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大渡桥横天路“短”

2019-10-22 10:49:06

来源:新华网

  大渡桥横天路“短”

  新华社成都10月22日电 题:大渡桥横天路“短”

  新华社记者陈天湖、胡旭

  金秋十月,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川藏线上,中外游客络绎不绝。途经雅康高速上身披“红妆”的泸定大渡河大桥,人们无不为其雄壮所震撼。环其周围,泸定大渡河上还有泸定桥、泸定大渡河吊桥等大桥巍然伫立,数桥并跨交相辉映,见证了中国桥梁建设的光荣与梦想。

  汹涌的大渡河劈开横断山一脉,在二郎山与贡嘎山之间的崇山峻岭中奔流不息,也在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与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之间形成绝壁大峡谷。

  2018年底,全长1411米,主桥为1100米单跨钢桁梁悬索桥的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大桥建成通车,彻底征服了大渡河天堑。这座投资10多亿元、建设近5年的超级工程,体量巨大:雅安岸深嵌山中的隧道锚长159米,世所罕见;康定岸的重力式锚碇平面面积相当于13个篮球场;大桥浇筑混凝土29万余立方米,是广州电视塔的1.9倍;主线索股与缠线的钢丝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半……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桥梁勘察设计分院副总工程师、泸定大渡河大桥项目负责人陶齐宇介绍,除了规模庞大,大桥还面临抗震要求高、风环境复杂、边坡问题突出等建设难题,其中峡谷瞬间风速可以达到32.6米每秒,相当于12级台风风速。

  虽然难度大,但建设却很精巧。陶齐宇说,工程师采用富有想象力和创新性的技术,填补了高海拔大落差桥隧连接布置形式的空白,攻克了高烈度地震区混凝土桥塔设计的世界级技术难题,对我国山区大跨径悬索桥建设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在泸定大渡河大桥下游约5公里处,举世闻名的泸定桥飞架两岸,游人如织。

  历史以来,大渡河都是汉藏交流的屏障,物资转运全靠渡船或溜索,军队调动不便。公元1705年,清康熙皇帝下令在大渡河上修建了第一座铁索桥,取名泸定桥。

  当时的工匠将那时最先进的技术和工艺运用于泸定桥的修建。在12164个环环相扣的铁环上,今天仍可看到一些独特的标记。泸定桥管理人员说,这些标记是铸环工匠对做工质量的担保,任何一个环出现问题,都可寻“记”追责。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贯通康藏公路(后改名川藏公路),数百技术员、兵工和民工在泸定县城西建成一座跨越大渡河的钢索汽车吊桥。这座大桥质量可靠,历经康定、折多山一带连续发生的强烈地震,也未影响使用。

  此后,特别是最近20年来,从红军当年强渡大渡河的安顺场到泸定县境内,大渡河100多公里河段上先后建成了近20座现代化大桥。

  “以前交通不方便,村里发展什么产业都受限制。”泸定县泸桥镇咱里村是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大桥附近的一个水电站移民村,该村伞岗坪组组长孟意浩说,“这个超级大桥修好之后成了‘网红’桥,村里靠着大桥吃上了‘网红’饭。”

  站在伞岗坪远眺,整个泸定大渡河大桥尽收眼底,红艳的桥身飞跨峡谷,犹如彩练挂在云端,下游电站蓄水形成的广阔湖面就在眼前。依托这个得天独厚的位置,咱里村决定大面积引种金丝黄菊,打造“上观桥、下观湖、坪看花”的乡村旅游打卡地。

  深秋时节,村里幢幢白墙民居旁,大片的金丝黄菊尽情盛开,与红色大桥和清波平湖相互映衬,仿佛一幅充满诗意的现代田园油画,果然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

  泸定县特色菊花种植产业项目负责人高基平介绍,大桥建成通车后,更多龙头企业将发展目光投向藏区。咱里村以“公司+农户”的模式种植金丝黄菊,不仅促成了乡村旅游商机,农户也能直接卖花挣钱,每亩收益可达上万元。

  波涛滚滚的大渡河上,奇迹还在延续,已经规划的川藏铁路大渡河大桥即将开建。

  桥横大渡河,天路穿梭时间变短,藏区发展空间变宽,一代代桥梁建设者以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精神,在川藏线上勾画出一弯又一弯通向幸福的“彩虹”!(参与记者:刘洪明、张海磊)

  • 相关阅读
  • 外交部人权事务特别代表:实现全面小康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中国外交部人权事务特别代表:实现全面小康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新华社联合国10月21日电(记者王建刚)第74届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21日举行与残疾人权利委员会主席和残疾人权利特别报告员互动对话。中国外交部...

    时间:10-22
  • 中国对外援助始终遵循平等、互利、开放、可持续四原则

      中国外交部人权事务特别代表:中国对外援助始终遵循平等、互利、开放、可持续四原则  新华社联合国10月21日电(记者王建刚)第74届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21日举行与外债问题独立专家互动对话。  中国外交部人...

    时间:10-22
  • 中国外交部人权事务特别代表:中国拥有最丰富的信息和思想

      中国外交部人权事务特别代表:中国拥有最丰富的信息和思想  新华社联合国10月21日电(记者王建刚)第74届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21日举行与言论自由问题特别报告员互动对话。  中国外交部人权事务特别代表刘华...

    时间:10-22
  • 第三代杂交水稻首次专家测产 衡南基地平均亩产1046.3公斤

      中新网长沙10月22日电 (王昊昊 杨华峰 徐志雄)第三代杂交水稻首次专家测产结果22日在位于湖南长沙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布,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衡南基地平均亩产达到1046.3公斤。这是第...

    时间:10-22
  • 第87次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启动

      中新社昆明10月22日电 (李朋飞)记者22日从云南省公安厅新闻办公室获悉,当日上午9时,参与第87次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的中方3艘执法艇和老方2艘执法艇从中国西双版纳景哈码头启航,标志着此次联合巡逻执...

    时间:10-22
  • 韩正集体会见出席2019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主要外宾

      新华社太原10月22日电(记者朱超、吕梦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21日在山西太原集体会见出席2019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的主要外宾。   韩正表示,当前,全球能源格局经历重要调整,地缘政治...

    时间:10-22
  • 今年以来中国一次死亡3人、5人、10人以上交通事故起数同比分别下降

      中新社北京10月22日电 (记者 张子扬)中国公安部副部长杜航伟22日在北京说,今年以来,全国公安交管部门全力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全国一次死亡3人、5人、10人以上交通事故起数同比分...

    时间:10-22
  • 雪龙号整装启航前往南极 “双龙探极”将成新常态

      中新网上海10月22日电 (陈静陈超)“雪龙”号极地科考船22日从其母港——位于上海浦东外高桥港区的中国极地科考码头启航,开始其第36次南极之行。   据悉,此前,“雪龙2”号中国科考船已于本月9日离开上海...

    时间:10-22
  • 藏区新观察:“环境革命”激活乡村振兴

      藏区新观察:“环境革命”激活乡村振兴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藏区新观察:“环境革命”激活乡村振兴  新华社兰州10月22日电题:藏区新观察:“环境革命”激...

    时间:10-22
  • 访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行长查克拉巴蒂

      专访: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合作值得赞赏——访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行长查克拉巴蒂  新华社华盛顿10月21日电 专访: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合作值得赞赏——访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行长查克拉巴蒂  新华社记者熊茂伶 胡友松...

    时间:10-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