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成果丰硕

2019-10-20 19:04:1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 题:“让技术长在泥土里”——我国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成果丰硕

  新华社记者陈芳、胡喆

  他们,是农民眼中的“土专家”,村里需要啥就研究啥,教学课堂就在田间地头;他们,是能让乡亲们致富的“科技明星”,服务6500万农民,选种、施肥、滴灌学问一个都不少……

  他们,就是“让技术长在泥土里”的科技特派员。从福建南平的“星星之火”到全国推广的“创新之花”,20年来,我国科技特派员制度取得丰硕成果。目前已领办创办1.15万家企业或合作社、平均每年转化示范2.62万项先进适用技术,为科技兴农富农作出了突出贡献。

  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从“星星之火”到“创新之花”

  春山浅黛,时晴时雨。三月底的武夷山,十几万亩春茶吐露新芽。一场500多人参加的春茶采摘培训会,正等着52岁的刘国英主持。

  1999年,福建省南平市针对基层科技力量不足、科技服务缺位这一农民反映突出的问题,将首批科技人才下派到农业生产一线,为农民提供最急需的科技服务。作为高级农艺师的刘国英,成为当地首批科技特派员之一。

  当时的武夷岩茶总量少、规模小、水平低。刘国英深入山林、扎根茶厂,把研究所当作培训班,举办各类茶叶技术培训班,把自己多年经验总结编写成教材,免费发放给农户和茶企,和乡亲们一起把茶树变成了“摇钱树”。

  当科技“牵手”农业,创新释放了中国农民的生产力。

  2002年起,科技部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2009年,科技部等八部门在全国启动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对科技特派员工作作出制度安排,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进入新阶段……

  科技特派员制度从地方实践上升成为国家层面制度性安排,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

  “我们将继续秉持初衷、扎根基层,从需求中来、到需求中去,让人才下沉、让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继续丰富完善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内涵和实践、营造良好制度和社会环境,激发广大科技特派员服务热情和创业活力,把科技特派员打造成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排头兵和乡村振兴的先遣队。”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说。

  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

  “有问题就问特派员!”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科技特派员走进了乡亲们的心里,让大家尝到了科技的甜头,不光腰包鼓了起来、脑袋也富了起来。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20年间,数十万名和刘国英一样的科技特派员,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矢志不渝地践行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庄重誓言。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李保国,像一粒种子,无怨无悔地在太行山的土壤中生根开花,用“科技之手”点石成金,帮助山区群众打开脱贫致富之门,埋头耕耘、不图回报,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天。

  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赵亚夫扎根老区,在草莓和无花果产业发展中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苏南丘陵山区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

  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30多年来把该项技术拓展到菌草生态治理、生物质能源等交叉学科和领域,建立起一个新兴技术与产业体系,并传播到上百个国家。

  一批杰出的科技特派员代表,就像种子一般,在大地上生根发芽,让“创新之花”开遍神州大地。

  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让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以农民期盼的技术作为科研方向,让晦涩难懂的科技术语“听得懂、传得开、立得住”,这是科技特派员要解决的首要难题。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曾几何时,一句通俗易懂的广告语,让广大农民群众认识到了正确施肥对种庄稼的重要性。当有了更好的条件,如何让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

  近年来,科技部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推进创业式扶贫,各地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如福建省制定科技特派团体标准,成立科技特派员学院;浙江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基地建设;宁夏完善政策扶持、选人用人、利益导向、项目带动和金融跟进“5个机制”,四川建立“科技扶贫在线平台”。

  截至2017年,科技特派员们与老乡建立利益共同体3万个,创办企业1.15万家,带动农民增收超过1010万户,成为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创新“先锋队”。科技特派员覆盖全国所有县(市、区);到2020年,实现贫困村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全覆盖。

  “‘农’字里有‘大’作为。”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表示,下一步,科技部将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入实施,加大贫困地区本土科技人员培训力度,提高贫困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让贫困地区的老百姓掌握脱贫致富的“看家本领”、用知识“武装头脑”,彻底断掉“穷根”,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不断作出更大的贡献。

  • 相关阅读
  • 新华时评:“跑”出中国新速度

      新华社长沙10月21日电 题:“跑”出中国新速度   新华社记者刘良恒、苏晓洲   刚刚于长沙落幕的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上,来自19个国家的采购团,以及庞巴迪、西门子、西屋制动等世界知...

    时间:10-21
  • 乌镇峰会中外部长论坛聚焦“智慧社会与可持续发展”

      推动治理现代化 培育发展新动能   乌镇峰会中外部长论坛聚焦“智慧社会与可持续发展”   10月20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外部长高峰论坛在浙江乌镇举行。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

    时间:10-21
  • 人社部:中国就业形势将继续保持总体平稳

      中新网10月21日电 在人社部21日召开的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指出,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看,我国就业形势将继续保持总体平稳,城镇新增就业有望提前超额完成,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调查...

    时间:10-21
  • 发改委:质疑中国经济“严重放缓”没任何事实依据

    资料图:集装箱。 中新社记者 张远 摄   中新网客户端10月21日电(谢艺观)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袁达21日表示,三季度经济增速虽略有放缓,但发展质量仍在持续提升。个别外媒质疑我国经济...

    时间:10-21
  • 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2.99亿人 覆盖超93.1%人口

      中新网10月21日电 在人社部21日召开的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卢爱红介绍,截至9月底,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2.99亿人,已覆盖超过93.1%人口。 资料图:社保卡。中新网记者 李金磊 摄   在会上...

    时间:10-21
  • 习近平主席向第九届北京香山论坛致贺信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 第九届北京香山论坛21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和平是人类的永恒期望。中国坚持以对话促合作、以合作促和平、以和平保发展。   习近平强调...

    时间:10-21
  • 不应该唱衰中国汽车产业

      仍在普及的初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陈士华近日在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国是论坛上表示,不应该唱衰中国汽车产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 陈士华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陈士华指出...

    时间:10-21
  • 魏建国:中国的三件事和两防止

      就业趋稳定,民企待提升   “当前是中国经济加快调结构的关键时刻。”面对18日公布的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成绩单”,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在当日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国是论坛上如是表述。...

    时间:10-21
  • 王岐山访问印度尼西亚

      新华社雅加达10月21日电(记者邓玉山 余谦梁)应印度尼西亚政府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国家副主席王岐山10月18日至21日赴印尼首都雅加达出席佐科总统连任就职仪式并对印尼进行友好访问,分别会见佐科总统、...

    时间:10-21
  • 习近平向第三届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致贺信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 第三届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10月21日在萨摩亚首都阿皮亚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2018年11月,我同太平洋岛国领导人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举行会晤...

    时间:10-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