、延津、汲县和新乡市郊区。(图片来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1952年10月底至11月初,毛泽东同志利用中央批准他休假的时间,先后来到济南、徐州、兰考、开封、郑州、新乡等地对黄河进行实地考察,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

  这句话后来广为流传,成为动员和激励几代人治理黄河的响亮口号。

  

  1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视察黄河。(图片来自中国网)

  10月26日,济南。毛泽东同志站在黄河大坝上,听说这里的黄河底要比济南城里的地面高出6至7米后,他心情沉重地说:这很危险。你们一定要把这里的大坝修好、修牢固,千万不能出事。

  随后,毛泽东同志登上泺口大坝,他把目光投向远方,一字一顿地说:黄河水泛滥会给人民造成危害,但我们治理黄河后,又能使黄河为人民造福。

  10月28日,徐州。在云龙山顶,毛泽东同志眺望着黄河故道说:清朝也想治理这个地段的黄河,可是,还是没有治理好。现在我们建立了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了,就要依靠人民的力量,把黄河故道治理好,变害为利。

  10月30日,毛泽东同志前往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改道的地方,即今兰考县东坝头察看。他徒步登上黄河大堤,感叹道:好一个黄河之水天上来!他还忧心忡忡地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河水涨到天上去怎么办?

  【河南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就有一首民谣:“道光二十三,黄河涨上天,冲走太阳渡,捎带万锦滩。”】

  随后,他察看了历史上黄河决口改道的地方,了解治理黄河的规划。

  

  图为兰考县东坝头黄河河道。(央视记者谢岩鹏拍摄)

  30日下午,毛泽东同志来到开封柳园口大堤。他站在黄河大堤顶上向北眺望,听说这里黄河水面比开封城地面高三四米,洪水时更高。他深有感触地说:这真是悬河啊!并嘱咐道:发大水时,有危险,党政军民要一齐上,万万不能出事。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我们都能睡个好觉。

  

  这是“悬河”示意图。(图片来自大河网)

  路上,毛泽东同志还谈了他的一个设想:南水北调,用长江的水来补充黄河。他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果有可能,借点来是可以的。

  31日,毛泽东同志登上郑州邙山小顶山,察看邙山水库坝址和黄河形势。摄影师为我们留下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1952年10月31日,毛泽东同志在河南郑州邙山小顶山凝望黄河。新华社发

  

  这是67年后的小顶山,再从此处眺望,旧貌换新颜。(图片来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过黄河到北岸后,毛泽东同志查看引黄灌溉济卫工程(人民胜利渠)工程渠首闸,并亲手摇开了引黄灌溉大闸。

  

  人民胜利渠位于黄河下游的最上端,与邙山黄河游览区隔河相望。图为位于黄河北岸京广铁路黄河大桥以西1500米处秦广大坝上渠首。(图片来自新乡日报)

  在返回的专列上,毛泽东同志非常高兴,他说:变害为利,这是最好的办法。从黄河到卫河,这条人民开发的新渠,改变了过去黄河下游只决口遭灾、不受益的情况,起到了造福人民的作用。

  03“要骑马到黄河、长江两岸进行实地考察”

  自从第一次考察黄河后,毛泽东同志一直惦记着再次考察黄河。他还多次提出过策马考察黄河的设想。

  1953年、1954年、1955年,毛泽东同志只要去河南,都关切地询问黄河的治理情况。在他心目中,黄河是与人民连在一起的。

  

  这是1955年4月17日,毛泽东同志参观治理黄河展览。(图片来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1961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广州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到,他要视察黄河、长江。他说:我很想恢复骑马的制度,不坐火车,不坐汽车,想跑两条线。从黄河的河口,涡江而上,到她的发源地,然后跨过喜马拉雅山,沿长江的发源地,顺流而下。

  1964年,年逾古稀的毛泽东同志开始准备将第二次考察黄河的计划付诸实施。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同志最终没有实现第二次考察黄河的心愿。

  但可以告慰他的是,今天黄河安澜的千年梦想已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人民手中成为现实。

  

  2019年9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眺望黄河郑州段。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2019年9月,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谋划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成为重大国家战略。

  伴随着新中国浩荡前行的步伐,黄河必将更好地造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 相关阅读
  • 王岐山访问印度尼西亚

      新华社雅加达10月21日电(记者邓玉山 余谦梁)应印度尼西亚政府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国家副主席王岐山10月18日至21日赴印尼首都雅加达出席佐科总统连任就职仪式并对印尼进行友好访问,分别会见佐科总统、...

    时间:10-21
  • 习近平向第三届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致贺信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 第三届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10月21日在萨摩亚首都阿皮亚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2018年11月,我同太平洋岛国领导人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举行会晤...

    时间:10-21
  • 家政学专业都教什么?是培养大学生当保姆吗?

      本报记者尹平平   讲台上戴着宽边眼镜的教师商士杰,正在和学生们讲王熙凤。他没有把王熙凤当成文学人物来分析,也不是在讲《红楼梦》。他把王熙凤当成一个管家,他在讲的课是《家政学原理》。   在座的...

    时间:10-21
  • 官员贪腐之手伸向扶贫领域 称“钱来得太容易了”

      本报记者吴光于   2018年2月1日,夜色下邛海畔,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法纪教育中心内,原喜德县民政局救灾救济股股长程鹏菲,面对办案人员,内心翻江倒海。   因涉嫌严重违纪,程鹏菲被凉山州纪委监委立...

    时间:10-21
  • 21省份制定企业上市“小目标” 多地出台扶持政策

      21省份制定企业上市“小目标”,多地出台扶持政策,有你家乡吗?   中新经纬客户端10月21日电(王永乐) 近日,广州提出推动3年内上市30家公司。中新经纬客户端注意到,近年来,多地出台扶持企业上市政策。部...

    时间:10-21
  • 湖南湘潭:有干部将“五联五问”变成“不联不问”

      湖南湘潭市纪委监委加强监督执纪,推动干部作为,优化营商环境——   查出老病根 治好庸懒散   本报记者 侯琳良   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湖南湘潭市纪委监委发挥探照灯、手术刀...

    时间:10-21
  • 共话航天精神:巨人不让站在肩上 那就自己当巨人

      与“北斗”“神舟”“嫦娥”团队共话航天精神——  巨人不让站在肩上 那就自己当巨人吧  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东风-17常规导弹方队经过天安门广场。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

    时间:10-21
  • 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新兴青年群体工作的意见》

      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新兴青年群体工作的意见》  本报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杜沂蒙)近日,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新兴青年群体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深入贯彻习近...

    时间:10-21
  • 科特派制度20年综述:让“创新之花”遍开神州大地

      让“创新之花”遍开神州大地   ——科特派制度推行20年综述   科特派20年   本报记者 马爱平   金秋,在云雾缭绕的梯田上,在挂满果实的果林中,在郁郁葱葱的大棚里,农民们都可以看到熟悉的...

    时间:10-21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系统结构实现重塑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系统结构实现重塑  首次聘任空间科学首席专家  本报电 (余建斌、邓孟、肖建军)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最新消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空间科学首席专家首次聘任仪式近日在...

    时间:10-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